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颅内动脉瘤的MRI、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 21个动脉瘤中,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8、3、3个,DSA、MRA显示瘤预分别为18、17个。结论 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肿瘤所致下腔静脉狭窄及阻塞的介入性开通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肿瘤所致下腔静脉狭窄及阻塞的介入性开通治疗的疗效及术后处理。方法5 3例肿瘤性下腔静脉狭窄病人 ,有完整随访资料。先用导丝通过狭窄段或潜在的缝隙行球囊扩张后 ,置入支架 ,造影并测量下腔静脉压。结果  5 3例中 5 0例开通成功 ,3例因导丝无法通过完全阻塞的下腔静脉而失败。 2例因狭窄段超过 10cm而置入 2个支架 ,其余病人均置入 1个支架。开通后下腔静脉压由术前 (2 8 6 6± 4 0 8)cmH2 O (1cmH2 O =0 0 98kPa)降至 (17 6 5± 4 18)cmH2 O ,经t检验 ,开通前后下腔静脉压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3 2 6 1,P <0 0 1)。 5 0例置入支架的病例中 48例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所致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 3~ 5d内消失或部分消失。 1例术中发生肺梗死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平均随访 13 5个月 ,46例仍保持通畅。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肿瘤性下腔静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在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21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35~69岁,中位年龄47岁.所有患者均为直肠癌Mile术后局部复发病例.肿瘤最大长径为3.4~6.4 am,平均4.2 cm.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臀部或会阴部疼痛,按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法)分级,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11例.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 的125I经验公式,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CT扫描下确定穿刺的部位,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及神经.穿刺到位后应回抽无血液回流后每隔0.5~0.7 cm放置一颗125 I粒子.结果 疼痛完全缓解率76%(16/21),部分缓解率19%(4/21),轻度缓解率5%(1/21),总有效率100%.症状缓解持续时间最长16个月,最短7个月,平均症状缓解持续时间11个月.影像学评价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NC)2例.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4.
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31例,病灶总数为65个,平均直径为3.5cm,其中肝内病灶20个,肺转移瘤25个,淋巴结转移15个,骨转移瘤5个.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0.8mCi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内.粒子按照0.5~1.0cm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Gy.结果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71.1%(22/31),疼痛缓解率72.7%(8/11).65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18个;部分缓解(PR)35个;无变化(NC)8个;进展(PD)4个,局部控制率81.5%(53/65).2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8颗粒子在肝脏内游走,5颗粒子迁徙至肺内;2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下,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白细胞计数≥3.0×109/L,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放射性肺炎、大出血、胆汁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4年7月对19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的临床疗效。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Ⅰ经验公式求出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肺转移瘤内。结果 19例患者的42个病灶在植入后2个月行CT复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3个,部分缓解9个,稳定5个,进展5个,有效率达到76.2%,有5例至今仍生存,最长者存活超过1年半,1年生存率57.9%。全部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疗效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6.
半导体激光肝组织光凝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不同功率不同能量下肝组织坏死范围,寻求在合适功率,能量下的肝组织炭化坏死区域,为肝恶性肿瘤半导体激光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取10只兔子,分别在1W,2W,3W下用半导体激光烧灼,所用能量分别为200J,400J,600J,800J,1000J,测量靶区域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结果:1000J,激光功率分别为1W,2W时,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随功率增大分别由4.3mm和7.8mm变为10.4mm和21.9mm,为3W时,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与2W时比较无明显的变化(F=1519,11423;P值均<0.01)。在2W功率下,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与能量成正比,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之间成相关性(F=4491.7,10019.6,P值均<0.01)。结论:半导体激光肝肿瘤凝固术是安全可行的,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7.
颅内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缺点,并探讨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栓塞技巧。方法:20例动脉瘤患者中,小动脉瘤8例(12mm),大动脉瘤7例(12-25mm),巨大动脉瘤5例(>25mm)。15例患者行动脉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结果:14个采用球囊行瘤腔内栓塞的动脉瘤中,3个月后DSA随访,10个动脉瘤被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部分栓塞。6例采用球囊行载瘤动脉闭塞的动脉瘤患者,3个月DSA随访皆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颅内大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不能手术或行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难度较大的某些动脉瘤,载瘤动脉的闭塞治疗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介入治疗后残留病灶的作用;分析碘油沉积状态和肿瘤残留灶的关系;探讨18F-FDG PET/CT的应用范围及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2例结节型或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平均最大径8.1 cm),在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动脉栓塞化疗序贯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行18F-FDG PET/CT检查.检查结果阳性者,分析残留灶和沉积碘油的关系,并在PET-CT指导下对其作进一步的介入治疗.检查结果阴性者,用影像学和血清AFP随访6个月,以判断是否为真阴性.结果全组有21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病灶内有碘油沉积.其中3例TACE后的病灶在有无碘油沉积的部位均可见残留灶.18例TACE序贯RFA治疗的病例中有11例存在残留灶,其中9例位于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2例残留灶仅存在于非碘油沉积区;另外7例PET/CT显示阴性,但其中1例经随访证实为假阴性.按照PET/CT所示的残留灶作进一步的介入治疗,又有5例存在残留灶的患者达到了局部根治.结论 18F-FDG PET/CT对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残留病灶探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介入治疗后的病灶,无论是碘油沉积区还是非碘油沉积区都可能有残留病灶存在.18F-FDG PET/CT可以用于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并能对进一步的介入治疗起到靶向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张亮  范卫君  赵明  王立刚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9):2046-2049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骨盆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介入中心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治疗的19例骨盆肿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5~49岁,中位年龄37岁.骨巨细胞瘤2例,尤文氏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肺癌骨盆转移4例,鼻咽癌骨盆转移4例,肝癌骨瓮转移2例,乳腺癌骨盆转移2例.肿瘤最大长径为5.4~9.0 cm,平均6.2 cm.肿瘤生长部位按Enneking等提出的骨盆肿瘤分类方法,TypeⅠ型9例,Type Ⅲ型4例,Type Ⅳ型6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按患者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法)分级,轻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8例.根据肿瘤组织的情况,选用单极或多极消融设备.治疗时采用CT引导定位,穿刺前常规扫描定位,根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选定最佳层面进针.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决定消融时间,治疗时间为5~15 min,必要时行叠加治疗.结果 疼痛完全缓解10例(10/19),部分缓解8例(8/19),轻度缓解1例(1/19).影像学评价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2例.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是治疗骨盆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对1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转移瘤实质内及肿瘤边缘.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行肿瘤影像学评价,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0例,稳定(no change,NC)3例.随访至今全组15例全部存活,随访时间最长20个月,最短6个月,近期平均生存期12个月.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