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4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78篇
内科学   68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31篇
综合类   1182篇
预防医学   533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77篇
  6篇
中国医学   1018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科行微创封堵治疗88例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1.6~24.0(6.8±7.5)岁。随访其术后3、6、12个月的心脏彩色超声和心电图,分析经胸微创封堵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5(6.8±2.3)个月,随访率为92.0%,心脏彩色超声均见封堵器固定良好,未见残余分流、瓣膜反流、血栓等并发症,心脏均有所减小,射血分数均55%,心功能(NYHA)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安全、有效,技术日臻成熟,短、中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仍需开展多中心的远期疗效的随访与评估。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SP提供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15年3月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的12例颈椎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74岁,平均4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4个月。发病部位:C_2 2例,C_3 4例,C_4 2例,C_5、C_6 1例且为复发病例,C_7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8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或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7例,B^D层5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5例。5例椎动脉被侵袭,其中4例单侧累及,1例双侧累及;病变累及单椎节11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1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8~9.3 h,平均7.2 h;术中出血量1 100~2 600 mL,平均1 600 mL。1例C_5、C_6复发SP患者术后1周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椎动脉),膈神经、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98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VAS评分由术前(6.7±2.7)分减小至(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9、37个月复发,均行辅助化疗,其中1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术后4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术后4年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予以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颈椎SP的主要手段,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降低颈椎SP复发率,并能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接受个体化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3.
段海萍  郑新华  哈思远  张维义  李健  梅伟 《骨科》2015,34(5):629-631
摘要目的 观察和评价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加高流量面罩给氧用于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患者2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给予鼻导管常规吸氧,保持自然呼吸后静脉注射丙泊酚;Ⅱ、Ⅲ、Ⅳ组麻醉前高流量面罩去氮给氧,患者头带固定面罩吸纯氧6 L·min-1,嘱患者做8次深呼吸后,Ⅱ组经静脉注射丙泊酚;Ⅲ组经静脉注射芬太尼; Ⅳ组经静脉注射地佐辛。Ⅲ、Ⅳ组4 min后再静脉注射丙泊酚,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记录4组患者麻醉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丙泊酚总用量、肢体躁动、呛咳反应、手术后3 min镇静评分、不良反应(苏醒后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 结果4组用药后2 min与用药前比较:HR均无明显下降(均P>0.05);Ⅰ、Ⅱ组MAP明显下降(均P<0.01),Ⅲ、Ⅳ组MAP无明显下降(均P>0.05);Ⅰ组SpO2明显降低(P<0.01)。Ⅰ、Ⅱ组丙泊酚总用量、肢体躁动、呛咳反应次数明显多于Ⅲ、Ⅳ组(均P<0.05); Ⅲ组手术后3 min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Ⅰ、Ⅱ、Ⅳ组(均P<0.01);Ⅰ、Ⅱ、Ⅲ、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4.0%,26.0%,6.0%,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Ⅳ组(均P<0.01)。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加高流量面罩给氧麻醉效果确切,呼吸抑制减少,手术结束时患者清醒程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的麻醉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痛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采用硬膜外麻醉的101例手术患者,术后采用VAS评分评价腰背疼痛症状,将>3分设为腰背痛组,≤3分设为非腰背痛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基本资料以及穿刺方法、穿刺针规格等围术期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腰背痛24例.腰背痛组与非腰背痛组的年龄、穿刺方法、穿刺次数、穿刺针规格、术中运用糖皮质激素、BMI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垂直法穿刺、穿刺≥3次、穿刺针规格≥24G是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痛的危险因素(P<0.05);术中运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痛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穿刺方法、穿刺次数等有关,可通过改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效率、术中运用糖皮质激素等措施降低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5.
��Ĥ������������Ѫ��Ԥ���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腹膜后间隙容量大,位置深在.诊断明确时肿瘤体积已经很大,常推压组织移位,压迫甚至侵及重要血管;或因瘤体血供丰富,常易发生术中大出血.如何预防和处理大出血是成功切除腹膜后肿瘤的关键[1-3].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腺苷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前后采用症状总评分法(TSS)对患者的神经症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Hcy水平,并对患者的双侧胫总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TSS评分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SS评分中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麻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以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明显增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胃纳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腺苷钴胺治疗DPN可以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目前公认与冠状动脉、脑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2]。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质网蛋白(homocysteine-induc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Herp)是一种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密切相关的内质网膜蛋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介绍1种使用微型钛支架、不需要植骨材料、进行上前牙美学区域牙槽嵴保存的临床新技术,并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以及保存拔牙窝水平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全身情况良好、无牙周病或者牙周病史、单颗上颌中切牙不能保留、无急性炎症、需要拔除后延期种植修复、拔牙窝骨壁完整、邻牙健康的患者9例(女性6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26.0±5.7)岁(18 ~34岁),施行局部麻醉后微创拔除患牙,翻开唇侧软组织瓣,在唇侧骨板外使用微型钛支架支撑软组织,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复位并缝合软组织瓣,拔牙窝自然二期愈合。术后随访观察拔牙窝的愈合情况,并在拔牙术前和牙槽嵴愈合4个月后种植术前,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检查,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估该方法保存上颌中切牙拔牙窝水平骨量的临床效果。结果: 9例拔牙窝在随访期内均正常愈合,拔牙前测量牙槽嵴顶牙槽骨水平向宽度为(7.51±0.48)mm (6.92~7.82 mm),术后4个月测量缺牙区牙槽嵴顶中点处水平向骨宽度为(6.81±0.44)mm (6.04~7.38 mm),保存的水平骨量为拔牙前的90.87%±2.91% (87.28%~95.60%)。结论: 在拔牙窝唇侧使用微型钛支架来支撑软组织不影响拔牙窝的正常愈合,且在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的情况下能较为有效地保存拔牙位点的水平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光学体积描记法在指尖脉搏容积(PAV)评价内皮功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阐明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40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胸痛患者,依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CAG+)组288例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CAG-)组121例。应用内皮功能诊断仪,采用光学体积描记法分析反应性缺血后的PAV,并分析PAV值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确定PAV作为预测冠心病指标的临界参考值。分析各组受试者年龄、性别、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甘油三酯(TG)、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和体质量指数(BMI)等危险因素,将PAV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AG+组患者PAV值明显低于CAG-组(P<0.01);PAV预测冠心病的临界点为1.37,如以PAV值<1.37来预测冠心病,其敏感度为74.65%,特异度为44.63%,阳性预测值为76.24%,阴性预测值为42.52%;Logistic回归分析,PAV与高血压、吸烟史和TG呈负相关关系(OR=1.476,OR=2.002,OR=1.844,P<0.01)。结论:PAV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史和TG相关,PAV=1.37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临界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