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可乐定对麻醉期间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1-2级的择期胸外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组Ⅰ,n=20)和可乐定组(组Ⅱ,n=20),可乐定组患者在术前90min口服可乐定5ug/kg。两组患者均采用二氢埃托啡、依托咪酯和琥碧胆碱诱导插管,N2O-O2持续吸入、二氢埃托啡持续静脉滴注及异氟醚间断吸入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率,患者入手术室后的意识状况以及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基础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麻醉诱导前,可乐定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基础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麻醉诱导前,可乐定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前,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血压下降,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但可乐定组的升高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以上结果提示可乐定术前口服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术前口服5ug/kg体重可乐定能阻断全麻诱和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可乐定也许能成为有效的术前药。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异氟醚麻醉中人肺泡巨噬细胞IL-8、IL-1β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异氟醚对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全麻观察组(n=12)和硬膜外+全麻对照组(n=12)。两组病人均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用药均包括异丙酚4~6mg·kg-1·h-1、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观察组吸入异氟醚,使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保持在1.0%,对照组在诱导后经硬膜外注入1.0%利多卡因+0.2%丁卡因混合液5ml/h。在气管插管后即刻和4h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从灌洗液中收获肺泡巨噬细胞提取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后电泳扫描求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IL-8、IL-1βmRNA的表达。结果 麻醉维持4h后比气管插管后即刻IL8-、IL-1βmRNA的表达增加,观察组比对照组IL-8、IL-1βmRNA的表达更强(P<0.05)。结论 异氟醚能增强肝脏部分切除病人肺泡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即在转录水平上,异氟醚能增强肺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内侧膝状体腹侧核团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12组(n=6),采用核团内微量药物注射的方法,生理盐水组(NS组)内侧膝状体腹侧核团内注射生理盐水0.2μl,异丙酚溶媒脂肪乳组(I组)注射等容量脂肪乳,5.6μmol/L异丙酚组(P1组)、16.8 μmol/L异丙酚组(P2组)、56 μmol/L异丙酚组(P3组)、168μmol/L异丙酚组(P4组)、560 μmol/L异丙酚组(P5组)、18μmol/L氯胺酮组(K1组)、54 μmol/L氯胺酮组(K2组)、180μmol/L氯胺酮组(K3组)、540μmol/L氯胺酮组(K4组)和1800μmol/L氯胺酮组(K5组)注射相应剂量异丙酚或氯胺酮(0.2μl).分别于给药前1 min、给药后1 min记录MLAEP,包括N0波、P0波、Na波、Pa波和Nb波的潜伏期及Pa波的波幅.结果 与给药前比较,NS组、Ⅰ组、P1组、P2组、K1组、K2组、K3组、K4组、K5组给药后MLAEP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组、P4组和P5组给药后Na波、Pa波和Nb波的潜伏期延长,Pa波的波幅下降(P<0.05);与NS组、Ⅰ组和P1组比较,P3组、P4组和P5组Na波、Pa波和Nb波的潜伏期延长,Pa波的波幅下降(P<0.05).结论 5.6、16.8、56、168和560 μmol/L(0.2μl)异丙酚对大鼠内侧膝状体腹侧核团MLAEP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而18、54、180、540和1800μmol/L(0.2μl)氯胺酮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94.
背景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能镇静、镇痛且无明显的呼吸抑制,引起了医师的广泛关注. 目的 介绍Dex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理特性,探讨Dex在围术期的应用. 内容 Dex在临床如术前用药、术中辅助用药、术后镇痛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趋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期望Dex能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
肝移植术中容量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确切、最根本的治疗手段。由于此类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肝移植手术的特殊性,术中容量管理十分重要,其基本原则是根据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容量状态及手术过程,选择合适的液体,合理进行术中补液,并尽可能避免发生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6.
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n=3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缺血再灌注组(ISO-IR组)和异氟醚组(ISO-S组)。IR组、ISO-IR组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ISO-IR组吸入1MAC异氟醚30min时行肺缺血再灌注,ISO-S组吸入1MAC异氟醚,不进行肺缺血再灌注。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30、60、120min处死6只大鼠,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中性粒细胞(PMN)膜表面CD18和肺组织ICAM-1mRNA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计数、沉渣白细胞分类和总蛋白(TP)浓度,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再灌注期间IR组肺组织W/D、MPO活性、CDl8和ICAM-1mRNA表达、BALF中PMN百分比、TP浓度及PMN膜表面CD18表达均升高。而异氟醚预先给药减弱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上述指标的升高。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异氟醚预先给药减轻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通过抑制PMN浸润和肺组织ICAM-1mRNA及CD18表达上调,缺血前吸入异氟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扩容治疗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术前扩容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的老年择期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术前扩容组(A 组,n=20)和非扩容组(B组,n=20),均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诱导前1.5h,A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20ml/kg,羟乙基淀粉氯化钠(6%HES)10ml/kg,B组输注8-10mg/kg乳酸钠林格液。两组全麻诱导前经硬膜外导管内注入0.5%布比卡因4ml,待阻滞平面确切后静脉诱导。采用PiCCO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周围血管阻力(SVR)、胸内血管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 硬膜外麻醉后,两组的MAP、HR和CI无显著性改变(P>0.05),而SVR则降低(P<0.05),B组的EVLW和ITBV显著减少(P<0.05),A组扩容后,EVLW和ITBV无显著性改变(P>0.05);气管插管前后,A组的MAP、HR、CI、SV和SVR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的上述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管外肺水无差异(P>0.05),与基础值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前扩容有利于维持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前增加的液体量,并未造成术中和术后血管外肺水的增加。  相似文献   
98.
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精神障碍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脑功能状态、围术期用药、术中管理、术后并发症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等。针对相关因素的综合预防措施是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重要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9.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维持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手术中患者需要补充正常的生理需要量以及麻醉和手术所导致的循环血容量改变和液体缺失,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和内环境稳定,避免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伤.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虽然历经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一致的意见,但是在诸如"开放性输液或限制性输液策略"、"胶体液或晶体液"以及"血容量监测和判断"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遵照循证医学方法,参阅大量医学文献,制定本行业专家共识.此专家共识并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鼻罩通气在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鼻(面)罩通气作为一种无创通气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日益应用广泛[1,2]。本文探讨其在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资料和方法外科监护室(SICU)病人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5~79岁。原发病各不相同,病史回顾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皆在收入SICU治疗后,出现低氧血症型急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窘迫和严重的低氧血症。以开放式面罩吸入高浓度氧(氧流量5~8L/min)后血气改善不显著。在病人意识清醒,循环稳定,排痰能力尚可,且愿意配合的情况下,用鼻罩进行机械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