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黄芪脂多糖、金钱草多糖和山茱萸糖促进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黄芪脂多糖、金钱草多糖、山茱萸糖及黄芪人参注射液的增强免疫作用,进行了体外和体内研究。本研完表明,金钱草多糖和黄芪脂多糖除刺激免疫器官增重和淋巴细胞增加,还增加 IL-2产生,故淋转和 LAK 生成能力随着显著提高,说明这两种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峨眉唐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文芬  薛智 《药学学报》1983,18(12):920-924
从四川产峨眉唐松草(Thalictrum omeiense W.T.Wang)根茎中分离得到八种生物碱(Ⅰ~Ⅷ),碱Ⅰ,Ⅱ,Ⅴ,Ⅶ和Ⅷ分别鉴定为oxyberberine(Ⅰ),thaliadine(Ⅱ),thalmelatidine(Ⅴ),adiantifoline(Ⅶ)和thalmineline(Ⅷ)。碱Ⅵ为新的二聚阿朴芬—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所推定的结构如Ⅵ所示。命名为峨眉唐松草碱(methoxyadiantifoline)。碱Ⅲ和碱Ⅳ的结构尚在研究中。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峨眉唐松草碱具有较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上调的长非编码RNA-1(prostate cancer up-regulated long non-coding RNA-1,PlncRNA-1)对低氧环境下胶质瘤相关的巨噬细胞浸润和极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低氧诱导胶质瘤细胞U87,检测Control组和低氧Hypo组中PlncRNA-1和羰基还原酶3(carbonyl reductase 3,CBR3)的表达。低氧的U87细胞分为4组,即U87细胞转染PlncRNA-1过表达质粒组(pcDNA-PlncRNA-1组)、空载体组(pcDNA-Empty组)、联合转染pcDNA-PlncRNA-1和CBR3的沉默寡核苷酸序列(si-CBR3)组(pcDNA-PlncRNA-1+si-CBR3组)及联合转染pcDNA-PlncRNA-1和si-CBR3的阴性对照组(pcDNA-PlncRNA-1+si-NC组),并分别与THP-1细胞在低氧环境下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或者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qPCR)法检测这4组中THP-1细胞的M1型标志物(CD163、IL-12、TNF-α)、M2型标志物(CD86、IL-10、趋化因子CCL-22)的变化;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THP-1细胞迁移能力。结果:Hypo组PlncRNA-1和CBR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均P<0.05);pcDNA-PlncRNA-1组的CBR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cDNA-Empty组(P<0.05)。对比pcDNA-Empty组,pcDNA-PlncRNA-1组胶质瘤细胞与THP-1细胞共培养促进THP-1细胞向M1表型转变,并且促进THP-1细胞迁移(均P<0.05)。而对比pcDNA-PlncRNA-1+si-NC组,pcDNA-PlncRNA-1+si-CBR3组抑制THP-1细胞向M1表型转变,并且抑制THP-1细胞迁移(均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低氧环境下PlncRNA-1通过上调CBR3促进胶质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和M1极化。  相似文献   
14.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主产广东。中医用于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其化学成分研究很少,只最近报道(1)自根中得到β-谷甾醇、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Ⅱa)一个未鉴定的蒽醌和一单糖混合物。我们自巴戟天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三种单体,根据物理常数和光谱数据晶Ⅰ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晶Ⅱ为水晶兰甙(monotropein),晶Ⅲ为四乙酰车叶草甙(asperuloside tetraacetare)。后两者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SAH 组、SAH+Que 50 mg/kg 组和 SAH+Que 100 mg/kg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30 min后,腹腔注射槲皮素,干预23 h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比较了山茱萸总甙部分与环孢霉素 A 对凝集素反应的体外抑制效应;观察了外源白细胞介素2的拮抗作用。除效力差异外,无论是否有 IL-2存在,总甙部分与CsA 对 PHA、ConA、PWM 和 LPS 诱导反应的抑制是相似的,但发现两者对 TPA 刺激、IL-2推动的淋巴细胞增殖、PHA 或 PWM 与 TPA 联合刺激的反应以及活化淋巴细胞及 CTL细胞的增殖,出现明显差异。此外,两者对淋转、MLR 和 CTL 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南粗榧中的微量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智  徐丽珍  陈迪华  黄量 《药学学报》1981,16(10):752-756
海南粗榧树皮中除已报道的11种生物碱和两种草酮内酯外,又分出了6种生物碱(Ⅻ~ⅩⅦ),其中碱Ⅻ和ⅫⅠ经鉴定分别为三尖杉酮碱和(+)乙酰三尖杉硷。碱ⅩⅣ、ⅩⅤ,ⅩⅥ和ⅩⅦ为新生物碱,根据光谱分析及衍生物制备提出了它们的结构,并分别命名为三尖杉酰胺(cephalotaxinamide)、去甲基桥氧三尖杉新碱(demethylneodrupacine)、脱氧三尖杉酯碱酸(deoxyharringtonic acid)和异三尖杉酯碱酸(isoharringtonic acid)。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显示山茱萸总甙部分,体外抑制小鼠和人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诱导和增殖,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同时与环孢霉素A进行了比较。总甙部分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应,除剂量外,还与刺激和反应淋巴细胞来源小鼠种系有关,推测总甙部分影响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相似文献   
19.
农吉利抗癌有效成分的分离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间治疗皮肤癌的一种野百合属植物农吉利(Crotalaria sessilufkira L.)中分离出两个生物碱(Ⅰ,Ⅱ)。结构测定表明碱Ⅰ为一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碱Ⅱ为下向千里光次碱(Retronecine)和阔叶千里光次酸(platynecic acid)组成的一个新的双稠吡咯啶生物碱。碱Ⅰ对小鼠肉瘤180,白血病615,瓦克癌256均有抑制作用。为了降低其对肝脏的毒性,合成了碱Ⅰ的八个衍生物(1~8),其中1,7,8对瓦克癌256有抑制作用,但都因毒性较大而未推荐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20.
川续断中皂甙Ⅺ,Ⅻ和ⅩⅢ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文  薛智 《药学学报》1993,28(5):358-363
从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根的醇提物中得到三个微量新三萜皂甙(Ⅺ~ⅫⅠ),根据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Ⅺ)、Ⅺ的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 Ⅻ)和3-O-[β-D-吡喃木糖(1→4)-B-O-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3)]-B-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Ⅻ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