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炎症细胞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EGF、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自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37℃、5%CO2的条件下常规培养。实验采用4~5代细胞;按1×10^5/ml密度接种于5cm^2的培养皿中。24h后换液。生长接近80%融合时进行干预。按IL-1β组、TNF—α组、IL-1β+TNF—α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刺激(IL—1β和TNFα干预浓度均为10ng/m1),每组12个样本;在共同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ICAM—1的浓度。结果:IL—1β组、TNF—α组、IL—1β+TNF-α组的VEGF值(ng/ml)分别为(27.91±0.63)、(13.54±1.17)和(13.05±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21±0.91),P=0.000;IL—1β组、TNF-α组、IL-1β+TNF—α组的ICAM-1值(ng/ml)分别为(2.88±0.98)、(2.96±0.03)和(2.30±0.20).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25±0.01)。P=0.000。结论:炎症因子IL—1β、TNF—α均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斑块不稳定相关标志物VEGF、ICAM-1,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利用Sox2、Klf4、Oct4、c—Myc基因能否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方法①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分离培养HSF细胞。②包装生产携带Sox2、Klf4、Oct4、c—Myc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上清液感染HSF细胞。③病毒感染后HSF细胞培养,镜下观察HSF细胞形态学变化。④应用细胞碱性磷酸酶(AP)染色检测细胞基因表达量和体内分化畸胎瘤实验对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原代HSF细胞编程后形态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细胞AP染色阳性,内源多能基因Oct4、Sox2、Nanog、Rexl表达量增高,细胞体内可分化为畸胎瘤。结论利用Sox2、Klf4、Octd、c.Myc基因可将HSF细胞编程为iPS细胞。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比较UW液、Celsior液和HTK液4℃常规低温保存生物人工肝用L-02细胞的效果。方法 制备好的L-02细胞悬液分以下3组:UW液保存组(UW液组);Celsior液保存组(CS液组);HTK液保存组(HTK液组)。各组细胞于4℃低温保存72h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及死亡率(流式细胞术),ALT及LDH释放,尿素合成功能及白蛋白分泌功能。结果 UW液较Celsior液和HTK液显著提高了4℃常规低温保存保存72h的L-02细胞的存活率[(60.05 ± 4.23)% vs (50.12 ± 3.99)%、(44.20 ±4.67)%],均P<0.05;降低了细胞死亡率[(39.95±4.23)%vs (49.88 ±3.99)%、(55.80%±4.67)%], 均P<0.05;抑制了ALT、LDH释放(均P <0.05);更好地维持了L-02细胞尿素合成功能[ (1.03 ± 0.23)mmol/L vs (0.80± 0.14)mmol/L、(0.48± 0.05)mmol/L]和白蛋白分泌功能[(8.36 ±1.38 )mg/L vs (6.41±1.25)mg/L、(5.19±0.41)mg/L), 均P<0.05。结论 同Celsior液和HTK液相比,使用UW液4℃常规低温保存L-02肝细胞可以明显的提高复温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低温损伤引起的ALT、LDH释放,有效的保护肝细胞尿素合成功能和白蛋白分泌功能,但保存时间不应超过72h。  相似文献   
104.
