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了解2003—2005年分离的4364株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0软件。结果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一直为1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多逐年上升,甲氧西林耐药率也逐年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从40.8%上升到61.6%,表皮葡萄球菌从69.7%上升到79.8%。G^-杆菌合计,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耐药率一直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体外产ESBLs的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为29.5%~45.5%。结论本院肠杆菌科产ESBLs比例、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和非发酵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人中段尿和血液中分离细菌和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和K—B法鉴定。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结果分离于中段尿的1063株病原菌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9.6%)、粪肠球菌(9.2%)、肺炎型肺炎克雷伯菌(8.2%)、念珠菌属(11.6%);G-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念珠菌中两性霉素B和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其他药物也均低于10%。分离于血液的543株病原菌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铜绿假单胞菌(11.6%)、肺炎型肺炎克雷伯菌(8.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6%);G-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氨曲南;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应重视对怀疑泌尿系感染和败血症的病人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异体复合组织移植 手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HLA DR +T细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2例异体手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CD3+ 、CD3+ CD4+ 、CD3+ CD8+ 、CD3+ HLA DR+ (活化T细胞 )细胞百分率 ,及CD4/CD8比值 ,以病人术前一周结果作对照。结果 使用免疫抑制剂后 ,于术后第 1日CD3+ 、CD3+ CD4+ 、CD3+CD8+ 、CD3+ HLA DR+ 细胞水平 ,CD4/CD8比值都开始降低 ,以 3~ 5日为最低水平。术后 8日 ,上述指标逐渐回升 ,至 15日后基本趋于平稳 ,但CD3+ 、CD3+ CD4+ 细胞及CD4/CD8比值仍明显低于术前 ,而CD3+ CD8+ 、CD3+ HLA DR+ 细胞水平则高于术前。结论 异体复合组织 手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HLA DR+ 细胞水平的变化与单一组织器官移植 (肾移植 )术后稳定期的变化一致 ,也与病人术后的稳定病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自制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癌胚抗原(CEA)试剂盒进行临床应用研究,为该试剂盒临床应用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血清标本326份,用自制试剂盒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对血样进行测定,并以化学发光法(R oche)为对照方法,W ALLAC公司的CEA时间分辨免疫测定药盒(A u toDELF IATMhCEA)作为复核试验,获取相关目标实验数据,并计算得“真实性”和“可靠性”等统计学数据。结果以化学发光法为对照试验,其阳性符合率为95.83%,阴性符合率为98.73%,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自制试剂盒的定量测定值与化学发光法的测定值较为一致,相关系数达0.93,相关性好。结论试剂盒检测性能与现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方法相仿,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背景:异体手移植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目的:探讨异体双手移植中共刺激信号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对象:于2001-09/12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异体双手移植患者1例,并选择15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方法:患者术前未用免疫抑制剂采血1次;术前使用免疫抑制剂后采血2次;术中接动静脉前各采血1次;术后第1周每日采血1次,第2周隔日采血1次,三,四周每周两次,后每周1次共2个月。其中术后1周为诱导期,余为维持期。对照组健康成人抽取外周静脉血2mL,20g/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应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CD54,CD11a)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前后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变化。结果:异体双手移植患者的3种共刺激分子(CD28,CD54,CD11a)变化一致,诱导期较术前下降[(9.84±5.28)%,(55.50±3.62)%;(71.03±5.33)%,(95.10±1.26)%;(9.40±9.17)%,(29.70±3.23)%],维持期维持于较低水平[(22.54±6.56)%,(91.28±8.12)%,(11.22±4.08)%]。结论:动态监测异体肢体移植患者外周血中共刺激信号可以帮助观察肢体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反应强度,对于指导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以及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通过处理共刺激信号的方法诱导免疫耐受在异体手移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irby-Bauer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4软件。结果:共分离出3 094株细菌,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1.2%)、大肠埃希菌(11.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4%)。肠杆菌科耐药率<10%的为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非发酵菌耐药率<10%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7.5%和55.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为52.1%和74.8%。结论:本院细菌耐药率居高不下,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7.
南方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医学科每年接收及培训40多名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和进修生。胜任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室的工作需要掌握较多的基本技能,并灵活运用大量基本理论知识。每届实习生和进修生均反映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临床分离细菌、真菌的属种繁多,不同类型标本的检验流程各异,难以记清,学习起来很吃力。近几年作者对实习生和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C2.4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与RelB基因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DC2.4细胞系,光学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DC2.4的细胞结构;流式细胞术分析DC2.4的表面标记(MHC-Ⅱ、CD86和CD40);RT-PCR检测DC2.4的RelB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观察DC2.4细胞表面有明显的树突状突起,形态极不规则;透射电镜显示DC2.4细胞内含许多质地均匀的脂滴,可见吞噬小泡样的结构.流式细胞术显示MHC-Ⅱ类分子和CD40呈低水平表达,而CD86分子却呈高水平表达;RT-PCR结果显示RelB呈低水平表达,与骨髓源性DC中的未成熟状态DC的RelB表达水平接近.结论 DC2.4具有强吞噬功能,其表面CD40分子和细胞内RelB基因均呈低水平表达,提示DC2.4是一种未成熟状态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诊断试剂盒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CCP)的抗体水平的结果,探讨其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和进口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20例RA,71例非RA和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CCP抗体,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抗CCP抗体与RF在诊断RA中的相关性.结果 国产和进口试剂盒检测抗CCP抗体在RA组中的阳性率为61.7%(74/120)、69.2%(83/120),显著高于非RA组的9.9%(7/71)、7.0%(5/71)和正常组的0.0%(P<0.001),国产和进口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67).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9.2%、64.2%,特异性为92.9%、6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94.3%、77.0%,64.1%、52.7%;似然比为9.82、1.98.抗CCP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R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抗CCP抗体对RA的临床诊断效能优于RF指标.抗CCP抗体和RF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相关性(r=0.29.P=0.001).结论 抗CCP抗体可作为临床诊断RA的一项很好的血清学指标,在RA早期即有很高的特异性,联合检测RF更可提高对RA的早期诊断,但其与RA的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理论课进行系列教学改革,包括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理论课讲授内容,课堂教学采用讲座形式和多媒体方式,20%的内容采取双语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库、系列网络记忆图、临床常见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图谱库、常见操作视频资料库;考试方法与目前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