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缓释微丸胶囊中山奈素、异鼠李素、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30℃,进样量是10μL。结果槲皮素在0.15050.9030μg(r=0.9999)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4%;山奈素在0.14500.9030μg(r=0.9999)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4%;山奈素在0.14500.8940μg(r=0.9998)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0.5%;异鼠李素在0.09950.8940μg(r=0.9998)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0.5%;异鼠李素在0.09950.5970μg(r=0.9998)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0.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2.
声门上型喉鳞癌临床颈淋巴结阳性患者81例,随机对照研究术前放疗40Gy对控制颈部复发的意义。放疗加手术32例,单纯手术49例,随诊3年以上。颈部为复发的主要部位占62.9%,放疗加手术组颈部复发率21.8%,单纯手术组30.6%,但无统计学差异(P=0.9)。两组颈部复发率与T分期和N分期(除N_3外)大小无明显关系。因此术前40Gy对颈部复发无显著意义,建议对所有患者做临床阳性侧颈清扫术,术前放疗剂量提高到50Gy,或术后放疗60Gy以上。  相似文献   
93.
1974年5月至1989年12月共收治Wegener’s,肉芽肿患者12例,均经病理证实。局限型4例,全身播散型8例。局限型主要用放射治疗,选择深部X线、~(60)Co、高能X线、电子束混合线束,适宜剂量为40~55Gy/4~5.5周,剂量过低或射线表浅易于复发。全身播散型除用局部放疗外,需给予全身化疗,环磷酰胺4~sg,强地松30~40mg/日,持续用药1.5年后逐渐减量停药。肾脏受损时可行部分肾照射,1.5Gy/次,总量4.5Gy/3次。本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10/12)、64%(7/11)和50%(2/4)。放疗加化疗、大量激素及抗炎药物的应用,是本病治疗的趋向。  相似文献   
94.
早期何杰金氏病患者宜选用放射治疗,至于Ⅲ_A期病人,单纯放射治疗的治愈率约为60—70%。某些报告曾提示对该期病人用单纯化学治疗也可获得相似的疗效,因此有人进行综合化疗和放疗的试检,但复发率和死亡率反而增加。本文作者对放射治疗后复发的病人再进行化学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共33例,放疗前病期为Ⅰ_A 4例,Ⅰ_B 1例,Ⅱ_A16例,Ⅱ_B 5例,Ⅲ_A 7例。均用6Mev  相似文献   
95.
模拟微重力条件理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微重力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中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微重力仪连续改变方向来获得模拟微重力,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生长的植物进行了细胞学、生理学实验。结果电镜观察表明:植物细胞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正常重力条件生长的相比,在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等方面产生变异,细胞出现了壁质分离现象,部分细胞壁扭曲、收缩变形,部分叶绿体片层结构出现了弯曲、排列疏松,内含物溢出,部分线粒体出现了边缘模糊及嵴消失的  相似文献   
96.
在正常个体中Epstein-Bar(EB)病毒是由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所控制,虽不能清除病毒,却对于控制细胞处于潜伏感染状态是必需的。抽取病人血分离淋巴细胞,在实验室制备EB病毒特异性CTL,然后回输到病人体内,具有预防和治疗EB病毒相关疾病的意义。我们将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重组到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pACP中去,与包装质粒Ad8共转染已感染了Ⅱ型腺病毒的293细胞,获得重组病毒rAAV-LMP,用此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并表达LMP,用高能X线照射灭活,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培养产生特异性CTL。以EB病毒转化的类淋巴母细胞作靶细胞与CTL反应,用BLT活性法测定CTL活性。结果表明,4株CTL均能够识别和杀伤对应的靶细胞,并且随着CTL数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上清中BLT活性也增强。  相似文献   
97.
蛇床子挥发油和氮酮促透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对蛇床子挥发油和氮酮促透作用进行比较,为蛇床子挥发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结果蛇床子挥发油和氮酮单独应用时对甲硝唑经皮渗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增渗倍数分别为2.48和2.21;两者合用时促透作用显著增强.单独应用时,对甲硝唑经皮渗透的贮库效应影响不明显,但合用时效果显著增加.结论蛇床子挥发油和氮酮对甲硝唑的促透作用强度相当,合用时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8.
早期鼻咽癌单纯外照射与加近距离治疗的远期结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随机比较单纯常规外照射与外照射加近距离治疗对早期鼻咽癌原发灶的局部控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26例初治的、福州分期为T1期和部分12期(口咽、颈动脉鞘、椎前软组织受侵者除外)鼻咽癌病例进行前瞻性分组。单纯常规外照射组(RT)61例,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组(RB)65例。26例T1期在疗前经抽签随机接受单纯外照射66~70Gv或外照射56Gv加近距离治疗10~16Gy,1~2次(中位剂量16Gy);100例12期先采用常规外照射至50Gy后,行CT或MRI检查,对咽旁间隙消退满意的病例入组随机接受单纯外照射(中位剂量72Gv)或外照射(中位剂量66Gy)加近距离治疗8~24Gy,1~3次(中位剂量16Gy)。近距离治疗在外照射结束后1周进行,剂量参考点距施源器中心轴的距离为7~12mm,单次近距离照射剂量为5~8Gy/周。结果外照射结束时RT组鼻咽病灶残留6例,消退55例;RB组残留13例,?肖退46例,未评价6例。RT组鼻咽部失败8例,RB组鼻咽部失败7例(包括单独颅底失败2例)。5年鼻咽(颅底)局部控制率RT组为86%,RB组为88%。5年总生存率RT组为83%,RB组为84%(P=0.84)。放射性脑病RT组为10例(1级4例,2级6例),RB组为7例(1级4例,2级3例)。张口困难发生率RT组明显高于RB组(26%:10%,P=0.02)。结论对早期鼻咽癌行计划性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能获得与单纯常规外照射相近的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并降低外照射剂量和减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放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观察最常见的放疗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疗的髓母细胞瘤64例,年龄均≥4岁。术前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无蛛网膜下腔播散迹象,属Chang’sM分期M0~M1期。所有病例均在外院接受了原发肿瘤的全切或次全切除手术。放疗先予全脑全脊髓照射30Gy,然后缩野至后颅窝局部加量20~25Gy,中位分次剂量为180cGy。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了放疗,全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8%和55.7%,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8%和51.4%,27例(42.2%)在3年内复发。通过分析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对生存率影响发现,只有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有一定影响,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25、>25d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59.5%(P=0.110),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1%、46.0%(P=0.030)。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92.2%的病例在治疗中出现了白细胞下降(<4.0×109/dl),其中2~3级的血液系统毒性占64.0%。结论髓母细胞瘤通过手术与放疗结合能取得较好疗效,但治疗失败率较高。手术与放疗间隔延长对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有影响,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不是明显预后因素,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为血液毒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0.00%,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Х^2=11.745,P=0.001);在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中VEGF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88.24%,高于Ⅰ~Ⅱ期的46.15%(Х^2=4.37,P=0.037);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78.26%,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5.06,P=0.024)。[结论]VEGF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VEGF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