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30例正常人和256例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下腔静脉及肝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①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介入治疗前,肝脾增大(P<0.005),肝尾状叶增大尤其明显(P<0.001);介入治疗后,治疗1周时肝脾较治疗前减小(P<0.005),与对照组相比脾脏仍较大(P<0.005);介入治疗后6月脾脏仍大于对照组(P<0.005)。②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下腔静脉狭窄者可见局部高速血流,阻塞者局部无血流信号,肝静脉扩张,血流减慢,并可见肝内侧枝血管,门静脉入肝血流速度减慢;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病变处增宽(P<0.005),血流恢复,并可见支架回声,肝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加快(P<0.005)。结论 介入治疗解除了BCS患者肝脏血液回流受阻,改善了其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上颌窦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以及口腔外科诊治的行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患者共53例种植体,根据文献报道的纳入标准,分为三组,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伴上颌窦囊肿者为囊肿组共17例,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伴有慢性上颌窦炎者为炎症组共15例,上颌窦内无明显炎症或囊肿者为正常对照组共21例。术前记录上颌窦黏膜厚度,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RBH),术中记录有无上颌窦黏膜撕裂、破裂。术后7 d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在修复后12个月记录分析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BH)、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BL)、上颌窦囊肿变化或上颌窦黏膜增厚情况。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术后急性感染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中Fisher精确检验,三组间的上颌窦黏膜厚度、上颌窦内成骨、边缘骨吸收等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术前、术后囊肿直径和上颌窦黏膜厚度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 结果三组病例术中均未出现上颌窦黏膜撕裂。囊肿组2例、炎症组3例、对照组1例出现术后急性上颌窦炎,三组间急性炎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049,P = 0.352)。三组病例均无术后上颌窦积血、积液等情况。修复后12个月,囊肿组SBG为(8.09 ± 1.20)mm,炎症组SBG为(7.17 ± 1.18)mm,对照组SBG为(7.36 ± 1.41)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09,P = 0.100);囊肿组ABH为(1.94 ± 1.34)mm,炎症组ABH为(1.40 ± 1.12)mm,对照组ABH为(2.10 ± 1.30)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382,P = 0.261);囊肿组MBL为(0.53 ± 0.70)mm,炎症组MBL为(0.47 ± 0.92)mm,对照组MBL为(0.48 ± 0.67)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118,P = 0.889)。囊肿组术后囊肿直径[(2.35 ± 3.51)mm]较术前的囊肿直径[(8.41 ± 3.04)mm]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16,P<0.001)。炎症组术后黏膜厚度[(6.27 ± 2.15)mm]较术前厚度[(5.27 ± 1.58)mm]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62,P = 0.023)。 结论伴上颌窦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婴幼儿房间隔交通的彩色多普勒检测及声学造影检查 ,分析其特异性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超声表现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小房间隔缺损及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本院超声心动图检出中心型房间隔缺损者婴幼儿 (3个月~ 10a) 2 86例 ,其中直径 <6mm者 2 5例 ,卵圆孔未闭者 32例 ,直径 2~ 5mm ,另外 ,其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发现卵圆孔未闭者 15例 (5~ 17a)。采用Acuson 12 8×P 1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V4c探头 ,按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操作 ,对于心房水平分流不明显者 ,结合 5 0 %葡萄糖心脏声学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拟诊的不同类型BCS患者106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观察其特异性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SA对比,并治疗后随访。结果(1)超声诊断BCS90例,DSA确诊89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97.8%,特异性82.4%,准确性95.3%,假阳性率17.7%,假阴性率2.3%。(2)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下腔静脉(IVC)狭窄者可见局部高速血流,阻塞者局部无血流信号;肝静脉(HV)扩张,血流减慢,并可见肝内侧枝血管;门静脉(PV)入肝血流速度减慢.(3)介入治疗及手术后随访:①介入治疗后,IVC病变处增宽,血流恢复,并可见支架回声,HV及PV血流速度加快;②手术治疗组,根治者可见IVC及HV血流恢复正常,人工血管转流者,可见人工血管呈螺旋管状,内血流清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CS的诊断与血管造影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明确BCS特异性异常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BCS诊断及术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杨某,男37岁,工人,以间断腹泻、尿黄8年,不省人事3小时入院。8年前始感纳差,尿黄,腹痛,腹泻,双下肢浮肿,在我院中医科诊为肝硬化,保肝治疗2月余好转出院。出院后间断不规则服用保肝药,多次查肝功能正常。2天前上述症状再发。查体:P80次/分,BP11/7kPa。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胸前两枚蜘蛛痣。胸腹壁静脉曲张,血流向上。全腹压痛,腹水征(十),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指凹性水肿;诊为肝硬化并腹腔感染。给以保肝、利尿、抗感染,双下肢浮肿消退,腹胀减轻。B超提示:下腔静脉肝段阻塞,诊为布—加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18.
经股血管途径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 ,经股动、静脉穿刺入路介入治疗在普外科的应用发展迅速。我院 1990年以来 ,经股静脉穿刺介入治疗布 -加综合征 (Budd- Chiari syndrome,BCS) 36 8例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肝癌 2 0 8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BCS患者 36 8例 ,男 2 0 1例 ,女 16 7例 ;年龄2~ 6 8岁 ,平均 (4 2 .0± 6 .7)岁。主要表现为 :腹胀、呕血、肝大、劳累后气短、胸腹壁及双下肢静脉曲张等。肝癌 2 0 8例 ,男16 6例 ,女 42例 ;年龄 40~ 6 9岁 ,平均 (4 7.0± 5 .0 )岁。主要表现为 :肝区疼痛、肝大、纳差、腹水、黄疸等。1.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19.
肝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的发生率为 15 %~ 2 0 % ,而其中伴发肝内胆管损伤而引起肝内胆瘘是诊断处理中十分棘手的问题 ,从 1995年起我院应用胆总管注水诊治肝内胆瘘 5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例均为男性病人 ,年龄 18~ 5 2岁。腹部损伤后以内出血及腹膜炎表现入院。急诊剖腹探查。发现为不同程度肝破裂 ,行肝破裂修补 ,其中 2例病人术后第 3天开始低热 ,3例病人术后 1周左右出现肝区隐痛 ,低热。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内不规则无回声区 ,提示肝内积液 ;超声定位穿刺抽出胆汁 ,诊为肝内胆瘘 ,先予以抗炎及对症处理。 4例2个月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搪塞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前后特征性异学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186例BC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 186例BCS中,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者,远下腔静脉扩张,肝狭窄或阻塞者,其血流通过肝内侧支至未闭的肝静脉,或通过副肝静脉流处下腔静脉。治疗后可见知流通过开通的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支架形状清晰可见。结论彩色多普蚵准确观察BCS特异性为其诊断及随访的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