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恶性间皮瘤免疫组化诊断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借助免疫组化技术,在光镜下确诊恶性间皮瘤。方法运用胰蛋白酶消化SP法及商品化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角蛋白(kerat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对30例恶性间皮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1)恶性间皮瘤组织基本不表达癌胚抗原,藉此可以剔除癌的混杂。(2)恶性间皮瘤具有既表达细胞角蛋白(阳性率43%),又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70%)的免疫组化特征,藉此可以与其它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相区别。结论同时运用3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为在光镜下确诊恶性间皮瘤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矽肺中药治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矽肺中药治疗研究的进展袁素波综述贵州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邮编550006沈国安审校四川省劳动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抗矽药物的研制工作始终在我国尘肺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克矽平、柠铝、喹哌、咽泰、梯络龙等西药相继研究成功并获得了一些临床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 (BEAS SCP)为靶细胞接种于 3~ 4周龄裸鼠 ,每组接种 6只 ,♂♀各半。结果 接种后2 6周 ,对照组无一长出肿瘤 ,BEAS STE组有 5只长出肿瘤 ,BEAS SCP组有 1只长出肿瘤 ,其中BEAS STE组有 3只裸鼠的肿瘤直径在 1cm以上。经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肿瘤为低分化癌肉瘤组织。结论 TE、CP诱发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均具有裸鼠致瘤性。  相似文献   
25.
环磷酰胺 (CP)是国际癌症研究署确认的人类I组致癌原 ,目前缺乏适宜的人类细胞模型开展致癌相关的细胞和分子机理的研究 .本室已经进行了CP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恶性转化的工作 ,建立了CP的癌前转化细胞 (BEAS CP) ,以此为细胞模型 ,本实验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细胞转化进程中基因突变的动态分析 .分别关注了p5 3基因第5~ 8,p16基因第 1~ 2和ki ras基因第 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BEAS CP细胞存在p16基因第 1外显子多位点和ras基因第 1外显子单位点的碱基突变 ,晚代龄的转化细胞没有测到p5 3基因的突变 .综上实验结果认为 :p16基因突变可能与BEAS CP细胞周期的增殖性改变有关 ,ki ras基因的突变则可能具有转化启动效应 ,两者都是细胞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26.
1-03 塞替派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致癌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利用以塞替派为致癌原诱导永生化人支管上皮细胞(BEAS-2B)发生恶性转化建立的癌前转化细胞(BEAS-TE)以及从软琼脂上筛选到了克隆化多倍体细胞,沿转化细胞代龄进行了转化进程中p53、p16和Ki-ras基因突变情况的动态观察.结果p53、Ki-ras基因存在多位点、p16基因单位点的的碱基突变.结论p53和Ki-ras基因的多位点突变是塞替派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p16基因非编码区单个碱基的缺失是细胞转化过程中的次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27.
背景与目的:研究赛替派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train2B,BEAS-2B)过程中两种不同形态集落来源的细胞株的细胞构成和成瘤性的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赛替派转化BEAS-2B细胞过程中产生两种形态学上差异明显的集落,对其分离培养,细胞建株,分别命名为BEAS-S(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trainS)和BEAS-C(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trainC)细胞,连续传代,同时通过特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了解细胞构成的改变,结合细胞凝集性和锚着独立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BEAS-C细胞随着传代,基底细胞标志物质蛋白34βE12表达增强,同时其细胞凝集性和成瘤性也增强;而BEAS-2B和BEAS-S细胞的细胞构成及成瘤性在传代过程中改变不明显。结论:基底细胞可能是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干细胞,同时两种细胞集落形态的差异性也为人源细胞转化的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恶性间皮瘤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恶性间皮瘤与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微波煮沸脱交联SP法,对34例恶性间皮瘤病理标本进行了p16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53%(18/34),47%(16/34)的病例细胞内缺乏p16蛋白的表达。多数存在p16蛋白表达的病例没有发现p53基因的点突变;反之,存在p53基因的点突变的病例多数都没有p16蛋白的表达。p16蛋白表达与p53基因点突变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恶性间皮瘤可能同时存在p53和p16基因的异常,肿瘤组织细胞内缺乏p16蛋白的表达可能与p16基因的纯合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P16、P15、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BEAS 2B细胞中表达阳性的P16、P15及RB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表达缺失 ;BEAS 2B细胞中检测呈阴性的P5 3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呈阳性 ;cyclinD1蛋白在 3株细胞中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转化细胞中P16、P15及RB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细胞周期中P16 (P15 ) /cyclinD1 CDK4 /pRB调控途径的自稳平衡。两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功能已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研究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恶性转化后的裸小鼠接种成瘤细胞 (BEAS TT)的染色体畸变。结果 瘤细胞在传代早期基本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 ,随着细胞代龄的增加 ,各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趋势不同 ,其中BEAS TTa逐渐形成以多倍体细胞为主的细胞群 ,而BEAS TTb ,BEAS TTc则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份额细胞。核型分析表明 3个瘤细胞系的核型与BEAS TE不同 ,在其基础上有新的染色体 (14号染色体 )丢失和标记染色体 (M4 )的增加。结论 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14号染色体的丢失和M4染色体的增加 ,可能与BEAS TE的裸小鼠成瘤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