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入选病例94例,其中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分别予以清肠栓和柳氮磺胺吡啶栓各1支,纳肛,每晚1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肠镜、病理检查及肠道湿热证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为87.23%,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91.48%,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9.30%,低于对照组(26.83%);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清肠栓治疗左半结肠以下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2.
三七、青黛等对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三七、青黛、马齿苋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肠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组、青黛组、马齿苋组、柳氮磺胺吡啶片组(SASP组)。除正常组外,各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T细胞免疫机制UC模型。造模后各组第3天起开始分别予生理盐水、三七、青黛、马齿苋、SASP灌肠,每天1次(均为临床用量的24倍),共5d。第6天处死,剖取结肠,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评价药物的抗炎和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同时检测结肠病变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P50、P65蛋白),观察药物对有关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各中药组和SASP组结肠组织中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青黛组减低最为明显,但治疗组之间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三七组、马齿苋组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三七组、SASP组SOD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三七、马齿苋、青黛下调病变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作用较SASP组为强(P<0.05),中药组之间三七组较马齿苋组、青黛组更为显著(P<0.05),而马齿苋组、青黛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七可显著清除氧化自由基损伤,明显下调核因子NF-κB活性;青黛、马齿苋对病变组织中主要致炎症因子、氧化自由基的清除和调节核因子NF-κB活性上有一定的影响,对UC治疗可能起辅助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3.
背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易感性基因响应肠道微生物内环境及其他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既可引发对机体固有免疫、特异免疫的保护和耐受,又可引起慢性炎症。目的:分析近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发生、发展相关性。方法:以下列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ulcerative colitis,epigenetic,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miRNA,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28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易感基因与内、外环境因素相关,受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所介导的沉默。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作用在机体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两方面对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况作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避免、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中医药是世界上古老的医学之一,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人民的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目光。但是因承载中医药的语言文字及其抽象的理论体系迥异于今天英语世界的主流西医学,中医药迈向世界舞台的步伐缓慢而艰辛,充分应证了"一个医疗行为愈物质化,就愈能跨越文化的壁垒;反之,则不然"[1]。世界卫生组织携手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37.
背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易感性基因响应肠道微生物内环境及其他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既可引发对机体固有免疫、特异免疫的保护和耐受,又可引起慢性炎症。 目的:分析近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发生、发展相关性。 方法:以下列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ulcerative colitis,epigenetic,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miRNA,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 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28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易感基因与内、外环境因素相关,受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所介导的沉默。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作用在机体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8.
在经历了规模扩张之后,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介绍了该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培养中医药学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文化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