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5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33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48篇
内科学   544篇
皮肤病学   132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3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82篇
综合类   2287篇
预防医学   1032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993篇
  10篇
中国医学   852篇
肿瘤学   21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辐射诱导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照射后造血保护的作用。方法 将构建的携带有Egr-1启动子的Flt3配基(FL)cDNA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cDNA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导入基质细胞后,联合人CD34^ 细胞输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观察外周血象动态改变和人造血细胞及其基质细胞植入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减轻,恢复加快,骨髓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的基质细胞,而各组间骨髓中CD45^ 细胞、CD34^ 细胞、CFU-GM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疗法具有一定的辐射造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s)从γ射线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γ射线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与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之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 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3.
经单侧椎板"微孔"入路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显微切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微创治疗与脊柱功能保护的关系。方法 24例椎管内原发肿瘤位于颈段、胸段、腰段硬膜内或硬膜外腔,直径为0.9~3.0cm。精确定位下,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情况,用磨钻磨开单侧椎板形成“微孔”,经此入路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结果 经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分别为9例、12例、3例,肿瘤全切除。术后3d均可转身运动,术后1周鼓励下床;无需要颈托、腰围等保护。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随访6个月CT检查未见脊柱骨性结构变形。结论 单侧椎板“微孔”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彻底,是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一种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新型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 :探讨用Ilizarov微创技术矫正各种类型膝关节屈曲畸形。方法 :在Ilizarov牵伸器基础上 ,研制了新型膝关节牵伸器 ;包括股骨、胫骨骨外固定器 ,并在膝关节两侧由关节铰链连接。术中安装时确定膝关节伸屈的旋转中心 ,用于伸缩的带弹簧牵伸杆安装在膝后的上下两个钢环上 ,手术中将牵伸器用 2mm克氏针交叉穿股骨和胫骨于膝关节中央 ,术后逐渐旋转牵伸杆 ,膝关节软骨面在避免挤压的情况下慢慢伸直。结果 :2 7例 3 0个膝关节 ,术后平均牵伸时间 5 8d ( 18d~ 10个月 ) ,全部病例膝关节伸直皆达到矫形需要的要求 ,未发生影响治疗效果的并发症。结论 :新型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技术 ,开辟了一条微创、简便、安全治疗屈膝挛缩的有效方法 ,能够矫正用传统手术难以治疗的严重膝关节屈曲僵直畸形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我国现存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的年龄结构、医疗需求、手术类别及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 ,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85年 9月~ 2 0 0 3年 5月之间手术治疗的小儿麻痹后遗症 12 840例 ,实施手术 3 15 62次。从病人初次手术年龄、手术部位、下肢瘫痪情况、步态及手术类别进行统计归类。结果 :首次手术年龄 2 5岁以下者 1172 1例 ,占同期病例总数的 91 2 9% ,其中下肢髋部手术占总手术的 15 2 8% ,膝部占 3 0 19% ,踝足占 48 73 % ,下肢均衡术占5 14 % ,上肢手术占 0 5 %。结论 :现存的小儿麻痹后遗症 70 %以上年龄 <3 5岁 ,5 0 %以上的农村患者既往未实施过正确的矫形手术治疗。对中国遗留的百万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系统的现代矫形外科治疗 ,仍是骨科界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观察经辐射处理的猪软骨异种移植后的改变,采用辐射处理后的猪软骨分期移植到大白兔皮下,分期观察移植后的变化,并用新鲜猪软骨作为对照。方法:实验分三组,经γ-射线处理后4℃保存三个月的猪软骨为A组;保存一个月的为B组;新鲜猪软骨为C组。结果:γ-射线辐射处理可降低猪软骨的抗原性,以4℃保存一个月为最佳保存时间。结论:猪软骨经辐射处理后可作为异种移植代用材料的最佳来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白质结构改变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7例AD组和32例对照组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n,MMSE)评估和DT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分析法对两组全脑白质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FA值差异,并评估AD组MMSE评分与FA值相关性。结果 AD患者出现FA值下降区域广泛分布在右侧额叶、颞叶、枕叶、丘脑及双侧扣带回、胼胝体、楔前叶、顶叶下回、顶下小叶、缘上回及海马旁回(其中P0.001,未经校正的P值);当使用经FWE校正的P0.05后,AD患者右侧扣带回、左侧胼胝体、颞叶下回及双侧顶叶下回、额叶下回、楔前叶区域FA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AD患者FA值下降与MMSE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01,未经校正)。结论 AD患者存在特定脑区白质结构改变,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CEUS诊断精索静脉曲张(VC)侧支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单纯左侧VC患者行精索静脉CEUS,观察是否存在开放侧支血管,并用Doppler检测反流情况.根据造影结果将60例VC患者分为无侧支组(A组)和有侧支组(B组).造影完成后对全部患者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查精液质量、睾丸大小、术后复发及配偶受孕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41例(41/60,68.33%),B组19例(19/60,31.67%).B组27支侧支血管开放,其中13例18支侧支血管检测出反流频谱.术后6个月复查,两组患者的左侧睾丸体积较术前均有所增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A组精液质量较B组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A组无复发病例,B组5例复发;A组7例、B组2例的配偶受孕成功.结论 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对无开放侧支血管VC的治疗效果好于有开放侧支血管者.侧支反流是术后VC复发的主要原因.CEUS可于术前诊断阴囊段及腹股沟段VC合并侧支反流,为外科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0例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VSD治疗结合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治疗结合二期手术治疗,对两组创面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二期手术等待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治疗费用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依据创面情况分别采用游离植皮、二期缝合、皮瓣转位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观察组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二期手术等待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刨面愈合治疗费用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具有刺激刨面生长、缩短治愈时间的作用,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腔内治疗的32例(43条患肢)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30例(40条患肢)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较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2±0.15,较术前(0.35±0.15)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间3~15个月,13例患者仍存在间歇性跛行,2例术后3个月对侧股浅动脉以远部位动脉狭窄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他病例症状缓解。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