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部位大脑半球出血对心脏自主神经和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脑出血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心电图复极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检测150例不同部位急性大脑半球出血患者和150例对照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其心率变异性变化、心电图复极改变和心律失常。结果:右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急性期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左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急性期心电图段降ST低发生率明显增高。右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下降和明显增高。伴室上HFRMSSDPNN50LF/HF性快速心律失常者和高于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明显低于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LFLF/HFHF结论:左侧和右侧大脑半球出血对心脏的影响不同,岛叶病变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实验性脑出血胃肠局部SS旁分泌调节机制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出血血肿高峰阶段 ,胃肠局部 SS通过旁分泌机制 ,对胃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的调节作用 ,阐明脑出血时脑 -胃肠综合征的发生与胃肠局部脑肠肽平衡失调的内在联系。方法 :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HIS)分析胃肠局部表达 SS m RNA的阳性细胞变化 ,同期测定胃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的含量 ,并与表达 SSm RNA阳性细胞 P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出血的高峰期 ,胃肠局部 SS m RNA表达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 ,相同部位组织中胃泌素的含量明显升高 ,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脑出血血肿形成的高峰期 ,表达 SS m RNA阳性的 D细胞数虽有增多 ,但相同部位组织中胃泌素的含量却有明显增高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有悖于生理情况下 SS对胃泌素的旁分泌抑制作用 ,是局部脑肠肽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缺氧-复氧条件下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及对内皮-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制造缺氧及再供氧模型,观测SOD活性变化及内皮-中性粒细胞黏附率,并在复氧时进行干预。结果:1.内皮细胞的SOD活性在缺氧90min后明显下降。复氧后4h仍然继续降低,与缺氧90mi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复氧同时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4h后测SOD活性与缺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复氧组;复氧同时加入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4h后内皮细胞SOD活性与复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复氧同时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后SOD活性比复氧组明显下降。3.内皮.白细胞黏附率在缺氧组和复氧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4.复氧同时加入NAC,对内皮.中性粒细胞黏附率无明显抑制;但复氧同时加入细胞因子ILlB或TNF-α后内皮-中性粒细胞黏附率明显高于复氧组。结论:1.内皮细胞缺氧90min后,其内源性SOD活性下降,复氧后4h加重SOD活性抑制。2.复氧同时加入外源性抗氧化剂NAC可对抗复氧所致SOD活性下降;外源性IL-1β对此无影响;外源性TNF-α促进复氧所致SOD活性抑制。3.内皮-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在缺氧时加强,而复氧4h对此影响不大。外源性抗氧化剂NAC对此亦无影响。4.外源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明显增加内皮-中性粒细胞的黏附率。5.内皮细胞内源性SOD与内皮-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04.
作者报告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发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例,并结合文献报导的45例进行了综述。作者的5例均系男孩(6~13岁),出现神经症状前7~12天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史者各2例,神经症状的起病与发展较快,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脑炎及/或多发性神经根炎的症状与体征;4例有癫痫发作,3例出现颅内压增高(>190毫米水柱)。全部病例的支原体补体结合滴定度均增高4倍以上,3例入院时冷凝集素滴定度>1∶64,2例“床边”冷凝集  相似文献   
105.
静脉注射氨茶硷可使某些卒中病人产生立即的,但常仅为短时的症状缓解。氨茶硷对人脑非缺血区局部血管的血流动力作用是血管收缩。临床改善可能反映来自缺血区周围血管床的侧支循环的代偿性增加。脑血管收缩效果或短时血流动力性反应的变  相似文献   
106.
急性脑缺血应激性脑-心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心电图 (ECG)、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 ,探讨脑 心综合征发生的中枢机制。方法 :利用标准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技术记录 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 4 3例正常对照的心电信号 ,分析比较不同部位半球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 :1 急性脑梗塞患者出现快速心率失常、QT间期延长和S T段下移 ;2 脑梗塞组的相邻心搏间期差大于 10ms的间期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均方根值 (squarerootofthemeansquareddifferencesofsuccessiveNNintervals ,RMSSD)、总频、高频、混沌参数是降低的 ,而低频 /高频相对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以右侧岛叶较其他部位梗塞变化明显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塞出现心电图异常、自主神经活性变化等脑 心综合征表现 ,故对脑梗塞患者必须加强ECG及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监测 ,以防脑源性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7.
脑功能衰竭     
脑衰(Brain failure)这个名词临床上很少使用,William Gooddy曾于1963年首先提出,但他最近发现Victor Horsley于1907年就用过“脑衰”。脑衰即脑功能衰竭,可由很多疾病所引起,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人将过分紧张、睡眠不足等生理和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亦包括在脑衰的范畴内;确切地说,脑衰的含义应该是从病理因素角度来理解的。脑的代谢  相似文献   
108.
意识是人对自身及外界环境进行认识及作出适宜反应的基础,它包含醒觉状态和意识内容两部分.醒觉状态是由意识的“开关”系统所激活与维持,此“开关”系统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是各种感觉传入通路的总称,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主要是指上升性网状激活系统(ARAS).ARAS位于桥脑中1/3到间脑中央部的脑干中轴两旁,脑室系统的腹侧.意识内容包括知觉、思维、记忆、定向力、情感、意志活动等,赖以完整的大脑皮层方能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病理研究证  相似文献   
109.
作者根据临床特点将丛集性头痛分为:(1)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发作间歇数月或数年;(2)慢性丛集性头痛,无明显间歇期。慢性型又可分为原发及继发。继发型由发作性丛集性头痛转变而来。慢性丛集性头痛的特点是:无头痛缓解期,头痛发作较频及对麦角胺、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或类固醇等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报道了3例长期完全性呼吸麻痹抢救的经过。指出:妥善处理呼吸麻痹——及时气管切开、正确使用正负压控制呼吸,积极防治呼吸系统感染,及时处理心脑并发症,从实践中掌握呼吸恢复的规律,是抢救本病的关键。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