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淋病奈瑟菌诊断慢性淋病及不显性淋菌感染罗喜玲,袁阳,王稳,张振国大连市皮肤病防治所(邮政编码116021)我所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有自觉症状、淋菌培养阴性疑似淋病患者92例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22例均为我所性...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B超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意义。方法:对23例术前排除癌前病变以及恶性病变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并与前期刮宫加药物治疗的2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比较。结果: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患者治愈率为95.6%,有效率为4.3%,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而药物治疗的治愈率为50.0%,有效率为25.0%,无效率为25.0%,药物副作用大。结论:B超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能避免切除子宫,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救治的94例新生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沐舒坦进行静脉输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啰音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可显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构建含EGFR基因siRNA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EL-4细胞株中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合成双链寡核苷酸并克隆入pShuttleH1载体,pShuttleH1-siEGFR线性化后电转化到含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菌中获取重组质粒,脂质体转染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Ad-siEGFR;TClD50法测定病毒效价;利用得到的重组腺病毒感染鼠EL-4细胞株,采用Western-blot检测感染前后EGF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AdHl/siEGFR对EL-4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EGFRsiRNA腺病毒载体,该载体可明显抑制EL-4细胞中EGFR蛋白的表达.结论 构建的AdHl/siEGFR腺病毒能有效抑制EGFR基因在EL-4细胞株中的表达,为胸腺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4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39例,年龄21~74岁。自述有梅毒接触史或冶游史66例。临床分型:无症状神经梅毒65例;脑脊膜炎型27例,其中眼部症状19例、听力障碍4例、脊膜炎型4例;脑膜血管型8例,其中1例脑梗伴癫痫发作,1例脑梗同时视力下降;麻痹性痴呆8例;脊髓痨2例。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连锁分析技术进行致病基因鉴定。方法采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耳聋表型和遗传方式的判定并绘制家系图,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首先利用耳聋相关基因靶向测序,对家系先证者进行162个已知耳聋基因的筛查,然后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连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继续寻找致病基因,筛选出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在家系中进行验证,以明确该家系致病原因。结果该耳聋家系来自河南省,编号为HBSY-012,现存三代共34人,14人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耳聋者发病年龄5~7岁,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随年龄增长迅速发展为全频受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对先证者进行已知162个耳聋基因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家系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q31.1-q31.3区间内(最大LOD值3.6076)。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在连锁分析定位的区间内未发现候选变异,在区间以外筛选出4个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候选变异为ANKMY2基因NM_020319c.822_826del、DDX49基因NM_019070c.341C>T、DEFB129基因NM_080831c.284G>T以及EVI5基因NM_005665c.2399C>T,并对4个候选基因变异位点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提示都不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结论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q31.1-q31.3区间内。耳聋相关基因靶向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均未发现致病突变,考虑该家系致病原因可能为基因的非编码区域的突变或者罕见的CNV/SV所致。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研究早期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诊治的20例早期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早期神经梅毒血的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RPR)、荧光密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阳性;脑脊液(cFs)梅毒实验室试验(VDRL、TPPA检测亦阳性;CSF检查,白细胞数升高7例;蛋白升高11例。其中3例伴有头痛头晕症状,2例伴有视物模糊症状,15例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结论:脑脊液TPPA及VDRL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对于病期大于1年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患者,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采取神经梅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模式菌,研究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5个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抑制活性,采用qRT-PCR测试其对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下调作用,并评估化合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的保护活性。结果 化合物SIIA-MA2与SIIA-MA4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作用机制均是并显著下调PAO1中10个已知的受群体感应系统正调控的基因。化合物SIIA-MA2与SIIA-MA4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具有良好的体内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SIIA-MA2对急性感染模型具有显著保护活性;化合物SIIA-MA4对慢性感染模型具有显著保护活性。结论 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SIIA-MA2和SIIA-MA4通过抑制PAO1群体感应系统发挥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