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01.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23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3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排气时间、肝脏功能变化和住院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患者较传统治疗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3天和第5天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肝癌切除术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既有利病人术后器官功能的康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02.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实验性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实验裸鼠左腋窝皮下接种BEL-7402肝癌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塞来昔布组、氟伐他汀组及塞来昔布和氟伐他汀联合用药组.实验结束时,留取移植瘤标本,流式细胞术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数据比较采用析因设计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多个样本均数间多重比较的SNK-q检验.结果 联合用药组肿瘤生长明显被抑制,塞来昔布组、氟伐他汀组抑瘤率分别为34.0%和25.0%,联合用药组抑瘤率为72.2%.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为3.5%±0.8%,联合用药组为19.4%±3.0%,塞来昔布组和氟伐他汀组分别为8.5%±1.4%和9.4%±1.7%,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塞来昔布及氟伐他汀单药组(P值均<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对照组为4.1%±1.6%,塞来昔布组为9.1%±2.1%,氟伐他汀组为10.1%±2.3%,联合用药组为23.6%±5.8%,各单药用药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中联合用药组高于对照组及各单药组(P值均<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Akt(0.23±0.08比1.12±0.07)和survivin蛋白(0.50±0.07比1.47±0.19)的表达(P值均<0.01).结论 与单用塞来昔布或氟伐他汀相比,联合用药能更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303.
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技巧有了很大的进步,肿瘤的切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治性切除被认为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并可带来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04.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临床肝癌标本及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HIF-1α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  相似文献   
305.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现象调节基因Noda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dal蛋白在肝癌组织、肝炎肝硬化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在95例肝细胞癌组织中,59例(62.1%)Nodal蛋白阳性,20例癌旁肝组织中4例(20.0%)阳性,12例肝炎肝硬化组织中2例(16.7%)阳性;Nodal蛋白表达的患者,肿瘤组织直径较大、血管侵袭率较高、Edmondson分级较高、TNM分期较晚(P<0.05)。结论Nodal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肝细胞恶性变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06.
巨块型肝癌体积较大,其周围组织和重要管道常受到压迫甚至被侵犯,手术切除一直以来是肝脏外科的难题之一.而尾状叶巨大肿瘤因其特殊的位置和复杂的解剖结构,让众多肝脏外科医师望而却步.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不断改进,尤其是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提出,肝脏外科医师开始使用不同手术方式挑战尾状叶巨大肿瘤的切除.2014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对1例58岁男性肝尾状叶巨大肿瘤患者,运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癌关键技术,在未阻断入肝血流的情况下,成功施行了精准右半肝联合尾状叶肿瘤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07.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2例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IRI/G〉0.3有39例。术前行B超和CT检查,分别发现16例(38%),32例(76%),术前B超联合CT检查发现34例(81%),术中B超联合扪诊发现40例(95%)。肿瘤位于胰头15例,胰体12例,胰尾15例;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0例,胰岛细胞增生1例,恶性1例。单纯肿瘤切除2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6例;单纯胰体尾切除9例,1例联合左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术后胰漏5例,4例为肿瘤摘除者,1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定位诊断尤其重要,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较好的手段。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大小和位置,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8.
目的 评价吲哚菁绿(ICG)荧光融合影像(FIGFI)在引导精准右半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例行FIGFI引导精准右半肝切除治疗HCC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经门静脉右支或外周静脉注射ICG,行正显示法或反显示法三维显影半肝行精准右半肝切除。结果 11例病人中10例(90.9%)术中肝脏显影成功,在FIGFI引导下完成精准右半肝切除,行反显示法8例,行正显示法3例,其中反显示法失败1例。10例病人肝表面ICG荧光范围均与缺血线一致,术后断面均清晰分界,11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46(150~345)min,术中出血量为241(100~600)mL,所有病人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为10.4(6~15)d,术后峰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46(114~707)U/L,总胆红素为47.1(21.5~68.0)μmol/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4/11),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11例病人均为肝细胞癌、切缘阴性,其中8例存在微血管侵犯。11例病人随访3.9(1~7)个月,其中1例病人术后2个月出现肺转移,无病人死亡。结论 FIGFI可以实时引导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HCC,有助于提高右半肝切除治疗HCC的精准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9.
奥曲肽抑制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裸鼠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LCI D2 0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 ,于种植后第 10天行肝癌切除术 ,采用不同剂量的奥曲肽治疗 ,观察肿瘤肝内复发、肝外转移情况。采用LCI D2 0裸鼠角膜微囊移植模型 ,观测奥曲肽对肝癌诱导肿瘤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肺转移率、肝内复发率为 10 0 % ,复发癌灶体积为 ( 1164 .7± 471.3 )mm3;10 0 μg/kg治疗组则分别为 40 %、60 %、( 81.5± 17.1)mm3;2 0 0 μg/kg治疗组则分别为 0、40 %、( 9.0± 6.8)mm3。奥曲肽可明显抑制LCI D2 0肝癌组织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奥曲肽能抑制高转移性人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 ,并呈量效关系 ;抑制肝癌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