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低压低氧暴露不同时间对大鼠大脑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急进高原大脑认知功能损害机制及防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对照组)和模拟海拔6000 m暴露2 d组、4 d组、6 d组、8 d组、10 d组、12 d组。急性低压低氧暴露不同时间后,立即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训练和空间探索测试7 d,记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结果急性低压低氧暴露不同时间组大鼠测试第7天平均逃避潜伏期〔(29.2±2.6)、(23.8±2.0)、(26.7±2.4)、(27.2±2.1)、(26.1±2.4)、(26.0±2.3)s〕均较对照组〔(19.3±1.7)s〕显著延长(P0.01);测试第7天平均游泳总路程也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长(P0.01);而60s内穿越平台次数则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P0.01)。暴露不同时间各组大鼠7 d测试期逃避潜伏期变化趋势是:暴露2 d组较对照组延长最多,暴露4 d组较暴露2 d组回落,暴露6 d以上组较暴露4 d组再次延长,但仍较暴露2 d组短;其他3个指标在7 d测试期也显示出与之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可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短时间低压低氧暴露对空间记忆的影响比长时间低压低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对分离自新疆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1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住院患者样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8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4种β类β-内酰胺酶基因,2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5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并检测常用抗菌药物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本组2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同时携带了blaTEM、blaADC、blaOXA-2群、blaOXA-23群、blaOXA-51群等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一株blaADC基因经测序后证明为blaADC新的变异型.20株菌株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仅50%的菌株对阿米卡星敏感.结论 blaOXA-23和blaOXA-51是导致本组菌株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blaADC检出新的变异型. 相似文献
5.
6.
栀子苷拮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栀子苷的抗内毒素/脂多糖生物学活性。方法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栀子苷与LPS活性中心Lipid A的结合活性、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栀子苷(0、2.5、5.0、10.0 mg/L)对LPS(0.1 μg/L)的中和活性、ELISA法检测栀子苷(0、25、50、100 mg/L)对LPS(100 μg/L)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而观察栀子苷(0、10、20、40 mg/kg)对致死剂量LPS攻击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栀子苷与Lipid A具有结合活性,量效关系明显;栀子苷(2.5、5.0、10.0 mg/L)在体外对LPS(0.1 μg/L)具有显著的直接中和作用(P<0.01);栀子苷在50-100 mg/L浓度水平能够显著抑制LPS(100 μg/L)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TNF-α(P<0.01);40 mg/kg的栀子苷对脓毒症模型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结论 栀子苷可能通过与Lipid A结合中和LPS的活性,抑制LPS介导的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因子释放,进而保护脓毒症模型小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离并鉴定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方法:依托以LipidA为靶点的抗内毒素(LPs)药物筛选平台,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水提液进行针对LipidA的逐级分离纯化,对所得目标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水提液中分离出活性化合物5KL-1B,其与LipidA的特异性结合值为208.6arc seconds,结构鉴定确证5KL-1B为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定向分离模式目的性强、效率高,可用于天然药物中抗LPS活性物质的富集与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huperzine A)改善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以及对模型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平原组(对照组)、平原给药组(0.1 mg·kg-1)、高海拔组(模拟6 000 m海拔)、高海拔给药组。比较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与记忆测试成绩及大脑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脱氢酶的活力。结果 与高海拔组比较, 高海拔给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较短(P<0.05),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明显较多(P<0.05), 目标象限滞留时间明显较长(P<0.05),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明显较高(P<0.05),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活力明显较低(P<0.05),而高海拔给药组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石杉碱甲对急性低压低氧导致的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具有缓解作用,同时改善模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并鉴定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方法:依托以Lipid A为靶点的抗内毒素(LPS)药物筛选平台,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水提液进行针对Lipid A的逐级分离纯化,对所得目标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水提液中分离出活性化合物5KL-1B,其与LipidA的特异性结合值为208.6arc seconds,结构鉴定确证5KL-1B为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定向分离模式目的性强、效率高,可用于天然药物中抗LPS活性物质的富集与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