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85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96篇 |
中国医学 | 4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从8个YN33系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酪氨酸酶抑制剂中筛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并进一步评价其在体外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首先采用体外激酶实验对YN33系列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观察它们对EGFR蛋白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采用MTS法观察筛选出的活性化合物在体外对人表皮癌A431细胞株、人胃癌N87细胞株和人乳腺癌BT474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体外筛选出的YN33-5化合物对人正常胚肺成纤维MRC-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激酶实验结果,发现4个具有抑制EGFR活性的化合物:YN33-3,YN33-5,YN33-6,YN33-8。YN33-5对A431、BT474、N87细胞株的半数抑瘤浓度(IC50)分别为:(9.743 3±2.795 9)μmol/L,(4.611 7±2.222 5)nmol/L和(44.048 3±21.793 1)nmol/L,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YN33-5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为了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抑制剂单用及其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流式细胞仪以及ELISA实验来分析PI3K抑制剂PF-04691502(以下简写为PF)单用或与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联合抗TNBC细胞(HCC1937和MDA-MB 231)增殖、迁移的的影响。结果:PF可显著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对TNBC细胞克隆的形成、迁移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名Akt]的磷酸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可将TNBC细胞阻滞于G1期(P<0.05)。小剂量PF联合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可协同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Akt的磷酸化。结论:PI3K抑制剂单用可显著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与EGFR抑制剂合用可形成明显的协同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Akt磷酸化水平及G1期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3.
144.
目的:观察丙泊酚衍生物cqmu-039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cqmu-039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低、中、高(6、12、24 mg/kg)剂量组。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取脑;假手术组与模型组采用相同手术方法,不植入栓子,药物处理组系在脑缺血模型建立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处理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其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皮层、CA1区与CA3区治疗组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P<0.01,P<0.01);CA1区、CA3区及齿状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丙泊酚衍生物cqmu-039能通过提高GDNF表达同时降低GFAP的表达从而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倍他福林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未孕和妊娠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标本,分别设为未孕空白(NPC)组、妊娠空白(PC)组、倍他福林未孕(BNP)组、倍他福林妊娠(BP)组、利托君未孕(RNP)组和利托君妊娠(RP)组(n=6)。采用累积加药的方法,每隔15min加药1次,BNP组和BP组分别加入倍他福林至10-10、10-9、10-8、10-7、10-6、10-5mol/L,RNP组和RP组分别加入利托君至10-9、10-8、10-7、10-6、10-5、3×10-5mol/L,NPC组和PC组不加任何药物。记录各组平滑肌105min内的收缩幅度,计算收缩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lg值(PIC50)和最大抑制效应(Emax)。结果:与NPC组和PC组比较,BNP组和BP组对应模型平滑肌累积加入倍他福林10-10~10-5mol/L后的收缩率明显降低(P<0.05),且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倍他福林对BNP组和BP组平滑肌收缩作用的PIC50分别为7.74±0.12和7.92±0.07,Emax分别为(80.32±5.49)%和100%。与NPC组和PC组比较,RNP组和RP组对应模型平滑肌累积加入利托君10-9~3×10-5mol/L后的收缩率明显降低(P<0.05),且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托君对RNP组和RP组平滑肌收缩作用的PIC50分别为7.28±0.16和6.98±0.13,Emax分别为(63.63±6.28)%和(65.48±6.93)%。结论:倍他福林和利托君均能浓度依赖性抑制未孕和妊娠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倍他福林的抑制作用强于利托君。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研究卡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抑制剂PF-04691502 (PF)联合抗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的作用.方法 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来分析卡铂和PF对TNBC细胞(HCC1937和MDA-MB 231)的抑制作用,并通过ELISA实验来检测PF对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蛋白Akt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细胞增殖实验发现卡铂与PF对TNBC细胞均有协同抑制作用(CI<1);还能有效地抑制TNBC细胞克隆的形成和迁移(P<0.01).ELISA实验发现PF对TNBC细胞Akt的磷酸化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结果显示PF对TNBC细胞G1期有阻滞作用,而卡铂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结论 卡铂联合PF具有协同抗TNBC细胞的作用;并提示化疗药物联合PI3K抑制剂也许能够提高TNBC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化疗药物的给药剂量、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用补体裂解片断C4d监测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体裂解片断C4d在监测大鼠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以封闭群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将42只受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在肾移植术后10d内给予小剂量环孢素A(5mg·kg-1·d-1)治疗;B组除使用环孢素A外,另给予霉酚酸酯10mg·kg-1·d-1灌胃。术后第3、5和10周观察各组移植肾形态变化及移植肾组织中C4d沉积情况。结果从术后第3周起,A组开始出现轻微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明显。B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程度轻于A组。术后第3周A组即出现明显C4d沉积,至第10周时沉积已较广泛。B组也有C4d沉积,但沉积程度较A组同时段轻(P<0.05)。结论移植肾组织中C4d的沉积早于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可作为预测慢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9.
近年来,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证据表明,炎症反应介导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白细胞黏附,大量蛋白水解的酶、氧自由基及花生四烯酸等代谢产物的产生,破坏了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从而导致了血脑屏障的损害.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研究桂利嗪(Cin)对兴奋毒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其对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微量注射方法,将喹啉酸(QA)注入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建立大鼠AD学习记忆障碍模型,观察Cin对实验大鼠行为学、病理组织形态学和神经生化学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Cin可降低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其寻找平台平均潜伏期及穿梭箱实验中回避潜伏期,并明显减轻其脑组织病理损伤;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模型大鼠海马中酪氨酸羟化酶(TH)、色氨酸羟化酶(TPH)的阳性细胞的数量,而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结论 Cin能通过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来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