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背景:目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分化为肝细胞与微环境关系密切。目的:探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组织匀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分别用正常和损伤肝脏组织匀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在第0,3,7,10,14,21天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甲胎蛋白、白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及损伤的肝脏组织匀浆诱导下均表现为类上皮样改变。两组均从第3天开始检测到甲胎蛋白的表达,并在第7天左右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第14天时量很少;在第7天检测到白蛋白的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表达一致。表明肝细胞在诱导培养下逐渐从幼稚到成熟。但正常和损伤肝组织匀浆诱导的肝细胞甲胎蛋白和白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组织匀浆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其诱导效果与正常肝脏组织匀浆相近。  相似文献   
42.
肝硬化发展到中晚期常常出现许多严重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脾功能亢进症、肝肾综合征、顽固性腹水等,其中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最危重的并发症.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内镜下套扎、外科手术止血等,但其疗效均不令人满意[1].目前国内外介入放射学者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晚期肝硬化患者,即在肝静脉和肝内门脉之间建立一个分流通道,使部分门脉血流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达到降低门脉压力的目的[1].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2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5例。分析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肝肾功能、MELD评分、尿量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该病主要发生于肝功能衰竭患者,易出现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以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以及尿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ELD评分〈30分患者中,观察组住院病死率比对照组低(25.0%vs.85.7%,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重型肝炎合并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4.
本文采用DE 52纯化单抗,胃蛋白酶消化,Sephacryl S300分离,制备MG_4 F(ab’)_2,用~(13)I标记,对8例胃癌病人进行了RII 初步研究。 胃癌病人均经胃镜及病理确诊。接受检查前1~2天先用复方碘溶液封闭甲状腺,注射~(131)I-MG_7 F(ab’)_2前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4mg,再缓慢滴注~(131)I-MG_7 F(ab’)_2 66.6-  相似文献   
45.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2 55名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 2组 :莫沙必利组 12 7例 (男性 58例 ,女性 6 9例 ,年龄 4 0a±s 12a)用莫沙必利 5mg ,po ,tid ;多潘立酮组 12 8例(男性 6 1例 ,女性 6 7例 ;年龄 39a± 12a)用多潘立酮 10mg ,po ,tid。疗程均为 4wk。结果 :莫沙必利治疗 4wk ,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嗳气、进食减少及早饱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7.8% ,86 .6 % ,82 .5% ,87.3% ,87.2 %。明显高于多潘立酮的6 3.5% ,75.0 % ,6 9.6 % ,74 .1% ,74 .5%。莫沙必利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缩短 15min± 13min ,明显高于多潘立酮组 5min± 16min。结论 :莫沙必利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观察经红景天甙、乙醛处理后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增殖速度的变化以及细胞内Wnt信号通路中主要下游分子及目的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改变,探讨Wnt信号通路在HSCs中的作用,以及红景天甙对大鼠HSCs Wnt通路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红景天甙及乙醛处理体外培养传代的大鼠HSCs [1],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观察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I(Cell cycle protein D1,CyclinD1)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从各组细胞生长曲线的对比发现:红景天甙处理组细胞的增殖速度相对于单用乙醛组明显降低.单用乙醛刺激的大鼠HSCs中,Ⅰ型胶原(Collagen α1) [2]、β-catenin和CyclinD1的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均明显增强(P<0.05),红景天组中Cyclin D1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Wnt信号通路参与了乙醛刺激的大鼠HSCs活化,红景天甙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HSCs中Wnt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乙醛刺激的大鼠H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47.
<正>患者,女,39岁,因"反复皮肤巩膜黄染37年,复发1周"入院。患者于37年前(2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无心慌、气急、纳差、乏力,无寒战、高热等不适。检查发现黄疸指数高(具体数值不详),院外保肝治疗效果不佳,反复求治,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均未明确病因,黄疸持续存在。近1周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加重,2013年1月18日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估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应用空肠营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共31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空肠营养,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营养指标等好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2 w后,两组营养指标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的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胃肠道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空肠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安全性好,操作难度小,所需营养液的配制简单,可有效增加患者症状改善速度,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急诊治疗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64例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分析即时止血率、曲张清除率、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即时止血率为100%(65/65),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率为30.8%(20/65),基本消失率为41.5%(27/65),部分消失率为26.2%(17/65),无效率为1.5%(1/65)。GEV1与IGV1型患者疗效显著优于GEV2型(P〈0.05)。结论经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急诊治疗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效果好,再出血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