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颐分析40例腹膜后血肿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资料,行十二指肠修补术6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血肿切开引流术9例,肾切除术1例,肾修补术2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1例。结果:治愈37例(92.5%),死亡3例.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十二指肠瘘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腹部外伤时.应考虑是否存在腹膜后血肿,并早期纠正休克.结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避免阴性剖腹探查,要注意不同部位的血肿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车祸致肝脏损伤的特点,手术时机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车祸所致的肝脏损伤60例的病例资料,探讨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手术时机与救治成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48例(80%),合并多脏器损伤,伤后6h内进行手术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构建HIF-1αsiRNA重组质粒.C57BL/6J小鼠玻璃体腔注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质粒pEGFP-N1,1 d后视网膜铺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选7天龄C57BL/6J小鼠90只,17只为正常组,73只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HIF-1α siRNA组、VEGF siRNA组及共转染组).于出氧舱前1 d,向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空载体质粒;HIF-1α siRNA组注射HIF-1α siRNA,VEGF siRNA组注射VEGF165 siRNA,共转染组注射HIF-1αsiRNA+VEGF165 siRNA.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制作组织切片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HIF-1α和VEGF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最小显著差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GFP-N1经脂质体LF2000介导转染视网膜细胞后1 d即可见GFP表达.基因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明显减少,荧光渗漏明显减轻,其中共转染组效果最明显.基因治疗组[HIF-1α siRNA组为(27.73±2.33)个,VEGF siRNA组为(15.43±3.23)个,共转染组为(8.70 ±2.88)个]较其他3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016.527,P<0.01).视网膜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模型对照组(1.08±0.06,0.383±0.009)和空载体组(1.09±0.05,0.386 ±0.010)较正常组(0.81 ±0.07,0.035±0.003)上调,而HIF-1α siRNA组(0.46±0.06,0.182±0.008)较模型对照组下调,抑制效率分别为57.4%和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9.804,2686.001;P<0.0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模型对照组(1.53 ±0.07,0.340±0.004)和空载体组(1.59±0.06,0.337±0.009)较正常组(0.27±0.08,0,051±0.008)明显上调,而基因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1.423,2513.583;P<0.01),其中共转染组下调最明显,抑制效率分别为85.6%和80.9%.结论 HIF-1α siRNA和VEGF165siRNA均可有效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两种siRNA共转染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4.
我院自2000年~2006年,共行阑尾切除手术120余例,其中18例在术中发现误诊。作者分析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避免误诊的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已婚14例,未婚4例,年龄14~48岁其中急性盆腔炎4例;右侧出血性输卵管炎3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3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5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重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GC-1α)蛋白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7 d龄C57BL/6J小鼠80只,其中40只为正常组,
随机分为正常注药组和正常对照组;另40只建立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注药组和模型对照
组。向出生后12 d(postnatal day 12,P12)的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重组PGC-1α蛋白,对照组不作
注射。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取组织切片观察并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
核数;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PGC-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血管,而正常注药
组可见新生血管,模型注药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增多,荧光渗漏加重;组织切片可见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分别较对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增多(P<0.01);视网膜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中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中均较对照组明
显上调(P<0.01)。结论:PGC-1α能促进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7.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51岁发病率最高,我国近20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结肠癌早期无特殊症状,随病情发展以及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我院2004--2008年共收治结肠癌患者78例,其中24例以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被收治,现就以急腹症为临床表现的结肠癌病例进行临床诊治分析。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
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睫状体解剖形态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在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住院的PACG 1 183例(1 45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共30例(38眼)。根据是否
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PACG组(眼数1 418)和恶性青光眼组(眼数38);根据年龄段不同将PACG患者分为3~40岁组(眼数
171)、41~70岁组(眼数1 016)、≥71岁组(眼数269);根据恶性青光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眼数5)、晶体摘除
组(眼数6)和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根据恶性青光眼是否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分为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和
非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1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体厚度、治疗前后视力、治疗前后眼
压、治疗方式、既往手术史等,同时记录使用超生生物显微镜测量的患者不同部位睫状体厚度(ciliary body thickness,
CBT)、小梁睫状突的夹角(trabecular ciliary angle,TCA)和晶体直径。结果:恶性青光眼组男女比例为1:2,平均发病年
龄[(51.87±12.92)岁]低于同期PACG组[(57.87±8.78)岁](P<0.05);PACG患者滤过手术后前3月,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
累计占85.7%;恶性青光眼组的晶体厚度为(4.33±0.67) mm,眼轴长度为(21.44±1.18) mm,前房深度为(2.12±0.41) mm,
低于同期PACG组的晶体厚度[(4.81±0.50) mm]、眼轴长度[(22.17±0.97) mm]、前房深度[(2.49±0.48) mm](均P<0.05);恶
性青光眼组CBT0,CBT1,CBTmax,TCA和晶体直径小于同期PACG组(均P<0.05)。结论:具有短眼轴、浅前房、薄晶
体、薄睫状体、小梁睫状突夹角小、晶体直径小的女性PACG患者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能显著降低眼
压。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