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观察了小鼠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脏肉芽肿的动态改变及在ConA或SEA体外 诱导下小鼠脾细胞IL-4mRNA水平的相应变化,实验结果显示SEA刺激下脾细胞IL-4mRNA的动态变化 与肝脏肉芽肿的形成、发展及调节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33.
34.
薛燕萍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4,(4)
为研究IL—2在克氏锥虫感染过程中出现的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8只克氏锥虫感染的C3H/HeJn小鼠每日皮下注射两次,每日总量5000μ重组人rIL-2;对照组相同数量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无钙、镁离子的PBS。实验结果表明rIL-2注射组小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的反应能力由PBS注射鼠的15。2%提高到93。5%(P<0.05)。相当接近于正常的未感染小鼠的空斑形成细胞数。rIL-2注射组小鼠仅表现轻度降低的寄生虫血症,其动态变化在两组间未显示出差异。除PBS组的1只小鼠在感染后第36d死亡外,rIL-2以及PBS注射组的其它动物都在克氏锥虫急性感染期存活。尽管rIL-2注射并未明显地提高克氏锥虫急性感染期C3H/HeJn小鼠的抗虫保护性免疫,本实验提示IL-2不足是克氏锥虫急性感染期C3H/HeJn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其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的特点,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将PCR技术应用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现就这方面的新进展综述如下。一、临床标本DNA的提取 PCR反应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标本中提取作为放大模板的DNA。传统的酚-氯仿抽提法可达到较满意的纯度和回收率,目前仍 相似文献
36.
37.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1984年由法国人(Deramond和Galibert)发明的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手术,用于治疗椎体肿瘤(包括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疗效显著,可即刻加固椎体,尤其是止痛效果立杆见影,有效率95%以上[1]。它采用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的方法将骨水泥直接注射到病变椎体内,利用骨水泥重建椎体形态,使病变椎体维持或恢复稳定性,重塑椎体的生理功能,同时利用骨水泥硬化过程中产热和释放单体化学物质的特性杀死肿瘤细胞,破坏病变组织内的神经末梢,缓解和解除由于椎体病理性骨折、肿瘤破坏和肿瘤产生的细胞因子对病变椎体内神经末梢刺激导致的疼痛[2]。目前也被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患者的止痛。随着手术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选择此手术来解决疼痛的困扰。而晚期癌症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常常合并有许多疾病,因此给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带来难度。当发生不可预期事件时,如能及时发现,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心力衰竭是一种较危急的合并症,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有窒息感而极度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皮肤湿冷[3]。其发病迅速,病情凶险,如不能及时诊治,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抢救与护理的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我院2011年11月收治1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行PVP术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经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