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0年1月在食管上段癌、下段癌、贲门癌手术中采用纵劈胸骨上段或下段入路的方法以增加上、下纵隔的术野暴露,从而达到直接游离切除癌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的目的。全组共49例病人、男30例、女19例,年龄37~78岁。其中胸上段癌21例,下段癌11例,贲门癌17例。术后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加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灌注的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施术:非体外循环下行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保留奇静脉,由体动脉或右室流出道提供搏动性血流。结果1例死亡,生存25例,呼吸空气时氧分压0.86~0.93。结论非体外循环下保留奇静脉的搏动性双向吻合术可增加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肺动脉灌注。  相似文献   
13.
荣金明  李中学 《武警医学》2000,11(7):395-39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白细胞激活后其表面CD11b/CD18表达的规律,及该表达的异常升高与心肺脏器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分析术前及停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白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8荧光强度值:术中右一左房跨肺白细胞计数;术前后血肌酶CK及CK-MB;术前后右房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观察到CD11b/CD18荧光强度值在停CPB转流后各时间段均较术前值有明显升高(P<0.05).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后跨肺白细胞数减少有显著差异.反映心肌损伤的指标心肌磷酸肌酶同工酶CK及CK-MB升高,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性损伤.结论 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以白细胞激活后并出现CD11b/CD18高表达为重要特征,手术后有2~3个峰值期.白细胞激活后脱颗粒并造成组织损伤.术后心房之间白细胞数目减少的意义在于说明肺脏对白细胞有"扣押"作用,这是肺损伤的基础.术后心肌细胞器损伤及心肌CK、CK-MB释放均与白细胞定位后直接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进食障碍表现的多以吻合口狭窄为主 ,自 1996年 2月以来 ,我们治疗了 12例因吻合口水肿所致进食障碍患者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例 ,男 3例 ,女 9例 ,年龄 5 4~73岁 ,平均年龄 6 5岁 ,食管癌 4例 ,贲门癌 8例 ,术后进食障碍发生时间均为术后进食后 5~ 7d。1 2 主要表现 进食后呃逆、呕吐 ,进流质饮食有梗阻者9例 ,进半流质饮食有梗塞者 3例 ,12例患者均行X线食道钡餐检查证明食管与胃的吻合口无狭窄 ,吻合口均在1.0cm以上、钡剂通过顺利。 8例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 ,…  相似文献   
15.
疼痛的基础与临床护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从疼痛流行病学研究开始,详细探讨并叙述了疼痛的产生、定义、分类、解剖及生理,诊断与治疗,护理介入的时机和方法等与之相关的问题,并从现代护理及治疗学角度,谈到了急、慢性疼痛新的治疗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典型病例分析  1名 75岁老者有头疼、呼吸短促及心前区闷胀病史 9年。患者做过冠状动脉内支架置放术。既往有高脂血症、贫血和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目前治疗包括 :每日口服 81 mg阿斯匹林及美托洛尔 50 mg,3次 /d,烟酸 1 0 0 0 mg睡前口服 ,其他药物有维生素 C、E等。体格检查 :心尖部闻及 3/6收缩期杂音 ,深呼气时杂音强度增加 ;ECG显示 :左心室肥厚 ,V5、V6 有高尖 R波 ,V1有高大 R波 ,化验室检查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 96× 1 0 9/L) ,贫血血象 :血红蛋白 1 2 2g/L ,红细胞压积 0 .35;血清检查 :血脂 5.35mmol/L,HDL 1 .1 6 m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讨对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不同手术处理的近期效果.方法对34例复杂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施行了不同手术.结果28例手术后I期愈合.术中动脉导管撕裂大出血4例,死亡3例,院内死亡率9%,其它并发症有喉返神经功能性损伤等.结论本组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①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肺血管压力及导管粗细等条件分别选择不同的术式.②术前诊断有疑问的病人应反复分析尽量避免误诊.③对有肺高压病人应分别情况予以充分的降压处理.④导管粗大,钙化,并有动脉炎的成年患者易采取体外循环下缝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瘤误诊为食管肿瘤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期主动脉瘤压迫邻近器官,易造成假象延误诊断。我们曾收治3例误诊为食管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59岁、咳嗽伴吞咽不适2周入院。检查: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食管吞钡摄片示中段食管粘膜中断,局部充盈缺损。纤维内镜在距门齿30-35cm处见食管左前方有一肿物压迫,粘膜轻度糜烂,钳取该处数块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重度上皮增生癌前病变.于1981年3月行左侧开胸探查,见胸主动脉降部自肺动脉总干到隔肌上4cm处有10cm长“哑铃”状包块,包股紧张,有波动感,分离时出血多,遂作严密缝合止血关胸。术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我院1988~1992年64例人造心脏辦膜置换术后抗凝的经验教训作一回顾性分析。本组中男39例,女25例,平均换辦年龄36.4岁。术前并有心房纤颤26例,左房血栓者18例,以二尖瓣部位换瓣为主共置入机械瓣57枚。作者体会:二尖辦部位换辦使 PT 值在对照的1.5~2.0倍,主动脉瓣部位则以1.2~1.5倍为宜。为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抗凝原则是以最小的抗凝药物用量,达到合理的 PT 检测范围为准,在实施方法上注意个体差异,不可套用抗凝方法。抗凝早期力求稳妥,加减药物合适。  相似文献   
20.
<正>例1女,19岁。无明显原因出现胸部疼痛6个月,加重5 d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做CT检查怀疑有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随后行瘤体穿刺,病理报告:先天性肺囊肿伴骨化样改变。入院后再次CT检查提示,右后胸壁巨大块影,内有散在点状影,密度不均匀,CT值在44~94 Hu。第7天行开胸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