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4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IL-17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风险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技术(SNa Pshot)对149例COPD患者及97例健康人IL-17A基因rs2275913、rs3819024、rs3819025、rs4711998、rs8193036 5个SNP位点及IL-17F基因rs12203582、rs1266828、rs7771466、rs9382084 4个SNP位点进行分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COPD的风险关系。结果健康人与稳定期COPD患者在IL-17A的5个SNP位点及IL-17F的4个SNP位点均未见差异。其位点的变异、突变基因型分布与COPD的易感性亦无明显差异,对IL-17F及IL-17A基因的SNP进行连锁不平衡反应后的分析结果表明,IL-17A基因CAA单体型在COPD与健康人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0.244,95%CI:0.057~1.043,P0.05)。结论 IL-17F及IL-17A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病无直接风险关系,但在IL-17A基因单体型CAA改变可能与新疆地区COPD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入选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5个月后回院复查的冠心病患者,共纳入3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11.37)岁。采用QAngioXA 7.2分析软件行冠状动脉定量分析,非靶血管的狭窄程度较前加重20%以上定义为斑块进展。发生斑块进展者60例,无进展者240例。患者于两次冠状动脉造影前测定血脂、尿酸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60例斑块进展患者中非靶血管狭窄程度由(24.15±11.89)%加重至(53.75±12.91)%。斑块进展组和无进展组首次造影时总胆红素(11.00±6.67)μmol/L vs(13.88±5.95)μmol/L,复查造影时总胆固醇(4.29±0.94)mmol/L vs(3.80±0.86)mmol/L、三酰甘油水平(1.97±1.18)mmol/L vs(1.59±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45±0.62)mmol/L vs(2.09±0.74)mmol/L、高尿酸血症40.0%vs 2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总胆红素是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总胆红素是PCI术后非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揭示新疆特殊证型西北寒燥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分布规律及临床表现特点,为新疆COPD患者特殊证型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410例COPD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特点、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临床调查,确定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对不同证型患者的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COPD患者肺功能以Ⅰ级与Ⅱ级居多.本调查显示共计14种证型,西北寒燥证出现频率为7.7%(43/557),构成比9.5%(39/410),且常与其他证型合并存在;西北寒燥证主要出现在肺功能Ⅰ、Ⅱ级,病情属轻中度;出现症状共计51种,咽干口干、形寒怕冷等西北寒燥证症状表现明显.结论 西北寒燥证是新疆地区COPD的常见证型之一,且常与其他证型合并存在,该证型患者肺功能低下状态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新疆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等不同地区慢性结膜炎与西北燥证的罹患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方案设计和对比分析,并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对西北燥证与慢性结膜炎的关系加以合理解释。结果:慢性结膜炎病人西北燥证罹患率为63.01%,高于对照组18.70%(P<0.01);慢性结膜炎病人所罹患西北燥证之临床证候以主证(肺卫孔窍皮肤燥证)和肝肾精血不足证为多见;慢性结膜炎病人中西北燥证罹患者之中医证候证情积分高于非罹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显示,肝肾精血不足证与慢性结膜炎中医证候最密切,其次为西北燥证主证,再次为肺心脾风火燥证。结论: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慢性结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开展关于西北燥证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对于防治慢性结膜炎等新疆高发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系统评价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为临床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参考.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1年10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查找用止嗽散治疗或辅助治疗感染后咳嗽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发表的RCT研究(n =2147),其中试验组1087例,对照组1060例;单纯止嗽散加减与西药治疗组治愈率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 =3.71,95%CI[2.96,4.66],P<0.00001;止嗽散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与西药治疗相比,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2.76,95%CI[1.98,3.85],P<0.00001.单纯止嗽散及其加减与西药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 =7.90,95%CI[5.67,11.01],P<0.00001;止嗽散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与西药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3.62,95% CI[2.22,5.92],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证明止嗽散及其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较优,但由于研究试验方法学存在缺陷,且存在发表偏倚,研究结果尚不能充分肯定,仍需要高质量的研究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7.
目的参考国际41条复检规则及科室门诊血常规复检规则,制定符合急诊血常规特点个性化的复检规则。方法统计急诊血常规标本来源科室占比,按比例随机选择806份新鲜血参与实验。形成4套血常规复检规则(国际41条复检规则、方案A、方案B、门诊血常规复检规则),以人工镜检为金标准,分别计算每组血常规复检规则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3R复检率及人工镜检率。结果国际41条复检规则真阳性率为7.69%,假阳性率为36.72%,真阴性率为53.19%,假阴性率为2.40%,人工镜检率为44.41%;方案A真阳性率为5.77%,假阳性率为20.19%,真阴性率为69.71%,假阴性率为4.33%,3R复检率为26%,人工镜检率为25.96%;方案B真阳性率为5.77%,假阳性率为12.50%,真阴性率为77.40%,假阴性率为4.33%,3R复检率为26%,人工镜检率为18.27%;门诊血常规复检规则真阳性率为6.73%,假阳性率为26.44%,真阴性率为62.46%,假阴性率为3.35%,3R复检率为26%,人工镜检率为33.17%。结合急诊检验特点分析,选择方案B为急诊血常规复检规则。结论建立急诊血常规个性化复检规则是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有效保障;根据急诊工作流程合理建立特色报告方式(二级报告),是有效缓解标本周转时间与报告质量之间矛盾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新疆干燥寒冷环境(寒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为新疆寒燥环境下COPD特点的揭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气管滴注弹性蛋白酶结合熏烟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气管滴注弹性蛋白酶、熏烟结合寒燥环境应激的方法建立COPD寒燥模型,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 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层粘连蛋白含量,BALF中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含量。结果:血清层粘连蛋白含量COPD寒燥组高于对照组(P﹤0.01),COPD组含量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LF中层粘连蛋白含量COPD寒燥组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含量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LF中透明质酸含量COPD寒燥组和COPD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COPD寒燥组和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90 d的建模,2组模型肺部表现均符合COPD的病理特征,但其血清及BALF中层粘连蛋白含量则不尽相同,这可能是西北寒燥环境导致COPD方域化发病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对COPD继发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为下一步宣传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问卷表格,2011年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主的乌鲁木齐地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管理采用双人分别录入方式建立EpiData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 回收调查问卷121份,合格问卷104份,其中男性占65.4% (68/104)、女性占34.6% (36/104).知道妇女绝经后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的为42例(40.38%),知道长期卧床者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的42例(40.38%),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者65例(62.5%),认为有关者76例(73.08%),认为骨折愈合后不容易患骨质疏松者13例(12.5%).不认为腰背痛、个子变矮是骨质疏松常见表现者分别为23例(22.12%)、20例(19.23%),占调查者的41.35%;不认为驼背、骨折是骨质疏松表现者分别为14例(13.46%)、4例(3.85%);知道骨质疏松往往伴有骨刺者33例(31.3%),知道骨密度测定是目前合理检测骨质疏松手段者62例(59.61%).知道阿仑磷酸盐(如福善美等)者12例(11.76%),知道骨质疏松的常用中药是杜仲、淫羊藿者5例(4.90%).结论 COPD易致骨质疏松,但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索STc(ST段长度)变化对平板运动试验(E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E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测定其EET运动前、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 min的STc值.结果与运动前比较,冠心病组内运动高峰STc有非常显著的延长(P<0.01),而恢复3 min时S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正常组STc在运动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高峰时冠脉组STc延长患者比例高于冠脉正常组(82.1%vs68.4%),恢复3 min时2组间STc延长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4%vs 14.3%).结论 测定运动实验中运动高峰时STc的延长将能提高EET结果为可疑阳性患者为冠心痛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