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8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50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对心功能的影响,评估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21例,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以超声心动图(UCG)和心电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和QRS波宽度差异。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RVOT起搏血流动力学优于RVA起搏(P〈0.05),RVOT起搏QRS波宽度较RVA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右室心尖部。 相似文献
162.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HFMD)患儿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表达变化,研究HMGB1在HFMD重症化中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住院的EV71型HFMD患儿共130例纳入研究(研究组),其中普通型90例(轻症组)、重症40例(重症组)。以儿保科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Real time-PCR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血浆高水平HMGB1和低水平HMGB1患儿重症发生率并分析HMGB1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间的相关性。结果:HFMD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和对照组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血浆HMGB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29、P<0.001,F=127.92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当HMGB1为13090 pg/ml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和73.5%。高HMGB1患儿重症发生率(44.6%、33/74)显著高于低HMGB1患儿(12.5%、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86、P<0.001)。三组研究对象TNF-α(F=11.284、P<0.001)、TGF-β(F=57.346、P<0.001)及IL-6(F=45.36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较轻症组患儿升高更为显著(TNF-α:t=7.503、P=0.035;TGF-β:t=9.307、P=0.017;IL-6:t=25.618、P<0.001)。入组HFMD患儿血浆中HMGB1含量与TNF-α、TGF-β及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642、0.775、0.825,P均<0.001)。结论:HFMD患儿HMGB1水平升高,以重症患儿HMGB1水平升高更显著;HMGB1可能通过调控IL-6、TGF-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参与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3.
164.
目的 分析MSCT检查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肺炎(S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6例MP和MP+S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P和MP+SP两组患者的MSCT表现,并比较气道和肺间质病变征象的出现率及肺内病变形态出现率.结果 两组患者磨玻...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索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患者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肝型患者11例、神经型患者3例、混合型患者7例;K-F环阳性患者19例,占90.48%,有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均阳性;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降低患者分别占80.95%和85.71%;尿铜增加患者占85.71%;误诊患者13例,误诊率61.90%.多数误诊为慢性肝病及神经系统疾病,1例患者误诊为肾炎.结论:本病误诊率高,不明原因慢性肝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肾脏疾病通过K-F环检查、血铜、血浆铜蓝蛋白和尿铜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以助我国护理专业与国际接轨、及培养国际型应用型护理人才。方法:依据《护理学导论》教材各部分内容的特色,对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涉外护理班分别采取以课堂讲授,问题、案例导入以及角色扮演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结论:通过各教学法的结合,使一门理论性强的基础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护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IAT对CHB患者血清中IL-17的影响.方法 收集105例CHB患者血清,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IL-17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CHB组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CHB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中、重度CHB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组间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清IL-17及HBV-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HB轻、中、重度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该组治疗前水平相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轻、中、重度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HBV-DNA含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22,P <0.05).结论 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IL-17水平,使肝细胞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168.
169.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该院2009年6~12月TCT检查ASCUS及以上的患者340例.其中,ASCUS 266例,LSIL 63例,HSIL 6例,SCC 5例,均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查.结果 HPV检查阳性患者116例.其中,高危型患者39例,来自ASCUS、LSIL、HSIL及SCC患者分别为16、14、4及5例,平均年龄42.1岁;低危型患者77例,来自ASCUS、LSIL、HSIL及SCC患者分别为53、22、2及0例,平均年龄33.5岁.结论 TCT检查与HPV分型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两者结合可以早期诊断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