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8篇 |
免费 | 6891篇 |
国内免费 | 2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1172篇 |
口腔科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623篇 |
内科学 | 313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95篇 |
特种医学 | 47篇 |
外科学 | 232篇 |
综合类 | 860篇 |
预防医学 | 3097篇 |
眼科学 | 35篇 |
药学 | 120篇 |
中国医学 | 453篇 |
肿瘤学 | 254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08篇 |
2022年 | 1206篇 |
2021年 | 1077篇 |
2020年 | 1257篇 |
2019年 | 1117篇 |
2018年 | 882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89篇 |
2015年 | 892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272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YONG LIANG LOU~ JIE YAN~ YI HUI LUO~ YA FEI MAO~~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College Road Wenzhou P. R. China~ Department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Parasitology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Yan-an Road Hangzhou P. R. China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2005,3(2):111-119
Asthma is a common allergic disease of respiratorytract in human,especiallyin children [1-3] ,andcan be classified into 3 clinical types ,immediateasthmatic reaction (IAR) ,late asthmatic reaction(LAR) and biphasic asthmatic reaction(BAR)[4] ,in which approximately 60 %of cases intheworld belong to IgE-mediated IAR[5-7] . By theprevious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t was reportedtha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by som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such asBordetella pertussis, in-fluenza virus A o… 相似文献
92.
Synaptotagmin(Syt)constitutes a family of membrane-trafficking proteins,so far nearly 20 Syts have beendiscovered.Extensive work showed that synatotagmins were a potential Ca~(2+) sensor for regulated exocytosis.This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location of synaptotagmin Ⅱ(Syt2)in RBL-2H3(RBL)and its role inregulating exocytosis of RBL.The expression of Syt2 in RBL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he recombinantexpression vector pEGFP-N1-Syt2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RBL by electroporation,the stabletransfectant RBL-Syt2-S expressing fusion protein Syt2-EGFP were obtained and Syt2 was highly concentrated atplasma membrane with little detected in cytoplasm.To analyze the role of Syt2 during exocytosis of RBL,therelease of cathepsin D was assayed by immunoblotting.Compared with control,the release of cathepsin D byRBL-Syt2-S was markedly decreas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yt2 played a negative regulation in exocytosis oflysosomes in RBL.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5;2(3):205-209. 相似文献
93.
94.
95.
【摘要】目的:通过调整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等中心数目及其共面条件,研究其在多发性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剂量学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多发性脑转移瘤1例,分别设计1个等中心4个非共面弧、5个等中心5个共面弧以及5个等中心5个非共面弧计划,要求处方剂量(24 Gy/3次)覆盖95%靶体积。计划评价参数包括靶区适形度指数、梯度指数、脑部放射坏死指标(V12)和低剂量区(V5)体积覆盖率。结果: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对比多等中心计划有着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更小的V12,且在小体积肿瘤的治疗中有着更好的剂量跌落。结论: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比多等中心共面或非共面计划更适合多发性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96.
腰痛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但临床医师对腰椎X线图像的视觉分析和主观判断已不能满足临床精准化、定量化的诊疗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医疗图像的智能检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众多学者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卷积神经网络等模型的建立和算法的改进,使腰椎X线定量分析及诊断成为可能。AI技术与医疗图像的交叉融合在减轻临床医师工作负荷、有效降低或消除手工测量误差和辅助临床医师从定量角度更客观地评估脊柱畸形等疾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AI技术辅助腰椎疾病诊断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AI算法的改进、高质量数据库建立及制定新参数的量化标准等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比aSi-1200 EPID与Octavius 1500电离室矩阵在6 MV非均整脊柱转移瘤计划验证中的应用,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23例计划在全局归一方式下以不同标准和阈值行2D γ通过率(GPR)评估,将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患者数据导入Verisoft软件重建剂量。引入不同类型和量值的误差:MLC的透射率(TF)和剂量叶片间隙(DLG)、治疗等中心和MU误差,使用GPR方法量化Octavius 1500识别这些误差的灵敏度,并通过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剂量学指标变化研究TF和DLG误差的临床意义。结果:与Octavius 1500矩阵相比,EPID方式在同一标准不同阈值下GPR均值更大数据离散程度更小,重建与计算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表明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Dmin、Dmax和Dmean的百分剂量偏差(DD%)较大,其中临床靶区最大DD%值为50.00%、11.31%和-8.71%,计划靶区最大DD%值为-25.86%、9.31%和-8.22%。治疗等中心和+3%、+5%的MU误差都被检测到,所有标准均未检测到TF误差,+0.3 mm的DLG误差只被2%/3 mm的标准检测到。TF值增大0.023 6%模型误差和DLG增加0.3 mm模型误差均导致靶区和OARs的剂量增加,其中OARs剂量增加较明显,尤其健侧肺的V20分别增加9.80%和8.85%,脊髓D0.1 cc均增加5.35%。结论:使用GPR方法识别引入误差的MLC模型可靠性不够,提示鉴别TPS问题的根源需要更有效的独立质量保证方法以确保通过TPS计算得出的陡峭剂量梯度的可信度。剂量验证系统软件算法的独立验证研究是有必要的,以确定算法局限性导致的重建剂量不确定性范围。 相似文献
98.
目的:在调强放射治疗“end to end”质量核查中,探讨应用针尖电离室对调强放射治疗小野照射进行绝对剂量测量的研究。方法:选择3省20家医院,将放有热释光剂量计TLD(距模体表面距离约7.5 cm)和胶片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模体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中,设计治疗计划,进行7野等中心调强照射,MLC照射野大小>2 cm×2 cm且<4 cm×4 cm。同时针尖电离室(0.015 cc)放在固体水模体距模体表面7.5 cm下进行点剂量绝对剂量验证:(1)将治疗计划中射野角度归零平移到固体水模体中进行剂量验证;(2)治疗计划射野角度不归零时为实际治疗照射方向,平移到固体水模体中进行绝对剂量验证。结果:在调强放射治疗多叶光栅小野照射的固体水模体中,用针尖电离室测量的绝对剂量与TPS计算得到的绝对剂量比较,7野照射方向归为零度时,比较偏差<5%;实际照射方向时,比较偏差<5%。验证后的计划,在IAEA模体上进行实际7野调强治疗,模体中的高剂量靶区胶片(Gafchromic EBT3 film)绝对剂量通过率均≥90%(Gamma分析:3%, 3 mm),TLD偏差<7%。均符合IAEA提出的标准。结论:在调强放射治疗多叶光栅小野照射时,可以应用针尖电离室作为绝对剂量验证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短时程(2 d)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 n=30)和长时程(5 d)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 n=32),治疗后第6天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脑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者昏迷时间及30 d致残率与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髓鞘碱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血肿、胃肠动力减弱、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30 d致残率及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有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及氧化应激损伤,缩短昏迷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