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为自动化药房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从设计理念、自动化设备和设计方案等方面介绍我院南区自动化药房建设的情况,并总结其运行3年多后的效果。结果:自动化药房的设计遵循设备自动化、布局合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等原则,结合我院药房位置、药房布局、患者流量、患者特点、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从功能上分为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配备了不同的自动化设备并调整了相关发药流程。自运行以来,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50万,发药差错率控制在0.01‰以内,患者等候取药时间(约1 min)缩短至原来的1/10,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优化了发药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雷帕霉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控制肿瘤的重要手段。最近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减少促血管生成因子释放及促进肿瘤血管血栓形成等有关。对雷帕霉素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使其不仅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还可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现就雷帕霉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机制。方法 选择 10例SAP患者给予CBP治疗 ,观察治疗前、中、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并进行APACHEⅡ、SAPSⅡ和MOD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 ,CBP治疗第 2日晨和CBP治疗结束后次日晨患者APACHEⅡ、SAPSⅡ和MO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治疗后氧合指数 (PO2 /FiO2 )有明显改善 ,压力调整心率 (PAHR)治疗过程中较治疗前降低。CBP治疗次日晨PO2 /FiO2 及PAHR与治疗前的差值 ,和CBP脱水量呈正相关 ;CBP治疗第 2日晨 ,脱水量与MODS评分呈负相关。CBP治疗过程中血BUN、Cr和尿酸均降低 ,治疗时间越长 ,降低越明显。CBP治疗后TNF -α降低不明显。结论 CBP治疗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脱水后组织器官间质水肿减轻有关 ,但并非脱水越多越好。从清除BUN、Cr来看 ,CBP治疗时似乎越长越好 ;但对BUN、Cr正常的患者 ,治疗时间可以缩短。治疗前、中、后的TNF -α变化不支持CBP治疗SAP是通过清除TNF -α而起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40例有乙型肝炎病史且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男性3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4.0±13.0)岁。测定术前术后患者的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ICGR15)。结果 40例行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患者术前的ICGR15为(10.17±9.54),而术后的ICGR15为(14.95±12.7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1、2、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8.7%,88.8%和76.4%。结论射频消融是对肝功能差的肝癌患者的一种侵袭性小的治疗方式,其疗效与外科手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5.
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接受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tShunt,TIPSS)治疗。作者就如何改进和简化门静脉定位和准确置放内支架的问题尝试了在普通X线机上B超引导肝内门脉穿刺和置放内支架的方法,结果9例技术上全部成功,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4.2mmHg,门肝静脉压力梯度为11.4mmHg,近期随访效果满意。作者认为该项技术具有引导准确、门脉穿刺成功率高,可协助内支架定位等优点,是进行TIPSS的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用Nodal基因表达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RNA干扰技术对人肝癌细胞Nodal基因表达的沉默,观察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设计4条Nodal基因特异干扰序列,通过质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da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Nodal基因干扰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结果 RNA干扰明显抑制了肝癌细胞Nodal基因的表达.在增殖实验第4、5、6天,干扰组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F=17 098.922,18 135.107,32641.075,均P<0.05).转染48 h后,干扰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F=1136.452,P<0.05).在侵袭和迁移试验中,干扰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F=83.6,1126.857,均P <0.05);转染24h和48 h后,干扰组均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明显区别于对照组.结论 干扰Nodal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在肝细胞癌加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肝细胞癌并行肝切除手术77例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腹腔镜肝切除术37例,开腹肝切除术40例,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3 d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前肝功能、术后第3天肝功能、术后爆发性疼痛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77例接受手术的肝细胞癌病人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肝细胞癌,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205.4±107.9)ml,开腹组为(261.3±99.7)ml;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143.2±50.8)min,开腹组为(169.7±51.4)min,以上指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为(2.0±1.0)d、术后住院时间为(6.8±2.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46±0.99)d,明显少于开腹组的(2.8±0.8)d、(8.7±2.8)d和(3.25±1.17)d;腹腔镜组术后暴发性疼痛发生率为16.2%、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40.0%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腹腔镜组为(31 372.8±8 060.3)元,较开腹组的(37 440.0±10 366.5)元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较开腹肝切除更有利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精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8月-2011年10月行精细肝切除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结果 精细肝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其中胸腔积液7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继发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脓肿1例,肝功能衰竭1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结论 精细肝切除因其术前精确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良管理,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血管移植物PTFE在H型门腔分流道的通畅率,分流口径对向肝血流的影响以及减压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用内径10mm普通型PTFE和带支撑环的PTFE分别为12例及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了门腔静脉间的H型分流术。其中肝功能ChildA级13例,B级5例,C级2例。平均年龄434岁。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172个月,脑病Ⅰ~Ⅱ级2例,无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术后门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向肝血流量无明显影响,分流道通畅率90%。普通PTFE者血栓形成2例(167%);带支撑环PTFE者无血栓形成。结论 该技术在减低门静脉压力,维持向肝血流,预防再出血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结果,其中带支撑环者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与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AWYPLPP肽)对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表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侵袭实验探讨AWYPLPP肽对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表型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黏附实验和明胶酶谱实验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在AWYPLPP肽浓度为0.10~100.00 μmol/L时,其能显著促进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侵袭能力,呈剂量效应关系;在浓度为100.00μmoL/L时,其能促进其他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MHCC97H和HCCL,M6的侵袭能力(F=4.84,8.19,25.42,P<0.05),对低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PLC/PRE/5和Hep3B的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表明,AWYPLPP肽对HCCLM3的迁移和黏附能力无影响;明胶酶谱实验发现,AWYPLPP肽作用后HCCLM3细胞分泌活性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明显增加.结论 AWYPLPP肽能促进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能力,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活性型MMP-9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