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03篇 |
免费 | 371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3篇 |
儿科学 | 35篇 |
妇产科学 | 34篇 |
基础医学 | 224篇 |
口腔科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861篇 |
内科学 | 382篇 |
皮肤病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27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61篇 |
综合类 | 1500篇 |
预防医学 | 643篇 |
眼科学 | 89篇 |
药学 | 814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632篇 |
肿瘤学 | 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240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55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270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326篇 |
2011年 | 311篇 |
2010年 | 395篇 |
2009年 | 337篇 |
2008年 | 340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238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从2005年5月~2007年10月,应用LCP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15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最终采用Jakim功能评分判定功能:优9例,良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LCP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克隆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Akt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对(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切法将Akt重组于GFP表达载体pEGFP-C1中,经酶切序列鉴定后,将该重组质粒GFP-Akt及GFP空质粒通过脂质体法转染骨髓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率及在细胞中分布.分别采用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EGFP-C1和pEGFP-C1/Akt转染MSCs后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GFP-Akt基因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认构建成功,并在鼠MSCs中表达.荧光显微镜下pEGFP-C1转染后,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细胞中,而pEGFP-C1/Akt转染后,绿色荧光分布于胞质中;与未转染组比较,pEGFP-C1转染组Akt mRNA和蛋白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FP-C1/Akt转染组Akt mRNA和蛋白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成功构建GFP-Ak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在鼠MSCs中表达;并可诱导AktmRNA及蛋白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3.
膝关节僵直在临床上常见 ,以往的股四头肌成形术 ,术后常出现伸膝无力及关节外露的并发症 ,因此我们设计了膝关节内外侧关节囊舌形瓣延长松解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例 ,女 2例 ,男 9例。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55岁 ,平均 37岁。胫骨平台骨折 1例 ,股骨髁间骨折3例 ,后交叉韧带损伤 1例 ,股骨中下段骨折 6例。膝关节屈曲活动 0°~ 30°不等。除 1例股骨髁间骨折未做手术外 ,其余均为术后病人 ,手术分别用钢板、松质骨钉、骨栓及钢丝等固定。病程为 8~ 1 0个月。均采用膝关节内外侧关节囊舌形瓣… 相似文献
84.
RNA干扰抑制yrdC蛋白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针对人yrdC基因siRNA的重组腺病毒Ad-shyrdC并观察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后对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高效抑制yrdC蛋白表达的RNAi位点,并构建表达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后以Western印迹法鉴定细胞yrdC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BGC-823细胞增殖活性和增殖指数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抑制人yrdC基因siRNA的重组腺病毒Ad-shyrdC;转染BGC-823细胞后可明显抑制yrdC蛋白表达,并使所测定的细胞MTT值和细胞增殖指数提示BGC-823细胞增殖活性下降(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地抑制BGC-823细胞中yrdC蛋白表达,并降低其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早期输血质量控制方法,确保HSCT顺利进行。方法对23例HSCT患者进行早期输血治疗,做好输血前、中、后期输血管理及血液保存的质量控制。结果23例ABO血型不合的HSCT后均获得了造血重建,血型分别于移植后24~150d转为供者血型;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结论严格输血管理,可以帮助HSCT患者顺利实现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86.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前足皮下组织较少 ,外伤易致皮肤缺损、肌腱及骨关节外露等 ,单纯游离植皮不易愈合 ,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因技术设备要求高而影响成活率。我们应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 口止母趾及前足软组织缺损 6例 ,创面均一期愈合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男性 ,年龄 17~ 4 9岁。 口止母趾离断残端皮肤缺损5例 ,跖趾关节背侧皮肤缺损 1例 ,均切取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 3cm× 5 cm~ 5 cm× 7cm,1例因缝合过紧皮瓣有浅表水泡形成 ,予以及时处理。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创面均 期愈合。随访 6~ 2 4个月 ,皮瓣色泽正常 ,无溃破 … 相似文献
87.
目的 Meta分析我国孕期风疹病毒IgM检测阳性率、IgM阳性率与孕产次的关系,以及IgM阳性率与早期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BMdisc、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6月。选定关键词,查找孕期风疹病毒IgM检测相关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利用STATA数据处理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汇总后总样本量为53 270例,其中阳性例数为1 923例,总阳性率为3.61%。孕期风疹病毒IgM阳性与孕产次关系共纳入文献5篇,统计结果显示多次妊娠会增加孕妇风疹病毒IgM阳性率,OR及95%CI为[0.316(0.210,0.4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期风疹病毒IgM阳性与早期流产关系共纳入文献4篇,结果显示IgM阳性者发生早期流产的风险要明显大于IgM阴性孕妇,OR及95%CI为[3.184(1.874,5.4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加强孕期风疹病毒筛查,预防出生缺陷及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固定平台假体(FB)与旋转平台假体(RP)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受试者选择置换假体的意愿分为FB组(共40例)和RP组(共46例)。记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等)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KSS评分、疼痛评分及髌骨评分,并摄膝关节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P组术后6 d发生脱位1例,处理后未再发生脱位,随访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两组末次随访KSS评分、膝评分及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髌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末次随访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正侧位X线片显示两组术后假体位置均良好,无松动,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增大,胫骨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组间膝关节活动度、胫骨角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P与FB应用于TKA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均可显著改善膝骨关节功能,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或消失,膝内外翻等畸形得到改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早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8例,女38例.年龄17~52岁,平均34岁.病程2~22个月,平均10个月.右侧42例,左侧54例.合并附睾结核12例,肺结核28例.96例均行常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行药物治疗,无效者行肾切除.结果本组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和腰痛是肾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分别占67.7%(65/96)、54.2%(52/96)、43.7%(42/96)、37.5%(36/96)和22.9%(22/96).KUB+IVU、B超、CT、膀胱黏膜活检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7%、12.5%、37.5%、33.3%.96例采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或吡嗪酰胺(PIA)]治疗6~8个月,临床治愈38例(39.1%),好转43例(44.8%).15例药物治疗无效者改行肾切除.结论尿液检查、IVU、膀胱镜检查及黏膜活检对肾结核早期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NH+RFP+EMB或PIA三联治疗早期肾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