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4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8—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36株。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检测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结果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一舒巴坦有较高的敏感率(33.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20.0%)。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I、aac(6’)Ib、aph(3’)-I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的阳性率分别为72.2%(26株)、72.2%(26株)、80.6%(29株)和80.6%(29株)。结论本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其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人T-bet基因在白血病细胞株U937中的表达及其对IFN-γ分泌的影响,寻求通过免疫调节改善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人pIRES-eGFP-Tbet(pIRES-eGFP-hTbet)质粒转染U937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U937细胞T-bet的mRNA水平;westen-blot检测表达的T-bet蛋白;ELISA检测其分泌IFN-γ的水平.试验中同时设立pIRES-eGFP质粒为对照.结果 电穿孔转染U937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带荧光的细胞(转染细胞),其荧光细胞阳性率80%左右,提示转染成功;转染T-bet的U937细胞,分别经RT-PCR及westen-blot检测到T-bet的mRNA和表达的蛋白,而未经转染或转染对照质粒pIRES-eGFP的细胞,均未见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T-bet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含有较高水平的IFN-γ,而转染前及对照质粒转染的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极低.结论 通过电穿孔方法 成功将人T-bet基因转染到白血病细胞株U937中,并检测到大量IFN-γ的产生.T-bet是免疫应答调节的重要转录因子,对其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T-bet基因或其表达产物作为Th1应答的调节剂用于临床血液病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分化趋势在活动性皮肌炎(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集15例活动性DM患者(DM组)和15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获得CD4 T细胞(Th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两组Th1、Th2转录因子T-bet、GATA3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强度.分析T-bet和IFNγ、GATA3和IL-4的相关性;IFN-γ、IL-4表达与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DM组IFN-γ、GATA3及II-4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DM组IL-4与GATA3、血清CK呈正相关(P<O.05).结论 DM患者Th1/Th2无明显极化现象,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均增强.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捕获抗原后的移行、抗原提呈方式及其在抗原特异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可显示性,将其作为抗原皮内免疫CBA小鼠,测定局部淋巴结的淋巴细胞、DC总数并作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用FACS分析DC携带抗原。结果:皮肤经FITC刺激后,局部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及淋巴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亦有明显差异(P<0.05);FACS分析的结果表明,局部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百分率及荧光强度均明显提高;荧光显微镜观察呈现不均一的膜荧光,提示该细胞抗原提呈方式为膜结合型。经病理切片观察,再次注射抗原的局部皮肤明显有单核,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病理变化,结论:FITC所引起的抗原特异性皮炎是一种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C在致敏过程中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银屑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免疫学研究室储萍,潘志超,许化溪,李卫党自Carswlell[1]等于1975年提出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for,TNF)的概念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现已证实TNF参与抗病毒、抗肿瘤、骨...  相似文献   
126.
127.
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活化T细胞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俊  许化溪 《镇江医学院学报》1994,4(3):173-174,176
  相似文献   
128.
树突状细胞在迟发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旧结核菌素和福氏不完全佐剂混合物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同时,皮下注射新鲜分离的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以观察该细胞在迟发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树突状细胞注射组超敏反应局部(耳廓)的血管通透性和ConA刺激的T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强于各对照组(P<0.01),而相应抗体的产生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病理切片观察,于发生超敏反应的局部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尤以树突状细胞注射组为著。提示该细胞作为一种抗原递呈细胞,确实能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29.
观察小鼠应用胆红素后其脾脏T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能力和产生IL-2的水平。结果表明,服用一定剂量的胆红素均能增强T细胞增殖(P<0.01)和促进IL-2的产生(P<0.01),IL-2产生随着胆红素剂量增加而升高。这说明胆红素在免疫应答中可能亦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0.
抗大鼠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