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5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腕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腕月骨缺血性坏死23例的临床效果。方法:3例采用带掌背血管蒂的骨瓣月骨植入术;20例采用月骨切除和带血管蒂的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结果:随访8~51个月,平均30个月。22例腕痛缓解,腕关节活动改善,背伸达正常的53.4%,屈曲达44.2%,握力达正常侧的80.9%。X线照片显示带掌背血管蒂骨瓣月骨内植入后月骨密度降低。带蒂豌豆骨转移位置正常,2例术后2年发现豌豆骨萎缩。腕高比值0.49,McMurtry指数0.29.桡舟角平均56.8。结论:应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方法,月骨缺血性坏死Ⅱ期应采用月骨再血管化手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DCI植入术,采用VAS、PSI评分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常规X线片检查,Cobbs’法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C2到C7植入节段和植入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末次随访,患者术后上肢VAS评分平均改善4.9分,颈部VAS评分平均改善4.5分,术后患者平均PSI评分为1.6分。颈椎C2到C7的活动范围平均减少7.01°±6.65°(P〈0.05);术后植入节段椎间隙的平均活动范围减少0.91°±0.57°(P〈0.05);术后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平均减少0.68°±0.38°(P〉0.05)。手术有效率为100%。结论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保留颈椎一定生理活动度的情况下,并未增加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维持了颈椎稳定性,早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过程中脊柱冠状面Cobb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导致术后侧方成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研究2008年6月~2009年3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测量每一位患者的术前、腰桥前、腰桥后(16例使用了腰桥)、撑开器后、切椎间盘后、加压后、术后前后位X线冠状面Cobb角,并测量术后前后位X线片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根据解剖特点分为全部病例组、胸椎组、腰椎组、L1组、L2/3组;根据是否使用腰桥分为腰桥组、无腰桥组.分析各组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冠状面Cobb角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数据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组、腰椎组、L1组、L2/3组、无腰桥组、有腰桥组6个组中均存在摆体位时脊柱向对侧轻度侧方成角,撑开器撑开后,切椎间盘后及有腰桥组的腰桥后脊柱出现明显向同侧侧方成角,应用撑开器撑开后脊柱向同侧侧方成角明显加大,使用腰桥后加重此趋势.胸椎组在前4个节段变化小,仅在加压安棒后出现脊柱向对侧侧方成角的现象.重复数据测量两两比较显示胸椎组与腰椎组以及胸椎组与L1组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主要因素是椎体螺钉A+D角或B+C角.[结论]除胸椎组外应用腰桥和撑开器撑开后导致了明显的脊柱侧方成角,此可能会诱导术中安置椎体螺钉的方向出错.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椎体螺钉的进钉方向.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评估和分析股骨近段纤维结构不良内翻畸形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8月至2009年5月,采用截骨矫形、病灶刮除、打压植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21例(24个)股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重度内翻畸形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14~39岁,平均22.7岁.其中15例为单纯髋内翻畸形,6例同时伴髋内翻及股骨内翻畸形.颈干角55°~105°,平均75°;股骨内翻角18°~45°,平均30°;患侧股骨长度较对侧短缩2.0~4.5 cm,平均3.4cm.其中13例患者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行手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个月至7年,平均3年4个月.24个股骨共30处截骨面中,28处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2例双段远端截骨面各有1处在术后12个月时仍不愈合,经再次植骨3个月后骨性愈合.21例内翻畸形股骨力线均完全矫正,术后颈干角矫正为95°~135°,平均118°;股骨内翻角完全纠正.股骨长度较术前延长1.8~3.6 cm,平均2.8cm.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畸形进展及再骨折.17例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由术前7~10分降至术后0分,4例VAS评分由术前8~10分降至术后3~4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6例,可3例.结论 外翻截骨可有效矫正内翻畸形,股骨重建钉可稳定股骨,大量打压式植骨可有效恢复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s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fibrous dysplasia in proximal femur with severe varus deformit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21 patients (24 femora)of fibrous dysplas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00 and May 2009.All patients had severe femoral varus deformity.The four-step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orderlv as valgus osteotomy,lesion curettage,impacting of massive bone allograft,and fixation by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There were 6 patients with monostotic disease,15 with polyostotic diseases,including 12 males and 9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22.7 years(range,14-39 years).The average neck-shaft angle and femoral varus angle was 75°(range 55°-105°)and 30°(range,18°-45°),respectively.The average length of thigh shortened 3.4 cm(range,2.0-4.5 cm)compared with the contralateral thigh.Results All of the 21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21 months to 7 years with an average period of 3 years and 4 months.There were 30 osteotomy sites in 24 femurs,28 osteotomy sites showed bone union after 3-6 months from surgery.Two distal location of the double-level osteotomy showed nonunion,which received bone grafting again and got bone union after 3 months finally.The femoral mechanical alignments of the 21 patients had been recriticd.The average neck-shaft angle was 118°(range,95°-135°)postoperatively,the femoral varus angle disappeared.The average extremity lengthening was 2.8 cm(range,1.8-3.6 cm)postoperatively.There were no infection,recurrent fracture and progression of deformity.