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对人冠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①应用20μg/L的IL-1β、10μg/L的IL-6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分别在共同培养0、2、4、8、24、36h后收集细胞。②应用不同浓度的IL-1β(0、5、20、40μg/L)、IL-6(0、5、10、50μg/L)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6h后收集细胞。③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内MMP-3和TIMMP-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MMP-3的表达量在2h时就开始上调,8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在不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MMP-3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IL-1β、IL-6的剂量加大呈上升趋势(IL-1β:r=0.907,P=0.000;IL-6:r=0.919,P=0.000)。而TIMP-1表达量在2h时就开始下调,IL-1β刺激下在8h左右达最低,IL-6刺激下在4h左右达最低,而后开始上升;在不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TIMP-1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IL-1β、IL-6的剂量加大呈下降趋势(IL-1β:r=-0.768,P=0.004;IL-6:r=-0.799,P=0.002)。结论炎症因子IL-1β、IL-6对冠脉平滑肌细胞中斑块稳定相关标记物MMP-3、TIMP-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对人冠脉平滑肌细胞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相同浓度IL-1β(20μg/L)、1L-6(10μg/L)各自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0、2、4、8、24、36h后收集细胞。应用不同浓度IL-1β(0、5、20、40μg/L)、[L-6(0、5、10、50μg/L)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6h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内PAPP—A、MMP-3、TIMP-1基因表达量。结果同剂量IL-1β刺激下,MMP-3和PAPP—A基因表达量在2h时开始发生上调,8h左右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而TIMP-1表达量在2h时开始发生下降,8h左右达最低,而后开始上升。在不同剂量IL-1β刺激下,MMP-3、PAPP—A基因表达量随着剂量加大呈上升趋势(MMP-3:r=0.907,P=0.000;PAPP—A:r=0.972,P=0.000),TIMP-1呈下降趋势(r=-0.768,P=0.004)。不同剂量组MMP-3、TIMP-1、PAPP—A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MMP-3:F=24.047,P=0.000;TIMP-1;F=33.737,P=0.000;PAPP—A:F=264.699,P=0.000)。MMP-3在20μg/L和40μg/L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154);TIMP-1仅40μg/L组和其他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383);PAPP—A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同剂量IL-6的刺激下,MMP-3、PAPP—A表达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和IL-1β相似,而TIMP-1则在4h时就达到最低,随后开始上升。在不同剂量IL-6刺激下,MMP-3、PAPP—A亦有随剂量加大表达量上升趋势(MMP-3:r=0.919,P=0.000;PAPP—A:r=0.941,P=0.000),TIMP-1呈下降趋势(r=-0.799,P=0.002)。不同剂量组MMP-3、TIMP-1、PAPP—A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MMP-3:F=14.081,P=0.001;TIMP-1:F=5.727,P=0.022;PAPP—A:F=25.128,P=0.000)。MMP-3在5μg/L和10μg/L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292);TIMP-1对照组与10μg/L和50μg/L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253);PAPP—A基因表达量在5μg/L和10μg/L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65)。结论炎症因子IL-1β、IL-6对冠脉平滑肌细胞中斑块稳定相关标记物PAPP—A、MMP-3、TIMP-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研究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HCASMC)分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 一期:分别加入20μg/L的IL-1β(IL-1β组)、10μg/L的IL-6(IL-6组)和0μg/L的炎性因子(对照组),孵育2、4、8、24、36 h后,分别收集细胞上清液;二期:分别采用 IL-1β(0、5、20、40μg/L)和IL-6(0、5、10,50μg/L)刺激HCASMC,6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 细胞上清液内PAPP-A的表达量.结果 一期;IL-1β组PAPP-A表达量在2 h时开始增加,8、24、36 h其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IL-6组PAPP-A的表达量在2 h开始增加,4、8、24、36 h其浓度显著高 于对照组,并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二期:随着IL-1β和IL-6剂量的增加,PAPP-A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其中IL-1β组20μg/L和40μg/L均显著高于0μg/L时的浓度;IL-6组10μg/L和50μg/L均显著高于0μg/L时 的浓度.结论 IL-1β和IL-6可使HCASMC分泌PAPP-A增加,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培养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UMC)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方法。方法用Ⅳ型胶原蛋白酶、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和0.25%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UMC细胞,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分离培养HSF细胞,镜下观察细胞的培养过程和生长状态。结果脐带组织分离培养第3天,有少量UMC贴壁生长,细胞膜周围有折光性,形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皮肤组织块贴壁培养第7天,有HSF爬出,呈长梭形、不规则三角形。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UMC和HSF数量逐渐增多,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应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培养出UMC和HSF。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国内研制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5 3例AMI患者 ,分别于梗死后 2、4h进行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肌红蛋白 (MYO)、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检测 ,并同时检测 12 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 ,描绘各自的受试者特征 (ROC)曲线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AMI后H FABP、cTnI、CK MB、MYO 2h和 4h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 2 8、0 82 1、0 6 87、0 5 5 9和 0 95 1、0 880、0 797、0 75 9;2、4h各心肌标志物的ROC曲线下AUC大小依次为H FABP >cTnI>CK MB >MYO。其 2、4h的最佳截断点时灵敏度分别为 87 76 %、80 2 6 %、6 1 80 %、6 1 80 %和 88 12 %、83 0 8%、81 2 %、75 0 0 % ;特异度分别为 83 0 8%、84 12 %、6 2 5 0 %、4 7 12 %和 91 5 4 %、96 2 4 %、72 86 %、6 8 5 4 %。结论 H FABP较cTnI、CK MB、MYO对早期AM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有望成为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α-烯醇化酶(ENO1)的浓度,探讨ENO1 作为肝癌诊断相关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共纳入2018 年3 月至2019年9月肝病科、肝胆外科就诊的90例HCC患者、45例肝硬化(LC)患者、45例肝纤维化(LF)患者和45 例健康体检(NC)者.收集四...  相似文献   
147.
陈东  蒋知新  张洁  祝丙华 《安徽医药》2023,27(2):291-296
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成纤维细胞因子-23(FGF-23)、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收治的行MHD的14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HD病人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将其分为未发生组和发生组,另选取同期12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SOST、FGF-23、sCD40L,找出影响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MHD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56%,发生组年龄(59.11±10.74)岁、血肌酐(Scr)(849.07±156.81)μmol/L及血清SOST(119.83±22.78)pmol/L、FGF-23(569.07±92.84)ng/L、sCD40L(119.49±23.86)μg/L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和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组Scr(753.73±112.06)mol/L及血清SOST(86.23±16.05)pmol/L、FGF-23(439.14±78.02)ng/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