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接受R-CHOP标准方案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症状复发或难治,预后很差。抗体药物偶联物对肿瘤发挥高效杀伤作用的同时,不损伤正常组织及细胞,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策略。多种药物已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并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及可控范围内的安全性,临床试验的开展也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2.
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CT)治疗白血病的经验。方法 对 1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非清髓性预处理 ,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 (或环磷酰胺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及白消安 ,然后施行NASCT。术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采用环孢素A(CsA)加短程甲氨蝶呤 (MTX)。结果 中性粒细胞于术后第 10~ 38d超过 0 .5× 10 9/L ,血小板于第 8~ 16d上升至 2 0× 10 9/L以上 ;4例患者具有 10 0 %供者细胞 ,6例为嵌合性植入 ;2例发生急性GVHD ,5例发生慢性GVHD ;3例发生细菌感染 ,2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 ,1例发生疱疹病毒感染 ,均治愈 ;1例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 ,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5例患者完全缓解 ,2例患者部分缓解。结论 NASCT后造血功能恢复迅速 ,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合称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调查200例ACS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对162例伴有负性情绪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健康教育干预组(A组)、抗焦虑抑郁药物干预组(B组)、抗焦虑抑郁药物+健康教育干预组(C组),观察各组病例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发生率的变化,比较A、B、C组干预的效果.结果:ACS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为81%,联合PCI治疗的患者比常规心血管药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高(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均能明显改善ACS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药物干预配合健康教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合称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调查200例ACS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对162例伴有负性情绪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健康教育干预组(A组)、抗焦虑抑郁药物干预纽(B纽)、抗焦虑抑郁药物+健康教育干预组(C组),观察各组病例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发生率的变化,比较A、B、c组干预的效果。结果:ACS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为81%,联合PCI治疗的患者比常规心血管药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高(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均能明显改善ACS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药物干预配合健康教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并评价分别接受不同化疗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MPT)和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MM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采用VD方案,39例采用VAD方案,9例采用MPT方案,判定以上3种方案的疗效。结果:VD方案的疗效优于VAD和MPT方案(89.3%∶61.5%,P<0.05;89.3%∶33.3%,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VAD和MPT方案(35.7%∶66.7%,P<0.05;35.7%∶100%,P<0.01)。结论:VD方案治疗MM的疗效明显优于VAD和MPT方案,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值得推荐治疗MM的安全、可靠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艾滋病(AIDS)对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AIDS高发地区1 146例HIV/AIDS患者和1 1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AIDS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的评价体系,通过delphi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AIDS对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结果:健康人的模糊评价得分J=54.4,HIV/AIDS的模糊评价得分J=8.1,模糊控制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3代内因AIDS失去亲人数、与邻居交往及日常消费支出.结论:AIDS对个人及家庭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结构、社交和消费支出方面;政府部门在对AIDS患者及其家庭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还应特别重视对他们心灵上的关怀.  相似文献   
67.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惰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缓解率高但非常容易复发,对于复发难治性FL通常需要多线治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复发难治性FL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就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复发难治性FL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在入院治疗后的生命质量测评中是否发生反应转移(response shift,RS),分析反应转移的类型并评估生命质量的真实改变。方法采用SF-12量表分别在住院前和出院后一个月对238名60岁以上的AD患者进行生命质量的评价,从量表条目水平,运用纵向多分类项目反应理论(Longitudinal Polytomous Item Response Theory,LPIRT)探讨患者生命质量测评中的反应转移现象。结果条目2(2)发生了内在评价标准的改变(G=9.90,P0.05),考虑到该改变后,维度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在两次测量间没有发生改变(-0.039,■=0.03,P0.05)。条目6(1)的内在评价标准(G=26.58,P0.05)和价值观(G=20.67,P0.05)均发生了反应转移;条目6(3)的内在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G=8.58,P0.05)。考虑条目6(1)(3)中的改变后,维度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的真实改变为发生恶化(-8.824,■=5236.83,P0.001)。结论 AD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可能发生两种类型的反应转移,评价患者生命质量变化时应考虑反应转移。  相似文献   
69.
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并分析年龄对中介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PMI)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6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RBD情况〔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量表(RBDSQ)进行评价〕、自主神经症状〔以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进行评价〕、PD病情严重程度〔以修订后Hoehn and Hahr(H-Y)分期进行评价〕。以RBD为自变量、PD病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中介变量,年龄为亚组变量(<56岁、56~65岁、>65岁),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56岁、56~65岁PD病情修订后H-Y分期低于>65岁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299,P<0.01),RBD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84,P<0.0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1,Bootstrap法95%CI(0.022,0.041),占总效应比值为50.00%(0.031/0.062)。年龄亚组分析: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4,Bootstrap法95%CI(0.016,0.056);对于年龄56~65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8,Bootstrap法95%CI(0.014,0.046),占总效应比值为39.43%(0.028/0.071);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7,Bootstrap法95%CI(0.012,0.046)。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RBD影响PD病情严重程度路径上的中介变量,不同的年龄亚组间中介效应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