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高频泪道浚通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主要症状为溢泪,甚至流脓,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本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采用高频泪道浚通术治疗慢性泪囊炎52眼,术后分别行抗生素激素泪道冲洗术、泪道内典必殊眼膏注入或硬膜外导管插入,观察1年以上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并以无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bFGF,VEGF的含量。结果:对照组12例血清样本bFGF含量为(34.95±9.62)ng/L,VEGF含量为(150±20)μg/L;单纯型DR组中10例bFGF含量为(52.6±7.54)ng/L,VEGF含量为(330±50)μg/L;增生型DR组7例bFGF含量为(64.929±11.917)ng/L,VEGF含量为(580±50)μg/L。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中bFGF,VEGF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并且随着DR病情的进展而增高(P<0.05);血清中VEGF与bFGF之间呈正相关(r=0.419,P<0.01)。结论:VEGF,bFGF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并与DR后期新生血管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3.
背景:高血糖导致的自由基损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 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以及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甘露醇组,分别用含5.5 mmol/L葡萄糖,33 mmol/L葡萄糖及5.5 mmol/L葡萄糖和27.5 mmol/L甘露醇的DMEM培养液培养。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3-硝基酪氨酸蛋白表达的变化,用氯甲基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量。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含33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处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48 h可见细胞胞体变薄,形态表现多样,不规则细胞增多;高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3-硝基酪氨酸蛋白表达增加,活性氧产生明显增多。说明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可造成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导致细胞中3-硝基酪氨酸产生增多。  相似文献   
54.
应用超声乳化自动注吸系统行硅油取出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乳化自动抽吸系统进行硅油取出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125眼)应用超声乳化自动抽吸系统行硅油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眼压、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脱离复发、角膜病变等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一次完成硅油取出,平均用时18 min.术前12眼继发青光眼者硅油取出术后眼压恢复正常.11眼术后早期眼压低于10 mmHg(1 kPa=7.5 mmHg),低眼压发生率为8.8%,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硅油取出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125眼中共有10眼发生视网膜脱离(术后2-7 d 6眼,术后0.5-3个月3眼.5个月1眼).5眼硅油致带状角膜病变者术后角膜混浊情况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应用超声乳化自动注吸系统行硅油取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
刘琍  袁志兰  李健 《江苏医药》2005,31(8):623-623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性角膜溃疡,以及重症眼部烧伤导致角膜基质坏死,角膜移植是治疗及复明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不稳定的眼表环境,常常会因排斥反应、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利用甘油保存的板层角膜及羊膜组织进行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22例(22眼)角膜溃疡患者,随访3~6个月,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对18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ECCE+IOL术,选同期住院的具有健康角膜的白内障患者18只眼做对照,术前和术后3月观察CEC的变化和角膜移植片透明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的CEC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大,但术后其CEC的损失率(13.5%)与对照组(11.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移植片全部透明.结论此类白内障行ECCE+IOL术安全可行,CEC损失小,可维持角膜移植片的透明.  相似文献   
57.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残余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无晶体眼继发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13例(14眼)采用单纯NTP、粘性小管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5个月,无1例下降,平均眼压由术前6.13kPa改善为术后1.57kPa。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NPT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58.
59.
60.
60岁的张大爷最近心烦异常,眼睛干干的不舒服,用了不少眼药水,可始终不见好转。来眼科就诊之前,张大爷使用了一种较为黏稠的人工泪液类药水,他焦急地对医生说,"这个眼药水就像眼药膏,用了之后眼睛前面模模糊糊,更看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