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药物从静脉注射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疾病和抢救急危重病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临床工作上的疏忽大意,技术操作的不熟练,忽略巡视病房,有关药物的药理知识缺乏以及病人的不配合等等,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液体外渗,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及抢救工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治疗是特别重要的。我们每个护理人员应做好液体外渗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显效率均为70.0%,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86.6%,奥氮平组总有效率83.3%,奥氮平组对体重及月经的影响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阿立哌唑疗效与奥氮平相似,对内分泌影响较小,不引起月经改变,对体重改变少,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心理干预加药物治疗100例)、药物组(单用相同药物治疗100例)。采用精神现状检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等于干预前后(共3次)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优于药物组(P〈0.05);干预组复发率(16.7%)低于药物组(37.8%)。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4.
蒙艳 《华夏医学》2001,14(5):738-739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护理活动广泛扩展、革新、完善而形成的新的护理形式 [1 ] 。自 1994年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在我国各地医院试点推行后 ,它的先进性已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而作为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的开展使患者在整个护理活动中得到更主动、更有效的优质护理。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一年来 ,在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后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日益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和认可。通过对前阶段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笔者认为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尤其是躯体健康而心理、精神残疾的精神病患者更为重要 ,在精神病患者治疗护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服用巴氯芬(2.5mg/次,tid),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痊愈率36.0%,显效率76.0%,总有效率86.0%,利培酮组痊愈率32.0%,显效率74.0%,总有效率84.0%,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对嗜睡、体质量增加、震颤、肌张力增高的影响少于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对女性月经影响小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相似,对内分泌影响较小,不引起月经改变,对体重改变小,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7.
蒙艳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5(3):212+214-212,214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程长,发展较为缓慢,并发症多,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硬化、甚至肝癌。使用干扰素和病毒唑(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9年4月以来,共收治了79例丙肝病人,通过近3年的临床治疗和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在诊治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PICT)工作进展及效果。[方法]按照PITC工作规范、流程及相关工作内容要求,对2009年6月~12月到医院就诊/住院的患者开展相关工作,收集相关信息并与2008年同期开展的检测咨询情况作比较分析,探索PITC工作的效果。[结果]2009年6月开展PITC后,医院HIV初筛日均检测数明显增加,初筛检测阳性告知率、转介检测治疗率、干预随访管理率、配偶检测率较2008年同期显著增加。[结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服务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耳穴注射治疗皮肤病4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B12耳穴水针神门穴注射治疗皮肤病疗效较好.本科在2007年至2008年初收集了47例用维生索B12神门穴注射治疗的皮肤病案例,经统计分析,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观察病人共47例,年龄21~77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20 年,病种14类.荨麻疹16例(急性荨麻疹9例,慢性荨麻疹7例);湿疹7例(急性2例,亚急性湿疹2例,慢性湿疹3例);皮肤瘙痒证4例;银屑病4例;玫瑰糠疹3例;神经性皮炎2例;化妆品皮炎2例;日光性皮炎2例;药物性皮炎2例;多形红斑1例;白癜风1例;皮质类固醇反应1例:痒点1例;环状红斑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04例艾滋病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消化道症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皮疹为最常见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疲倦、脱发、失眠、脂肪分布异常、四肢肢端麻木、血细胞减少为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而胰腺炎、皮肤色素沉着和乳酸性酸中毒则为较少见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生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及较少见的不良反应要有一定了解,在对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告知病人,让病人对所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并能正确认识,使病人在以后的长期治疗中有更好的依从性,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