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进行实验并建立胃癌荷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 mg·kg-1)、联合高、中、低剂量组(奥沙利铂10 mg·kg-1联合归芪白术方17.68、8.84、4.42 g·kg-1);末次给药后,取移植瘤,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瘤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EGFR、磷酸化EGFR(p-EGFR)、VEGFR2、磷酸化VEGFR2(p-VEGFR2)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EGFR、VEGFR2 mRNA相对表达。结果 给药组瘤体质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高、中剂量组瘤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P<0.01);模型组肿瘤细胞密度较高,细胞形状规则,未见明确的组织坏死灶;给药组肿瘤细胞密度降低,可见明确的组织坏死灶及大规模炎性细胞;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给药组血清中EGF,VEGF和IL-8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血清中EGF、VEGF和IL-8水平显著降低(P<0.01),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高、中剂量组EGF、VEGF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2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低剂量组中EGF、VEGF和IL-8含量降低,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2 mRNA表达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能通过影响EGFR,VEGFR2的表达,抑制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生长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2.
23.
内植入物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临床提供了很多新的治疗手段。内植入物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时有发生 ,并有增加趋势 ,值得科室及医院管理者重视。至今内植入物尚无统一定义 ,我们概括为 :患者因治疗需要 ,必须在体内安装植入物 ,取代某一组织 ,并维护正常生理功能 ,同时符合法定技术、质量和安全标准(包括卫生学标准 )的医疗器材。内植入物大体分为 3种 :①永久性 ,如人工晶体 ,人工髋、肘、膝关节 ,人工股骨头 ,颈椎植入物 ,介入支架 ,起搏器等 ;②暂时性 ,如腰椎骨折钢板、螺钉固定物 ;③可吸收性 ,如可吸…  相似文献   
24.
25.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代谢组学的进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研究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胃癌作为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的肿瘤,也是世界上肿瘤相关死亡中排名第三的肿瘤,其与胃肠道菌群的关 系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内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其平衡对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早期,人类 认为胃内是无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类胃癌的发生关系也被逐渐揭示,人类胃肠道菌群与胃癌的 关系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胃肠道菌群可以参与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等作用,胃肠道菌群的改变也会导致炎 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认为脾胃不合,必然会出现胃肠道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因此, 利用中医药辅助治疗胃癌不仅能改善胃癌患者脾胃不合症状,也能够调节胃癌患者的胃肠道菌群及机体的代谢,纠正胃肠 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不良症状。本文就胃肠道菌群代谢与胃癌的关系及中医药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白诱导组、左归丸诱导组、地黄饮子诱导组、右归丸诱导组、维甲酸(RA)诱导组、左归丸联合RA诱导组、右归丸联合RA诱导组、地黄饮子联合RA诱导组,不同补肾法代表方药含药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7、14 d进行移植细胞神经标志蛋白的检测.结果 诱导BMSCs经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后,阳性表达神经细胞的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能够促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补阴类代表方左归丸和阴阳双补类代表方地黄饮子在体内诱导分化的效果优于补阳类代表方右归丸.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百合颗粒低、中、高(1.75、3.5、7 mg·kg-1)剂量组。常规饲养3 d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7 d。从第14日起每日灌胃30 min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低氧舱中模拟高海拔低压低氧环境进行暴露,持续暴露3 d,眼球采血后处死小鼠。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进行病理评分并计数炎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质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脑丙二醛含量、脑组织病理评分和炎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百合颗粒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升高,丙二醛含量、病理评分及炎细胞数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小鼠脑损伤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脑组织自由基清除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2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癌性微环境中的遗传稳定性问题如何进一步明确并加以有效预防,日益成为推广其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非可控性炎症和肿瘤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现象,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关注。 目的:分析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炎性信号通路及遗传稳定性的变化,并基于中医学温阳固肾、益气升阳、扶正祛邪理论为指导,探讨温阳益气法提高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肿瘤相关炎性微环境中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平衡,补肾,温阳,益气,升阳,肿瘤,癌,阳化气,阴成形,遗传稳定性”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flammatory balance, replenishing qi, warming yang, strengthening shen, elevate yang, tumor, cancer,  yang can transform qi, yin shaping up body, genetic stability”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严格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筛选,最终选择42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理化因素诱导或肿瘤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另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身也可被诱发转化为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发生遗传稳定性改变。炎性微环境及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信号通路异常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医学温阳固肾、益气升阳、扶正祛邪理论,发现温阳益气类中药可明显提高肿瘤微环境及化学癌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黄芪汤对12C6+离子辐射脑损伤模型鼠脑组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2,Bcl-2)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黄芪汤防辐射机制.方法 5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辐射模型组,黄芪汤高...  相似文献   
30.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建立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测评体系,从临床医学本科07级开始进行实验考核改革,经六届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结果表明,考核体系的建立及实施不仅使实验效果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准确,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