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及其拆方组对小鼠睡眠和自主活动的影响,分析各配伍组的作用效果差异。方法:以含与不含镇静药、安神药对天麻钩藤饮进行拆方,各组灌胃给药60min后记录小鼠5min内自主活动次数及与阈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天麻钩藤饮全方及去夜交藤、茯神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时间(P0.05,P0.01),其余各组均有相应趋势。结论:天麻钩藤饮去夜交藤、茯神后,在镇静、催眠作用方面均与原方等效。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根治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结直肠的患者252例,前瞻性非随机(根据患者意愿)将入选病例分为腹腔镜组(143例)及开腹组109例。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检验分析。术前、术后指标、肿瘤大小、结肠标本的大小、直肠标本的大小、直肠下切端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枚数采用x珋±s表示并用t检验,近期并发症、复发率、转移率及远期并发症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56.8±52.3)min比(143.5±41.9)min,t=2.187,P0.05]。腹腔组的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指标优于开腹组[(83.8±26.7)ml比(173.2±39.5)ml,(2.2±0.7)d比(3.9±0.9)d,(2.4±0.6)d比(3.2±1.1)d,(3.0±0.8)d比(4.3±0.9)d,(6.8±1.3)d比(8.9±1.6)d,t=21.368,t=16.867,t=7.349,t=12.123,t=11.496,P0.05]。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大小、结肠标本的大小、直肠标本的大小、直肠下切端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枚数、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开腹手术相同的手术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效果,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3.
林琳  李奇栋  张忠慧  孙利君  许庆文  徐飞鹏 《癌症进展》2021,19(13):1319-1322,138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其分型的表达,并分析其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30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利用CanPatrolTM二代检测技术检测CTC及其分型[上皮型CTC(eCTC)、混合型CTC(bCTC)和间质型CTC(mCTC)]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患者CTC及其分型的表达与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 2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CTC阳性率为69.13%(159/230),Ⅰ、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率分别为55.56%、64.58%、76.64%,mCT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85%、66.71%、79.44%,CTC、mCTC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表达率、mCTC阳性表达率及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60%结直肠癌患者mCTC阳性表达率为73.85%,高于Ki-67<60%患者的57.14%(P<0.05).结论 随着结直肠癌的进展,CTC、mCTC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且mCTC可能参与结直肠癌血行转移过程;Ki-67表达水平与mCTC的阳性表达可能有关,二者对结直肠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sICAM1)的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5 6例大肠癌患者及 2 5例大肠良性病变外周血清中sICAM1的含量。比较sICAM1的含量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和肌层、浆膜下层时 ,血清中sICAM1的含量 (36 9.4 3± 6 2 .81) μg L与对照组 (345 .72± 4 9.81) μg L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当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和浆膜外时 ,sICAM1的含量为 (72 6 .91± 10 5 .0 4 ) μg L ,显著高于对照组 [(345 .72±4 9.81) μg L](P <0 .0 1)。淋巴转移组的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组 (P <0 .0 1)。低分化组又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 (P <0 .0 1)。Dukes’C、D期组又显著高于Dukes’A、B期 (P <0 .0 1)。结论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sICAM1含量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及转移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齐拉西酮治疗,起始剂量40~60mg/d,治疗4d,而后逐步增加剂量至40~160mg/d,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药物的临床疗效,并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患者精神分裂症的各项症状均有所好转,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8周后显效率为68.8%,有效率为87.5%;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失眠、QT间期延长等,不影响治疗,治疗期间患者TESS各项评分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8.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当今肿瘤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已被公认为是一个明确的病种。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已有大量的报道,现在此稍作总结。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伴躯体障碍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伴躯体障碍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2040 mg/次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病情加用奥氮平2.540 mg/次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病情加用奥氮平2.55 mg/次口服,1次/d。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躯体相应症状伴有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17.80±2.55)分]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2.20±2.1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5,P<0.05)。对照组胸闷、慢性疼痛伴有率治疗前(41.67%、47.22%)后(19.44%、22.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89、4.936,均P<0.05),观察组头胀、胸闷、发热感、慢性疼痛、腹胀伴有率治疗前(33.33%、36.11%、30.56%、52.78%、30.56%)后(2.78%、2.78%、5.56%、5.56%、5.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9、12.768、7.604、19.429、7.604,均P<0.05),治疗后头胀、发热感、慢性疼痛、腹胀伴有率对照组(22.22%、25.00%、22.22%、22.22%)与观察组(2.78%、5.56%、5.56%、5.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5.258、4.181、4.181,均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伴躯体障碍抑郁症,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躯体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0.
洪伟涛  许庆文  陈伟南 《吉林医学》2012,33(21):4554-4555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2例,喹硫平组患者口服喹硫平25~600 mg/d,疗程8周;利培酮组患者口服利培酮1~6 mg/d,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NS)评价治疗效果,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患者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两组PANNS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ANNS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在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经TESS量表评定,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喹硫平的不良反应较小,更适合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