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腹膜透析液添加葛根素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175-1178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PD)液中添加葛根素对PD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38例终末期肾病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注射液(50mg/2 L),对照组PD液中不加药,均行标准CAPD治疗,每次2 L,4次/d,观察16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及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以及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及透出液GSH、T-SOD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透出液MDA在用药后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清清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清除指数(K t/V)、每天超滤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PD液中短期应用葛根素,可改善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2.
黄芪注射液拮抗腹膜透析液诱导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液中添加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S),观察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方法以及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以对照组caspase-3活性为1,PDS组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为3.26±0.91,显著高于黄芪一组(1.87±0.43)和黄芪二组(1.67±0.32),P<0.05。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6.8±14.2)%和(25.7±1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4±4.86)%和(7.96±4.28)%,P<0.05;黄芪一组和黄芪二组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PDS组(P<0.05)。TUNEL研究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黄芪一组和黄芪二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PD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G-菌)与革兰阳性菌(G+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指导腹膜透析,为预防G-菌腹膜炎的发生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G-菌与G+菌感染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作比较。结果:8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57例次为细菌性腹膜炎,其中G-菌腹膜炎(G-菌组)20例次(占35.1%),G+菌腹膜炎(G+菌组)37例次(占64.9%),G-菌组治愈率低(65%vs 89%,P<0.05)。两组间血清钾、C反应蛋白、透析龄、透析液有核细胞数及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糖尿病比例、血白蛋白、血尿素氮及血钠、氯、磷、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8例,40%)、肺炎克雷伯菌(4例,20%),阴沟肠杆菌(3例,15%),弗劳地柠檬酸杆菌(3例,15%),对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的耐药率分别为0和5%;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G-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较G+菌炎症反应重,治愈率低,丁胺卡那可作为初始治疗方案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4.
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累计约1.2亿人。这部分人群除了要小心维护自己的肾脏健康,还需兼顾血脂水平。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出现血脂异常:合并肾功能不全者中,约50%存在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高达85%的慢性肾病患者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这不仅增加了冠心病、心  相似文献   
25.
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计算机控制的位置偏爱实验系统。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吗啡依赖模型空白对照法及吗啡依赖动物自身对照方法 ,评价作者建立的计算机控制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结果 从给药d 3天开始 ,受试动物表现出与用药相关的一侧实验箱 (伴药盒 )的偏好 ,停留时间比在另一侧箱 (非伴药盒 )的长 (P <0 0 1) ,停用吗啡后 ,对伴药盒仍有偏好。结论 在位置偏爱实验系统中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引入是成功的 ,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6.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1969年由美国精神病学教授Barrows首先提出,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以临床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探讨,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1]。PBL教学法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医学院校理论和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口腔医学的发展在国内外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既往有腹腔小手术史患者单通道输尿管镜辅助下腹膜透析管置入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既往有腹部小手术史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腹膜透析替代治疗,使用Peer-Away鞘建立腹腔单通道,输尿管镜进入腹腔,观察腹腔内是否存在粘连,并酌情分离粘连,将腹膜透析管放置于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近端建立皮下隧道并经左下腹戳洞引出.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见腹腔内粘连,通过输尿管镜简单分离粘连并直视下置管,所有腹膜透析管均放置成功,手术时间(44 ±13)分钟,术中追加麻药(15±6)ml,术中出血极少,无出血导致输血情况发生.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腹膜透析顺利,未见漂管、渗漏、堵管等并发症.结论 既往有腹部小手术史患者,单通道输尿管镜辅助下腹膜透析管定位精确,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有助于观察腹腔内情况,并可酌情分离腹腔内粘连.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早衰的影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首先从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者大网膜分离培养出腹膜间皮细胞。将腹膜透析液加入常规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通过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端粒的检测以观察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通过在培养液中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腹膜间皮细胞早衰的干预作用。结果与仅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相比,腹膜透析液致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减少4~5代,生长速率降低42%,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69.1±0.3)%],端粒长度缩短(4.35±0.12)kb比(5.45±0.10)kb,t=2.228,P=0.000]。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中分离培养出腹膜的间皮细胞接近衰老细胞,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间皮细胞衰老进程延缓。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延缓腹膜透析液所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的衰老进程。为临床上延缓腹膜纤维化,改善腹膜透析的远期疗效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9.
30.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一种有效的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目前在我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采用.而腹膜炎作为PD 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导致PD 技术失败和患者退出治疗的常见原因.PD 患者的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污染是腹膜炎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但近来的研究表明,除了操作污染外,居家PD 患者所在的外部环境同样与患者腹膜炎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1] .因此,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肾科PD 护理小组从2005 年开始对长期随访的96 例患者进行了家庭随访,评估居家PD 患者外在环境,并分析其与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