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细菌耐药性监测在细菌性感染经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 为细菌性感染经验治疗提供选药依据。方法 应用Kirby-Bauer扩散法监测28种属722株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百分率;用Nitrocefin测试β-内酰胺酶。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中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0 ̄4.3%),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58.3% ̄96.7%)。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0 ̄7.1%),苯唑西林耐药率最高(5.3% ̄96.7%)。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0 ̄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及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又称特治星)联合应用对体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为耐药菌株的防治提供新方式。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肉汤稀释法,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单用及与特治星联合应用(间隔6h)的抑菌效果。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50μL/mL;特治星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28.125μg/mL;加入痰热清作用6h后再加入特治星,当痰热清最终浓度大于450μL/mL时,特治星的用量比单用时至少减少5倍。结论痰热清与特治星间隔6h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能大幅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这对临床治疗的改善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3.
临床标本的厌氧菌检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厌氧菌检验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氧(或少氧)条件下,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条件下才能繁殖的细菌称为厌氧菌。因为厌氧菌在人体肠道、口腔、泌尿生殖道正常菌群中占优势,所以当人体菌群失调时,厌氧菌可能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发生严重的甚至致死的内源性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感染常发生在深部伤口,但也可伴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侵犯人体任何器官和组织,根据文献统计深部感染约一半以上有厌氧菌参与。所以,对厌氧菌检验应给予高度重视。一、培养厌氧菌的基本原则厌氧菌培养操作方法并不比需氧菌难,只要严格遵守以下基本原则进行操作,即…  相似文献   
84.
目的回顾性分析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7年于该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的患者32例,统计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 ABO血型相合组16例患者中11例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BO血型不相合组16例患者中13例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不相合组中主要不相合6例、次要不相合6例、主次要不相合1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159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究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对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不同作用的机制。方法收集来自不同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159株,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采用三维水解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检测多重耐药菌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结果 159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三维实验检测,其中15株产MBL、13株产AmpC酶。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加入MC-207,110后约38%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MIC下降4个梯度。检测试验菌株,21株携带IMP基因,18株携带ampC基因;检测OprD2通道蛋白,159株中约有48%的菌株OprD2丢失。结论北京友谊医院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不是IMP、AmpC水解酶;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外排泵及外膜孔道蛋白。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阴道加德纳菌基因组DNA几种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以利于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方法采用几种不同方法提取阴道加德纳菌基因组DNA,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定量检测,以评价不同方法的提取效率。结果加德纳菌基因组DNA提取以改良法提取率较高,酚-氯仿抽提法、醋酸钾法次之,碱裂解煮沸法和溶菌酶煮沸法提取效率较差,加热煮沸法提取效率低。结论改良法提取GV基因组DNA效率较好,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血液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的 EB 病毒载量,探讨应用患者血清或者血浆检测 EB 病毒载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25例血液病患者的静脉血,分别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的分离,应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三种标本中病毒载量,以外周血白细胞 EB 病毒载量为金标准,血浆和血清检测结果与之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血浆和血清的 EB 病毒载量与外周血白细胞病毒载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患者血浆或血清进行血液 EBV DNA 定量检测,将成为代替外周血白细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8.
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包括:临床微生物检验后系统性评审、规范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格式和解释、保护被检验者的隐私权并按照医学伦理学制度开展工作、开展咨询服务以及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样品的合理保存.只有这样,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才能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儿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寻找防治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肺炎链球菌的药敏结果、血清型,以及疫苗对其血清型覆盖情况.结果 74例侵袭性肺炎...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体外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防突变浓度(MPC)及耐药机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减少突变耐药菌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30株肠球菌属菌株(包括20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进行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和两种药物棋盘微量稀释法联合药敏试验,选2株进行体外时间-杀菌曲线试验。选取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N27、N40及标准菌株ATCC29212,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药利奈唑胺或米诺环素以及两药联用时的MPC。PCR扩增检测联用前后筛选的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的最常发生耐药突变的基因片段:23SrRNA基因V区2049bp-2767bp片段。对V区产物酶切、测序鉴定突变位点和数目,检测突变频率、比较筛选后菌株耐药性的改变,评价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减少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产生的影响。 结果 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30株肠球菌属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有协同、累加作用的分别为27.6%、46.7%;联用前后筛选出的稳定耐药株大多检测出G2576U突变,且利奈唑胺MIC值随着G2576U突变数量的增多而增高。3株菌联用米诺环素后利奈唑胺对肠球菌MPC浓度,和联用利奈唑胺后米诺环素对肠球菌MPC浓度与单药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筛选出的耐药菌株MIC值和联用后耐药频率相比也有大幅下降。 结论 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单药使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联合使用可降低各自单药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MPC,减少耐药突变菌的富集生长,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