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41.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 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睫状体解剖形态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在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住院的PACG 1 183例(1 45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共30例(38眼)。根据是否 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PACG组(眼数1 418)和恶性青光眼组(眼数38);根据年龄段不同将PACG患者分为3~40岁组(眼数 171)、41~70岁组(眼数1 016)、≥71岁组(眼数269);根据恶性青光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眼数5)、晶体摘除 组(眼数6)和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根据恶性青光眼是否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分为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和 非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1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体厚度、治疗前后视力、治疗前后眼 压、治疗方式、既往手术史等,同时记录使用超生生物显微镜测量的患者不同部位睫状体厚度(ciliary body thickness, CBT)、小梁睫状突的夹角(trabecular ciliary angle,TCA)和晶体直径。结果:恶性青光眼组男女比例为1:2,平均发病年 龄[(51.87±12.92)岁]低于同期PACG组[(57.87±8.78)岁](P<0.05);PACG患者滤过手术后前3月,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 累计占85.7%;恶性青光眼组的晶体厚度为(4.33±0.67) mm,眼轴长度为(21.44±1.18) mm,前房深度为(2.12±0.41) mm, 低于同期PACG组的晶体厚度[(4.81±0.50) mm]、眼轴长度[(22.17±0.97) mm]、前房深度[(2.49±0.48) mm](均P<0.05);恶 性青光眼组CBT0,CBT1,CBTmax,TCA和晶体直径小于同期PACG组(均P<0.05)。结论:具有短眼轴、浅前房、薄晶 体、薄睫状体、小梁睫状突夹角小、晶体直径小的女性PACG患者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能显著降低眼 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重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GC-1α)蛋白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7 d龄C57BL/6J小鼠80只,其中40只为正常组, 随机分为正常注药组和正常对照组;另40只建立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注药组和模型对照 组。向出生后12 d(postnatal day 12,P12)的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重组PGC-1α蛋白,对照组不作 注射。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取组织切片观察并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 核数;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PGC-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血管,而正常注药 组可见新生血管,模型注药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增多,荧光渗漏加重;组织切片可见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分别较对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增多(P<0.01);视网膜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中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中均较对照组明 显上调(P<0.01)。结论:PGC-1α能促进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分析院内一例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探讨医院不良事件预防和改进措施,为医院改进流程、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提供借鉴.方法:对近期医院发生的一例新生儿PICC置管不足48小时体内断裂不良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结果: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医院有效、及时、妥善处理了事件.但也暴露出医院在护理团队核心能力、医疗服务流程、后勤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结论:医院应在护理专科核心能力、医疗服务流程、后勤保障方面加大加快建设力度,提升能力,保障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经脐置入三通道穿刺套管,经套管分别置入5 mm 30°腹腔镜及加长型器械行胆囊切除术,经脐孔拖出胆囊。结果 2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115 min,平均(55.1±11.4)min,无中转开腹,术中未放置引流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0.8)d。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46.
人晶状体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电泳技术的初步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建立人晶状体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双向电泳分离技术,提高晶状体蛋白分辨率和重复性。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IEF)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的双向电泳技术,对样品的处理、水化、等电聚焦、SDS-PAGE等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样品经3次重复实验,获得了蛋白质斑点数(133±7)个,蛋白质斑点在IEF方向平均偏差为(2.13±0.17)mm,在SDS-PAGE方向平均偏差为(1.78±0.21)mm,相对百分含量的标准差为(4.01±1.64)%。结论:双向电泳适合于人晶状体蛋白质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大黄灵仙胶囊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大黄灵仙胶囊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6例胆石症手术患者临床治疗和追踪观察1年,患者现代医学处理原则一致,治疗组68例在围手术期及手术后3月口服大黄灵仙胶囊,对照组68例不服中药。结果:治疗组痊愈48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对照组痊愈36例,显效20例,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年内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率分别为治疗组29.4%(20/68)和对照组47.1%(32/68),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可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提高胆石症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8.
汤晓东  李浩  蒋剑  周红玉 《右江医学》2005,33(2):175-175
肝外胆管炎性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和胆内瘘等所致的胆管狭窄和缺损的治疗,仍是胆道外科中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1]。目前常用胆肠吻合进行修复,但破坏了正常胆肠通道的生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为了尽可能保持胆道生理功能,避免肠液向胆道内返流引起的种种危害,近 5 年来,我科利用带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和缺损 5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 例,女 2 例,年龄 36~65 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胆囊胆总管瘘 1 例,胆囊肝总管瘘 1 例,医源性胆总管损伤1例,胆总管及右肝管炎性狭窄各1例。2.手术方法 麻醉采用…  相似文献   
49.
复方白芷乳膏中欧前胡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复方白芷乳膏中欧前胡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乳膏中欧前胡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XDB-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48nm。结果:该方法简便可行,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乳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在前囊下性白内障患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21例前囊下性白内障、18例核性白内障和10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阳性细胞细胞计数。结果:MMP-3在前囊下性白内障品状体上皮细胞中有表达,而在核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无表达。结论:MMP-3可能是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的重要因素而参与前囊膜下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