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1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44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520篇
内科学   307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478篇
综合类   1055篇
预防医学   463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425篇
  6篇
中国医学   504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40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经前路手术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1)伴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因素时,只选择部分压迫重的节段行减压融合15例;(2)经前路多节段(≥3个节段)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续退变,出现新的脊髓压迫表现及椎间不稳定9例;(3)伴有OPLL时,行部分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后,病变呈进展表现,产生或加重对脊髓的压迫8例。经后路手术者再手术的原因为:(1)后路减压节段不够5例(包括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2)后路减压不充分3例。再手术后随访1.3~2.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为51.3%。结论: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病例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经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颈椎管狭窄因素,有效解除脊髓前、后方所受的压迫,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1989~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1989~ 2 0 0 2年共诊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VAPP) 2 0例 ,其中首次服苗VAPP 18例 ,接触服苗VAPP 2例。所有病例均 <2岁 ,<6月龄病例占 85 %。男女发病之比为 9∶1。每年VAPP发生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VAPP总发生率为 1 2 0 / 10 0万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投放量或 1 5 9/ 10 0万剂OPV接种量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13 18/ 10 0万剂首次服苗量 ,接触服苗VAPP发生率为 0 16 / 10 0万剂OPV接种量。监测结果表明 ,北京市VAPP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中国其它省份和其它许多国家与地区 ;免疫缺陷和 /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 ,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 ,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传统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动物模型。方法:小动脉夹夹闭肝总动脉15分钟后松开动脉夹,手术5天后的大鼠,分别在随后的第1天和第5天,予25%CCL4花生油溶液6ml/kg体重腹腔注射,第二次CCL4天后处死所有动物;对照组则单用两次CCL4,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血清指标ALT、AST、HA显著上升;肝组织HE染色病理观测,肝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P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nmd3mRNA表达显著增强。结论:成功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路,该模型实用价值高、制作相对简单、耗时少、成模比例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带蒂颊脂垫在颊粘膜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带蒂颊脂垫组织瓣修复颊粘膜癌术后缺损18例,结果发现口腔内无覆盖颊脂垫移植后6 ̄8周完全上皮化。该组织瓣特点为解剖恒定,易于切取,供区与受区邻近,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手术,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此方法为修复颊粘膜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主要由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或缺损所致,虽然临床上少见,但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在早期诊断及围手术期治疗方面均有改进,治愈率有所提高。我科2000年10月~2005年3月收治10例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患儿,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入院就诊时间为生后5 h~6 d,早产5例,低体重儿3例,有明确窒息史4例,合并脐膨出1例。全组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紫绀、频繁呕吐,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均抽到气体或脓汁、粪便,X线立位平片均显示胃泡影消失及膈下游离气体。1…  相似文献   
16.
弥可保对断指再植后感觉恢复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神经再生作用并对比不同剂量弥可保的神经再生作用。方法将62例81指近节断指再植术后的病例,根据急诊病历号随机分为3组:A组:弥可保1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30次后改为500μg口服,每日3次,共4个月。B组: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30次后改为500μg口服,每日3次,共4个月。C组:阴性对照组。术后随访4~6个月,平均随访5.6个月。定期测定再植手指指腹的30g压觉,2g触觉,5g痛觉以及两点分辨觉。结果3组对照,实验组手指感觉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1500μg弥可保组感觉功能恢复显著优于500μg弥可保组。结论弥可保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与药物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动脉系统疾病尤其是大动脉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在众多的手术方法中,覆膜支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显微神经外科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死亡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后的死亡率为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癫痫发作、术中丘脑下部损伤致视丘下部综合征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为19、32、10.03。结论 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垂体的结构,正确认识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对1993年1月~2003年2月间1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分析致伤的病理基础与形成因素的特点。结果:患者再手术的原因主要有:(1)前次手术入路选择不当(8例);(2)前次手术中脊髓减压不彻底(5例)。再手术后均获随访(平均43个月),神经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40.6%)。结论:手术入路选择不当和减压不彻底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治疗应针对此类损伤致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并矫正前次手术不当之处,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颈侧先天性鳃器畸形31例诊治体会孔燕李明磊王翔(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关键词鳃器畸形诊断治疗中图法分类号R653我院自1988年5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颈侧先天性鳃器畸形31例。对有瘘管的病例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导管作术前造影和(或)术中探查,并以此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