液氮冻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创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物模型。方法 15只健康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实施右颈总动脉内膜液氮冻伤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术后8周处死动物,取出双侧颈总动脉对比,经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检测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8周后,所有兔右颈总动脉均可见大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左颈总动脉均无斑块形成;兔血清中脂质水平明显升高(P<0.01);所建立的斑块在组织结构、细胞构成、生长特征和脂质沉积方面与人类斑块相似。结论液氮冻伤术能快速建立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从而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个简便、高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ox—LDL对胎盘生长因子-1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释放炎症因子IL-6、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在ox—LDL(25μg/mL)条件下,应用不同浓度的胎盘生长因子-1(20、40、80ng/mL)孵育ECV-304。对照组为单用ox—LDL孵育ECV-304。3h、6h、12h、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相关炎症因子IL-6、MMP-2的表达。结果在氧化损伤条件下,胎盘生长因子-1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结论氧化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LGF可上调炎症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促使疾病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等多种炎症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的稳定性下降有着密切联系;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分泌失衡,也可能是斑块稳定性的原因之一。实验拟证明白细胞介素6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分泌平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4在解放军第三○五医院老年病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Casecade公司);白细胞介素6(PeProtech公司)。②实验过程:培养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至5~7代。一期:分别加入0和10μg/L白细胞介素6(0μg/L为对照组)刺激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孵育2,4,8,24,36h,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二期:分别采用0,5,10,50μg/L白细胞介素6刺激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0μg/L为对照组),6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③实验评估: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量。结果:①加入白细胞介素6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量在2h时开始增加,并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随着白细胞介素6剂量的增加,表达量均不断增加。②基质金属蛋白酶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在2h开始升高,8h达到顶峰,而后缓慢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随着白细胞介素6剂量的增加,表达量均不断升高,10μg/L和50μg/L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6可使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分泌不稳定斑块标记物--基质金属蛋白酶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增加,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说明炎症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条件及其对R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Rb-MSCs并进行鉴定;CFSE在不同条件下标记R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率及荧光强度;CCK-8法检测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成骨成脂诱导检测标记细胞的分化能力,ELISA法检测标记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能力.结果 原代Rb-MSCs呈梭形,集落样生长;传代后细胞变为形态均一,排列有序的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符合MSCs表型.与其它标记条件相比,10 μmol/L终浓度CFSE标记Rb-MSCs 10 min,标记率达100%,且荧光强度高.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分泌VEGF的能力与未标记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标记细胞具有成骨及成脂的分化能力.结论 CFSE标记Rb-MSCs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方法,适用于短期标记.且标记后Rb-MSCs的增殖能力、分化能力及分泌能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实现战时评估战伤伤情的红外影像方法与设备预警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管理成本,有效服务于战争环境。方法: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设计智能动态定位管理系统。建立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定位预警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结果:智能定位预警系统的建立,可实时了解战时环境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状态,及时获取有效数据,通过身份识别与定位,实现医疗设备的预警智能信息化管理。结论:利用RFID的原理、特点及医疗设备管理监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可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移动跟踪记录、报警以及设备的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设备的预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睾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ECV-304表达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ELISA法观察不同浓度睾酮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timide、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对ECV-304表达HO-1干预作用.结果 睾酮在3×10-6,3×10-7,3×10-8,3×10-9mol/L几种浓度下均具有促进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表达HO-1的量.与3.0×10-8mol/L睾酮干预组相比,予1.0×10-6mol/L ICI182,780预处理,ECV-304细胞释放的HO-1的量明显减少,并诱导HO-1的表达呈时间(当t=24 h达到最理想的分泌量)、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睾酮对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表达HO-1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生理浓度睾酮对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生物学效应是部分通过转化为雌激素后,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实现.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市五个社区中老年女性20500人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中老年女性居民患病情况,为中老年女性的疾病防治提供资料.方法:调查于2004-03/08进行,随机抽取北京市5个社区40岁以上女性20 500名(41~60岁8 000人,≥61岁12 500人),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所患疾病、患病年限、诊断来源(以来自二级以上医院的诊断为准)、严重程度等.全部资料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并进行Speaman相关分析.结果:收回完整有效的问卷19 571份,回收率95.46%.①高血压(38.25%)、高血脂(38.95%)、糖尿病(18.58%)等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高发病.②大部分疾病在中老年女性当中的患病率具有显著性的差别;其中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在老年女性中的患病率较高,而肝炎、哮喘、痛风、过敏、结核病等疾病在老年女性中的发病有所降低.③在所调查的疾病中只有高血压(r=0.767,P=0.026)和糖尿病(r=0.710,P=0.048)的患病率和年龄段具有显著性的正相关,而过敏的患病率和年龄段具有显著性的负相关(r=-0.75,P=0.029).结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高发疾病,各种疾病总体发病趋势呈增年性增加,应切实加强对中老年女性的定期体检,做好对易患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