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6篇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四粒红花生衣药材中原儿茶酸、儿茶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50%甲醇超声提取花生衣药材中原儿茶酸、儿茶素,以Agilent TC-C18(4.6×250 mm,5 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原儿茶酸、儿茶素分别在4.73~23.65 μg·mL-1、27.08~135.40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7.93%、96.65%,准确度良好。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四粒红花生衣中原儿茶酸和儿茶素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膀胱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膀胱癌而行全膀胱切除术的12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解剖部位将盆腔淋巴结分为10区6组,比较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和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结果全组淋巴结总转移率和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29.5%(38/129)和6.8%(214/3142)。各组转移率由高到低排列为闭孔、髂内、髂外、髂总、骶前和肠系膜下动脉分叉以下腹主动脉及腔静脉周围,分别为20.9%、18.6%、17.1%、11.5%、9.8%和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列为髂总、闭孔、髂外、髂内、骶前和肠系膜下动脉分叉以下腹主动脉及腔静脉周围,分别为10.6%、10.0%、8.9%、5.3%、4.0%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癌行根治性手术时,淋巴结清扫基本范围包括髂总动脉加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骶前和腹主动脉远端组若未发现可疑转移淋巴结者,该区域不必进行常规清扫。可根据手术所见,直接选取闭孔、骶前组淋巴结中的疑似转移者,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明确有无肿瘤转移,决定是否缩小或超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英文数据库。使用Rev Man 5.3计算出加权均数差(WMD)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该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66例脑微出血患者和424例未检测出脑微出血的患者。Mo CA总分的WMD是-6.27,95%CI[-7.63,-4.91](P0.01),视空间执行功能的WMD是-1.63,95%CI[-2.06,-1.20](P0.01),命名功能的WMD是-0.42,95%CI[-0.55,-0.29](P0.01),记忆功能的WMD是-1.48,95%CI[-2.32,-0.64](P0.01),注意力的WMD是-0.75,95%CI[-1.13,-0.37](P0.01),语言功能的WMD是-0.43,95%CI[-0.58,-0.28](P0.01),抽象思维的WMD是-0.65,95%CI[-0.98,-0.32](P0.01),定向力的WMD是-0.06,95%CI[-0.11,-0.01](P=0.010.05)。通过剔出每一篇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显示了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的所有方面均有相关性。但是该结果仍需要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去验证。  相似文献   
134.
55例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经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两种方法后的临床情况及疗效的比较。方法:对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夹闭治疗和栓塞治疗。对术后用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并用远期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采用栓塞治疗的。在头痛缓解时问、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夹闭组,术后半年有39例得以随访,两种方法的远期效果无差别。结论:血管内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术使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优于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但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病变的分布,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77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两名神经科医师分别对血管狭窄病变的部位、程度进行统计,并按照病变发生的部位及程度,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组、单纯颅外动脉病变组、重度狭窄及闭塞组以及多发性血管病变组,对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77例患者中,存在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有285例,共检出病变数892处,其中颅外动脉病变438处(49.1%),颅内动脉病变454处(50.9%)。前者最常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19.6%,175/892),后者最常见于颈内动脉颅内段(15.0%,134/892)及大脑中动脉(12.4%,111/892)。②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分析表明,颅外动脉中,以椎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狭窄程度最为严重,与颈总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则以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严重。③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的比率较单纯颅外动脉病变者多(80.39%,5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存在严重血管病变患者的多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较造影正常的患者增多。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略多于颅外动脉。椎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较为严重。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的比率较单纯颅外动脉病变者明显增高;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增多,脑血管造影出现血管重度狭窄的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6.
胡洋  宇翔  陶茜  陶玉玲 《江西医药》2022,(7):690-691+700
目的 探讨黄连、金银花、厚朴、桔梗与大黄五种中药对常见致龋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按照标准方法分别提取5种中药的主要成分,观察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生长的影响,并测量抑菌圈直径,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厚朴、黄连、大黄对变形链球菌与粘性放线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厚朴提取物对常见致龋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其中,对变形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 mg/mL,对粘性放线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63 mg/mL,抑菌作用强于黄连与大黄。结论 厚朴、黄连、大黄对常见致龋菌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7.
脑转移瘤是颅内肿瘤中常见一种,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3%—20.5%。为了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本文对脑转移瘤 CT 的诊断加以探讨.现将我院1984—1989年42例脑转移瘤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①42例脑转移瘤中经手术证实8例,有原发病26例,未查到原发病8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13—68岁,平均52岁。原发病为肺癌28例、鼻咽癌3例、胃癌2例、乳癌1例。②利用日立厂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建立参知健脑胶囊中AB-8型大孔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物的气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二乙烯苯进行检测;色谱柱为Agilent DB-5非极性毛细管柱(0.25mm×30m×0.25μm);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65℃,保持5min,然后以每分钟15℃的速率升至150℃,保持15min,进样口温度为250℃,电子捕获检测器温度为250℃;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载气为氮气。结果:各组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大孔树脂残留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通过球旁注射单胺囊泡转运体2(VMAT2)非竞争性抑制剂丁苯那嗪(TBZ)探讨胞外多巴胺水平下调对三色豚鼠屈光发育以及近视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152只正常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正常视觉环境(NV)组和形觉剥夺(FD,右眼单眼剥夺)组。NV组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n=18),溶剂对照组[注射二甲基亚枫(DMSO),NV+DMSO,n=18)],低剂量TBZ组(NV+30 ng,n=22),高剂量TBZ组(NV+300 ng,n=20)。FD组又随机分成单纯FD组(FD,n=17),FD+溶剂对照组(FD+DMSO,n=18),FD+低剂量TBZ组(FD+30 ng,n=21),FD+高剂量TBZ组(FD+300 ng,n=18)。溶剂注射组和TBZ给药组每天右眼球旁注射0.1%DMSO或者相应剂量TBZ 100 µl。实验前、实验后2周和4周分别检测屈光度和眼轴相关参数。实验4周后采用过量10%水合氯醛处死豚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多巴胺受体下游信号分子p-CREB的变化。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视觉环境下,TBZ注射2周可诱导豚鼠产生近视,NV+DMSO、NV+30 ng和NV+300 ng组双眼屈光度差值(右眼-左眼)分别为(0.04±0.31)D、 (-0.90±0.84)D和(-0.75±0.66)D(F=11.133,P < 0.001),同时伴玻璃体腔深度加深,3组双眼玻璃体腔深度差值分别为(-0.01±0.03)mm、 (0.02±0.03)mm和(0.02±0.04)mm(F=6.001,P=0.004)。注射TBZ 4周豚鼠的近视量没有进一步加深,3组豚鼠双眼屈光度的差值分别为(-0.06±0.41)D、 (-1.14±1.61)D和(-0.84±1.41)D(F=3.569, P=0.035)。正常屈光发育的豚鼠注射TBZ 4周后,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的p-CREB表达下调(t=4.825,P=0.003;t=8.109,P < 0.001)。TBZ注射对FD豚鼠2周和4周时的屈光和眼轴都没有影响。结论:通过TBZ抑制单胺囊泡转运体功能可诱导正常豚鼠出现近视,但对形觉剥夺性近视没有显著影响。单胺囊泡转运体功能受抑制可能通过使单胺类递质的释放减少,引起相应递质,特别是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进而诱导出近视。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