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在心肌梗死(MI)后炎症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TRPV1基因敲除(TRPV1-/-)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建立MI模型,监测梗死后第3天的梗死面积、炎症细胞渗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心功能和第7天的生存率.结果 TRPV1-/-小鼠MI后7 d内的生存率低于野生型小鼠(62.5%比82.1%,P<0.05).MI后第3天:TRPV1-/-小鼠的梗死面积(INF)大于野生型小鼠[INF/危险区面积(AAR):69.5%±3.1%比40.1%±2.6%,P<0.05];TBPV1-/-小鼠的血浆心肌钙蛋白Ⅰ水平[(0.98±0.16)ng/ml比(0.58±0.15)ng/ml,P<0.001]、中性粒细胞[(1142±112)/mm2比(779±50)/mm2,P<0.05]和巨噬细胞渗透[(1098±58)/mm2比(664±49)/mm2,P<0.01]均高于野生型小鼠.TRPV1-/-小鼠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巨噬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2表达也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均P<0.05).此外,与野生型小鼠比较,TRPV1-/-小鼠梗死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进一步扩大,收缩功能恶化.结论 TRPV1基因缺失导致MI后生存率下降,炎症反应增强,心功能恶化,提示TRPV1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和保存心功能而防止梗死扩散和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72.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RhoA表达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观察辛伐他汀是否下调小G蛋白RhoA mRNA及蛋白质表达,及其与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制备心肌梗死模型,予辛伐他汀干预.8周后,测定心脏质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RhoA mRNA及蛋白质表达,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 心肌梗死组较假手术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升高、血流动力学恶化(P<0 01);心肌RhoA mRNA及蛋白质表达升高(P<0 01).辛伐他汀干预组较心肌梗死组心肌RhoA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降、心脏质量指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改善(P<0 01).结论 辛伐他汀改善左室重塑和心功能,这可能与其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抑制RhoA表达等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探讨小G蛋白RhoA激酶(RhoA kinase,ROCK)在辛伐他汀调控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8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和梗死组(MI组)予生理盐水1 ml/d灌胃.辛伐他汀组(SIM组)予辛伐他汀40mg/(kg·d)灌胃.Fasudil组(F组)予特异性ROCK抑制剂Fasudil 7.5 ms/ks,bid腹腔注射.术后28 d,测定大鼠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横断面积,RT-PCR检测ROCK 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ROCK活性标志物-磷酸化ERM(Phospho-ER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8 d,MI组大鼠心肌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表面积,ROCK mRNA表达水平以及Phospho-ERM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高,SIM组和F组前述各项检测指标均较MI组显著降低.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心梗后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他汀抑制ROCK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10 d内、3月时自主神经功能(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动态变化,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6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根据冠脉血运重建情况分为血运重建组和非血运重建组,分别在发病10d内(6~10 d),3月时两个时间段作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分析,并检测患者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结果:非血运重建组患者AMI 10 d内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0)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TS),HRV指标高功率谱(High-frequency power,HF)/总功率谱(Total-frequency power,TF)和SDNN均降低,AMI后3月这些指标均比10 d时有显著改善(P<0.05);血运重建组患者AMI 10 d内TS明显恢复,AMI后3月TO、HF/TF、SDNN值才有明显恢复.以SDNN>100 ms、TO2.5 ms/RR为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两组在AMI 10 d内只有TS>2.5ms/RR有显著差异(P=0.024),AMI后3月这3个指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AMI后不同时间内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仅与SDNN的变化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48,P=O.017),与TS、TO、HF/TF等无相天性.结论:AMI后患者HRT和HRV均有动态变化现象,成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可以使反应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HRT很快恢复,但对HRV无明显影响.Gαi-2蛋白表达与心脏迷走神经变化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血清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ACS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者血清IL-10、IL-6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6水平较SAP组、对照组升高.ACS:(25.81±4.79)ng/L,SAP:(10.79±2.07)ng/L;(7.65±1.71)ng/L,均P<0.05;冠心病各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ACS:(18.23±3.42)ng/L,SAP:(15.20±4.98)ng/L,对照组:(9.40±3.09)ng/L,均P<0.05,ACS组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血清IL-6/IL-10比值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CS:(1.69±0.53),SAP:(1.06±0.38),对照组:(0.92±0.41),均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IL-6及血清IL-6/IL-10比值升高,ACS患者存在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分泌失衡.  相似文献   
7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已婚,待业,身高150cm,体重46kg,体重指数20 4.住院号476226.因"反复劳力性胸闷3天,加重伴持续性发作31h"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未予溶栓,予硝酸甘油静滴等治疗胸闷有所缓解,为进一步治疗从县级医院转入我科.患者平素体质较弱,易感冒,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丈夫吸烟,量少,1支/日.母亲及姐姐患高胆固醇血症,叔父48岁患心肌梗死,50岁因再发心肌梗死去逝.  相似文献   
77.
血尿酸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 :比较高脂血症病人 (10 3例 )和正常血脂对照者 (10 9例 )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别 ;简单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和血脂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对高脂血症发病的影响程度。结果 :高脂血症组血尿酸水平 [(382 .4± 10 0 .3) μmol/L]高于正常血脂对照组 [(35 1.7± 88.9) μmol/L](P <0 .0 5 ) ;血尿酸水平与TG、ApoB间呈正相关 (P <0 .0 5 ,P <0 .0 5 ) ,与HDL间呈负相关 (P <0 .0 5 ) ;调整年龄、性别、BMI、SBP、DBP、PP、MAP、Glu后 ,血尿酸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发病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血尿酸水平在高脂血症病人增加 ,与血脂密切相关 ,但不是高脂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结扎术与腹主动脉缩窄术所建立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模型在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等方面的差别。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冠状动脉结扎术组(A组)和腹主动脉缩窄术组(B组),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左、右心室重量指数,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A、B组死亡率分别为33%、17%;左、右心室重量指数(LVWI、RVWI)分别升高28%、40%和23%、40%,A组LVWI升高较B组更明显(P<0.05);两种CHF模型动脉收缩压(BPs)、动脉舒张压(BPd)、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均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1),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光镜下A组梗死区纤维组织替代坏死心肌细胞,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非梗死区心肌细胞肥大伴间质显著增生;B组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小血管壁增厚,间质增生伴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冠脉结扎术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均是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两者的差别是: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的是压力超负荷型CHF模型,冠脉结扎术建立的是低心输出量型CHF模型,后者心衰程度更严重,其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更接近。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表达调控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各12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继而松解2h建立无再流动物模型;再灌注后2h以病理染色法检测无再流范围;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组化、RT-PCR等方法检测VCAM-1、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组无再流范围显著减小(P〈0.05),VCAM-1、E-选择素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及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p-IκB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显著减轻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