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59篇 |
内科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112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2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胡琦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8,14(5):305-307
目的:了解我院病区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指导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07年全年精神药品医嘱,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用药分析。结果:8种药物的DUI〈1.0,4种DUI〉I.0。用药时间大于4周的为3.47%,大于2周的为13.37%。结论:我院病区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部分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2.
近14年四川省新生儿 PKU 及 CH 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近14年间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H)的筛查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医务人员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经家长知情同意后对出生72小时后的新生儿进行血样标本采集、保存和递送;新筛中心及时验收血样标本,对合格标本进行PKU和CH筛查,对可疑或阳性结果进行复查,复查阳性者通知确诊。结果14年来四川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率和覆盖面逐年明显提高,2013年筛查率达到91.74%,市(州)筛查覆盖率达到100%,县(区)筛查覆盖率达到94.48%,采血单位覆盖率达到74.30%,年度筛查率、市(州)、县(区)、采血单位筛查覆盖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530453.36、157.76、970.97、12314.65,均P<0.01)。2000至2013年四川省新生儿PKU和CH筛查数为4348607,成都市新筛中心、自贡市新筛中心、南充市新筛中心、四川省新筛中心的年度筛查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879606.29、601375.16、379461.09、3030668.08,均P<0.01);确诊PKU138例,PKU发生率为1:31511,CH1711例,CH发生率为1:2542,各年度CH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7.59,P<0.01),各年度PKU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1.01,P>0.05)。四川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仍有提升空间,筛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结论14年来四川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显示出明显的社会效益,需进一步加大相关工作力度,提高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EAU时Lewis大鼠视网膜和葡萄膜Foxp3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EAU时转录因子Foxp3的变化及TGF-β2对其的诱导调控作用,为研究葡萄膜炎的病变机制提供理论支持,为临床治疗葡萄膜炎探索新方向。方法:将IRBPR16多肽注入Lewis大鼠左后足底部制备EAU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Lewis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未治疗组和EAUTGF-β2治疗组。TGF-β2治疗组于EAU动物模型制备后第1,4,7,10,13,16,19d给予TGF-β210μL(浓度为5mg/L)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分别于IRBP免疫后7,10,14,21d处死Lewis大鼠,刮取视网膜和葡萄膜,利用RT-PCR法检测Foxp3的表达,所得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随着EAU病程的进展,Foxp3的表达逐渐增加,但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各时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EAU病程的进展,TGF-β2治疗组7dFoxp3的表达增加,同正常对照组和未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TGF-β2治疗组10,14,21d Foxp3的表达增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同TGF-β2未治疗组相比Foxp3的表达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探讨Foxp3在EAU疾病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Foxp3在EAU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了TGF-β2在EAU病程中对Foxp3的表达调控,发现TGF-β2能够增加Foxp3的表达,从而调控Treg细胞,启动免疫抑制功能,为临床治疗葡萄膜炎开辟新方向。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以不同参保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及公平性,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现有医疗保险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集中指数法对不同参保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公平性分析评价。结果整体人群的两周患病及慢性病患病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18、0.056。不同参保人群在不同收入水平分层下的健康公平存在差异,两周患病集中指数分别为-0.031、-0.057和0.080,慢性病患病集中指数分别为-0.010、0.013和0.093。结论两周患病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中,而慢性病患病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中,城镇职工医保人群的健康不公平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臭牡丹提取物对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与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皮下接种H22瘤株建立小鼠H22实体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臭牡丹高、中、低剂量(2.18、1.09、0.55 g/kg)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25 mg/kg,1次/d)及不同浓度的臭牡丹提取物干预。连续给药14 d后处死,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抑瘤率及脾脏和胸腺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臭牡丹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肿瘤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同时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臭牡丹提取物能够抑制H22实体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Bcl-2比值和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6.
27.
探讨外周血成熟细胞及骨髓造血前体细胞膜补体调节分子CD55和CD59的表达在慢性再生障五导性贫血(CAA)肾阳虚证患者发病中的意义。观察17例CAA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部分病例骨髓CD34,细胞膜CD55和CD59+的表达率。结果:CAA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CD59+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减少(P〈0.05),但骨髓CD34+细胞膜CD55+和CD59+表达率与骨髓对照组无差异。结论:CAA肾阳虚证患者的发病可能与外周血成熟细胞膜CD59分子表达存在部分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28.
历经长期探索与积累,日本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诊疗费用定价方式。依据疾病名和治疗路径将住院患者按疾病诊断组进行分类,定额核算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本文从DPC/PDPS的基本概念及设计理念出发,介绍其主要设计框架,从而为我国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评价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对甘肃省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抽取420名干预组学生和410名对照组学生.基线调查后,干预组开展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现场行为观察.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62,30和53.6百分点,便后洗手、吐痰、咳嗽、发热处理和怀疑肺结核处理方面分别提高了18.4,15.2,6,17.5,30和23.6百分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学生中进行的重点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30.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得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高度参数来探讨正常角膜与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关系,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选取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16例(16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19例(19只眼),对照组56例(56只眼)正常人群。每例患者选取一只眼,将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得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前后表面高度参数进行差异检验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初步筛选出有用参数,进一步进行偏最小二乘(PLS)分析,确定出最终诊断模型,并利用ROC曲线方法对模型作出评价。结果相对于正常患者,临床期患者与亚临床期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高度参数有明显的变化。ROC曲线分析显示所有参数对于将圆锥角膜从正常眼中区分出来有较高的预测精准度。应用PLS进行变量筛选并将VIP大于1.0的11个参数建立模型可以有效的将临床期圆锥角膜眼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眼从正常眼中区分出来。结论由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得的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高度参数可以有效地将圆锥角膜从正常角膜中区分出来,并且能作为疾病分期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