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6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1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1篇
药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实验用HRP顺行传递法研究了家兔脊髓向外侧网状核的纤维投射,结果是: 1.颈、胸和腰髓都有少数的神经元发出纤维投射于双侧的三叉神经下亚核。 2.颈、胸和腰髓至外侧网状核的投射都是双侧性的,但颈髓以同测投射为主,腰髓以对侧投射为主,胸髓至双侧的投射无明显差别。 3.脊髓神经元主要投射于外侧网状核的尾侧半,有体部定位关系。颈髓投射于大细胞亚核的外侧3/5及相邻的部分小细胞亚核;胸髓投射于大细胞亚核的内侧3/5及相邻接的部分小细胞亚核;腰髓投射于小细胞亚核及相邻接的一部分大细胞亚核,相互间有部分重叠。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多巴胺和酪氨酸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多巴胺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物质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结果 多巴胺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纤维在边缘区中密集分布形成一条明显的带状 ,带的宽度和位置与边缘区一致。结论 证明了纹状体边缘区中存在密度较高的多巴胺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纤维 ,并讨论了这些免疫阳性纤维的来源以及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象分析仪观察和测量了老年大鼠和年青大鼠外侧缰核中神经降压肽(N T).甘丙肽(G AL).P物质(SP)和胆囊收缩素(C CK)免疫阳性纤维终末的分布面积和密度,老年大鼠外侧缰核中NT.GAL及CCK免疫阳性纤维终末的分布面积比年青大鼠为小,有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差别(P<0.01),外侧缰核中GAL.SP及CCK免疫阳性纤维的密度比年青大鼠为低,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对这种年龄变化的意义可能和记忆有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已知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五羟色胺(5-HT)纤维及终末分布,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观察5-HT2A 受体mRNA是否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表达,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5-HT2A受体。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5-HT2A 受体m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5-HT2A受体 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内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内也只有少量较大的阳性胞体,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则可见许多中等大小的梭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并呈现密集的带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到5-HT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结论 推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5-HT2A受体,具有接受和整合5-HT神经递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65.
用WGA-HRP顺行和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传入投射。当WGA-HRP微电泳入纹状体边缘区时,逆行标记胞体见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包括脚周核、丘脑后板内核等;当WGA-HRP庄射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时,纹状体边缘区中可见顺行标记纤维从腹侧向背侧走行,并可见许多终末终止于此。结果表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包括脚周核及丘脑后板内核等投射到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能和听觉、运动及边缘系统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6.
67.
用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延髓和脑桥中SOM样神经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注射大鼠咽肌后,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旁核,外侧网状核,C3细胞群,巨细胞网状核,A5细胞群,蓝斑核,蓝斑下核及Barrington核中见到数量不等的PRV和SOM双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海马、边缘区及相关脑区的基因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期望寻找到海马、边缘区的特异基因。方法从引产胎儿胎脑中准确取出海马、杏仁核、边缘区和尾壳核。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上述脑区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海马的一个差异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4个脑区相比,海马、边缘区各发现2个差异片段,海马的一个差异片段长度为277 bp,序列与编号为AC0049人类克隆序列完全同源。结论海马、边缘区等不同脑区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9.
分别破坏了13只大白鼠一侧的耳蜗背侧核、耳蜗腹侧核前部及耳蜗腹侧核后部,用Nauta法追踪了各核在听觉传导路上的投射。耳蜗各核发出的纤维不能直接到达内侧膝状体,但都能到达下丘。因此可以肯定,听觉传导路至少由四级神经原组成。从耳蜗背侧核发出的纤维经背侧听纹主要投射到对侧的下丘及外侧丘系腹侧核。此外,在对侧斜方体背侧核及外侧丘系背侧核内也有少量终止。耳蜗腹侧核前、后两部的投射基本相同,都经斜方体、背侧听纹及中间听纹而投射。在同侧止于上橄榄核簇的外侧半,在对侧止于上橄榄核簇的内侧半、外侧丘系腹侧核、外侧丘系背侧核(少量)及下丘。耳蜗腹侧核前部还有少量至同侧外侧丘系核及下丘者。上橄榄外侧核及斜方体内侧核中可能有局部定位的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70.
从中缝核有下行纤维至脊髓,这是已被大量实验所证明了的。早在1960年,Brodal等就已用改变的Gudden法发现猫的延髓中缝核,包括大中缝核(nucleus raphe magnus)、苍白中缝核(nucleus raphe pallidus)及隐中缝核(nucleus raphe obscurus),投射到脊髓;桥中缝核(nucleus raphe pontis)也有少量投射。Dahlstrorm及Fuxe(1965),Fuxe(1965)用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证实了大白鼠的延髓中缝核至脊髓前、侧、后角的投射。近年来用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