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了解大型工地工人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掌握该人群对疟疾防治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开展大型工地疟疾防治的健康教育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目标人群,发放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大型工地工人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低(15.1%-88.9%),但疟疾防治的态度良好。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是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81.4%的调查对象认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是预防疟疾的最好办法,讲座和宣传教育片是最受工人欢迎的学习了解疟疾防治知识的形式。75.5%的工地宿舍有蚊帐,但蚊帐的使用率仅为73.3%。69.6%的调查对象有露宿的习惯。结论大型工地工人疟疾防治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针对该人群相关知识的薄弱环节,并采用工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大型工地工人疟疾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52.
为提高社区居民有效预防和治疗疟疾的意识,笔者选择襄樊市枣阳和襄阳两地农村社区人群进行疟疾防治的健康促进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按照不同流行区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湖北省襄樊市枣阳某镇和襄阳某镇居民及小学生为调查对象.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并经专家论证通过的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及小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行为及需求等.调查前对调查员统一培训,干预前后的调查、复核均由同批调查员完成.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6年疟疾流行态势,找出防治工作重点,为制定科学的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6年各县(市)发病率,分析比较疟疾疫情及疟疾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2006年全省疫情报告1 753例,发病率为0.31万/,与2005年的1 518例比较上升15.48%。嗜人按蚊疟区18个县市,发病1 472例,占全省病例的83.97%;发病率为0.98/万,较2005年同期1 269例上升16.00%。中华按蚊疟区63个县市,共发病281例,占全省总数的16.03%,发病率为0.07万/,较2005年249例上升12.85%。结论湖北省疟疾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疫情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54.
湖北省2001~2005年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属非稳定性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三日疟流行。通过几十年的防治,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开展以来,该省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后疟疾发病逐年下降,90年代保持在较低水平,全省已有49个县(市、区)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0年以来,疟疾疫情在嗜人按蚊疟区及其周边部分县市有所回升,枣阳、襄阳、南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暴发流行,经过几年的积极防治,疫情已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我省人体旋毛虫病流行特征、危害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省5个片区的21个县、市4719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抗体阳性率为12.2%,主要流行区为鄂西北、鄂东北地区。提示目前我省人体旋毛虫病流行仍然十分严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食蟹猴疟原虫感染恒河猴后原虫密度消长和抗体滴度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食蟹猴疟原虫实验感染恒河猴后 ,在 7年多的时间内 ,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疟疾荧光抗体检测 ,记录分析原虫密度消长和抗体滴度变化等数据。 结果 实验恒河猴接种食蟹猴疟原虫后 ,最早 3d可检出原虫 ,12~ 19d可达到原虫血症高峰期 ,2 483d(时间最长者 )时还可检出原虫 ;荧光抗体试验显示感染第 8d时可检出阳性 ( 1∶ 2 0 ) ,15 8~ 181d达到高峰滴度 ( 1∶ 6 40~ 1∶ 2 5 6 0 ) ,持续 6 0~ 85 d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 ,到实验结束时各猴抗体滴度还保持在 1∶ 40~ 1∶ 16 0。 结论 食蟹猴疟原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虫种 ,用它在疟疾研究和抗疟工作中适时的替代间日疟原虫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鄂西地处湖北省西部,属亚热带气候,过去疟疾流行严重,人民深受其害。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积极防治,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87年各县市疟疾发病率均降至1  相似文献   
58.
张某,女,29岁,武汉市汉南区服装厂工人,1992年8月初开始,自觉右眼有异物感,发痒、畏光、流泪、分泌物多,并发现眼内有白色小线虫蠕动,于8月27日在右眼内眦部取出2条线虫,8月28日去医院就诊。体检:右眼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内有粘性分泌物,作结膜炎处理,未见好转,回家后又发现一条白色线虫,8月29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1-2009年本地间日疟流行现状和趋势,讨论在湖北消除疟疾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湖北省2001-2009年的疟疾网络疫情报告数,采用计数资料相对数分析法,依据世卫组织消除疟疾标准,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析湖北省疟疾流行现状、趋势、和病例分布以及病例分布的规律。结果截至2009年底,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1/10000以下,整体发病呈下降趋势,1/10000以上的县(市、区)仅存2个,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增加到41个。中华按蚊疟区84个县(市、区),连续三年以上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18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媒区18个县(市、区),连续三年以上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为零。结论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湖北省整体疟疾疫情现状已进入消除阶段,但以县(市、区)为单位来分析,疫情分布极不平衡,嗜人按蚊区疟疾流行极不稳定,5年内在嗜人按蚊区消除疟疾难度极大,需加大落实综合性技术措施的力度和完善贯彻落实技术措施的外围配套体系和措施。  相似文献   
60.
湖北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的现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半数致死量判定抗性程度。结果襄阳、广水、京山、安陆、孝昌、仙桃和恩施等地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分别为32、19、25、10、15、10和10min,60min击倒率分别为3.13、10.31、16.04、18.35、7.00、4.95和6.12%;京山、安陆、孝昌、仙桃和恩施等地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Kk分别为227.78、138.41、263.41、6234.72和1575.88min,比1996年提高20~631倍;京山县中华按蚊LT50684.12min,比1998年提高306倍;7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均〈50%,为高抗群体,比1993年提高2~3个抗性级别。结论湖北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击倒力强,抗性程度高,抗性发展快,应加强监测,现场应用宜适当加大使用剂量,确保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