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score of 17 patients decreased to zero postoperatively from 7-10 preoperatively,and that of the other 4 patients decreased to 3-4 postoperatively from 8-10 preoperatively.The result of Harris hip functional score was excellent in 12 cases,good in 6,and fair in 3.Conclusion The valgus osteotomy can rectify varus deformity effectively.The reconstract nail of the fumer can support the stability of femur.Impacting of massive bone allograft can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femur.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系统评价全髋置换术(THA)与全髋表面置换术(THRA)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3期)、EMbase、PLoS、美国国立卫生院临床试验库、澳大利亚国家关节置换注册网、英国国家关节注册网、英国骨科协会网(BOA)、加拿大骨科协会网(COA)、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网(AAOS)、德国医疗文档和信息学会网(DIMDI)和CBM等数据库,全面收集THA与THRA治疗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6个RCT(涉及10篇文献),共518例患者,其中全髋置换术259例,全髋表面置换术259例.8篇文献偏倚风险为中等,2篇文献偏倚风险为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THA与THRA相比,THA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股骨偏心距改善;但两组患者在Merle d'Aubigné Postel评分、WOMAC评分、UCLA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步速、步幅、步行节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THA手术改善患者股骨偏心距的效果较THRA更好,两种术式在其他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与四川成都地区正常儿童手部X线片对比分析,了解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地区儿童大骨节病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选取4~16岁阿坝壤塘南木达乡异地育人学校学生与成都地区正常儿童对比分析。全部儿童进行双手X线摄片,X线片由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影像科、风湿免疫科及小儿外科共10人组成的阅片专家组共同判读。结果壤塘县儿童手部X线片显示锥形骨骺及异常改变多,14.6%的儿童出现食指、中指、环指近、中节多发、对称的异常改变,成都地区儿童未发现。结论说明在政府积极干预下,一方面壤塘县大骨节病表现非典型化,另一方面,其致病因子依然存在。探索大骨节病致病机理,寻求早预防,早诊断的方法,依然是我国骨科和地病学者需共同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7.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个家系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个DDH家系中的全部成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运动功能评定、实验室检查及X线拍片检查。结果9代218人聚居的家系,现存145人中DDH的发生率为31.03%,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对称性疼痛,髋屈曲、内外旋、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及畸形而跛行。影像学改变主要以髋臼浅平,倾斜度增加,对股骨头包容不足、股骨头形态失常、关节间隙狭窄呈退行性改变为主。DDH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遗传因素、性别、出生的季节等,家系中双亲或一方为DDH者其子女发生DDH的危险性比非患者双亲高,有一级亲属患DDH者比二、三级亲属者患病的危险性高;女性患病高于男性,冬季出生者高于其它几个季节,但儿童青少年发病率与成人无差异,与家系无血缘关系的迁入者与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发病率也无差异。结论遗传因素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后天的一些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墨汁灌注和四环素荧光标记评价异体移植骨板活化状态的可行性。方法12只山羊右侧股骨移植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分别在术后3、6、12、24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清骨钙素检测,大体观察、X线照片、移植骨板组织学检查、血管墨汁灌注和四环素荧光标记,对移植骨板再血管化以及成骨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周血清骨钙素开始升高,12周达到最高水平,与术前比较,血清骨钙素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12、24周移植骨板墨汁灌注血管面积比率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积分光密度值(IOD)升高,与术前比较,血管面积比率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积分光密度值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血管面积比率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累积光密度值达到顶峰,与术后3、6、24周比较(P<0.01)。结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具有较强生物学活性,术后12周移植骨板完全再血管化,24周完成爬行替代和塑形改建。血管墨汁灌注和四环素荧光标记是判定移植骨板活化状态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9.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骨质缺损处理方式的选择。对29例病人(29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置换3例,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26例;3例为Synergy+Reflection假体,余为CLS+ALLOFIT假体。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早期感染征象。随访25例25髋,平均随访时间58个月。关节局部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术后随访X线片示:骨质愈合好,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征象。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6.8分,术后平均93.2分。翻修距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平均13.7年。髋臼部骨质缺损,在髋臼覆盖大于80%的情况下可不植骨;若髋臼覆盖大于50%、小于80%,行颗粒性植骨结合结构植骨;髋臼覆盖的比例低于50%,结构植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股骨侧骨质缺损,打压颗粒植骨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在我科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实践及成效.方法:全面分析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开展的血液管理策略,并分析取得的相关成效.结果:目前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术前优化造血及治疗贫血、术中减少出血及术后治疗贫血及合理输血.其中术前包括患者贫血原因筛查及治疗等;术中包括优化手术操作技术、控制性降压、氨甲环酸使用及血液回输等;术后包括冰敷和加压包扎、氨甲环酸使用,贫血纠正,合理输血等.通过以上管理策略的实施,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输血率明显降低,节约大量血源.目前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已降至0.8%以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