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illator,ICD)的应用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能通过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被确认时,它自动发出脉冲刺激心脏转复心律,使心脏恢复正常心跳。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9年12月植入ICD治疗1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宋利沙  蒋妮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1):1392-1395
目的:为明确拮抗真菌zjts7分类地位和对肿节风黑斑病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的抑菌率以及对病原菌的菌丝形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健康肿节风的根系土壤里分离筛选到一株对肿节风黑斑病菌具有抑菌作用的真菌zjts7。结果:结果表明,真菌zjts7对肿节风黑斑病菌的抑菌率达到81. 82%~100%。经显微镜观察,真菌zjts7可造成肿节风黑斑病菌的菌丝断裂、膨大和畸形。结论:结合形态特征和IT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拮抗真菌zjts7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相似文献   
33.
山牵牛炭疽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为害山牵牛的叶部病害的病原菌,为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牵牛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 r 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该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结论:该病原菌危害山牵牛造成其叶部病害,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 探讨云南省城市女性与农村女性生活方式与乳腺癌发生关系的差异,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城市女性25例,农村女性25例)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女性及城市女性在饮食结构、生育情况、生活习惯、精神状况、工作情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高危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实现乳腺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制备头孢克肟栓剂并评价其质量.[方法]热熔法制备头孢克肟栓剂,采用RP - 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用乙腈:0.25%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8nm处测定自制头孢克肟栓剂的含量和体外溶出度.[结果]制备的头孢克肟栓剂质量稳...  相似文献   
38.
医院感染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日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其发生率已成为评价医护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据统计,在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每年约有200万人会发生院内感染。心导管室是进行各种心脏介入性治疗的场所,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科近年来采取有效控制心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为各种介入治疗的进行及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9.
李碧秀  蒋妮 《中外医疗》2009,28(34):149-149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方法[1]。乳腺癌术后的诸多并发症中,皮下积液是较常见之一。我科应用BD留置针连接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引流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既减轻病人的痛苦,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初级止血阶段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96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亚组(36例)、B级亚组(31例)、C级亚组(29例);2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vWF抗原(vWF:Ag)和ADAMTS13抗原(ADAMTS13:Ag)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有明显的下降,而vWF:Ag明显升高,ADAMTS13:Ag水平明显下降,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A级到C级,vWF:Ag水平持续升高,PLT、ADAMTS13:Ag水平明显下降,各级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发现PLT与vWF:Ag呈负相关(P0.01),vWF:Ag与ADAMTS13:Ag呈负相关(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初级止血阶段vWF:Ag的增高和ADAMTS13:Ag减少补偿了有血小板数量的下降造成的止血障碍,达到了暂时的平衡,并不是既往认为的低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