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Hsp22和c-fos的表达变化及相应的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蒙古沙鼠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 min,再灌注6 h、1、3、7 d。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Hsp22和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细胞间质和细胞水肿,神经元坏死;(2)免疫组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2的表达上调,于第3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第7 d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 c-fos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明显增高,于第1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后逐渐减少。结论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22及c-fos表达上调,推测Hsp22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活性而起到凋亡负性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程坤  胡治平 《中医药研究》2013,(12):1499-1500
目的通过观察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27)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对沙鼠予以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再通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沙鼠前脑组织HE染色的病理变化,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SP27与IGF-1的表达情况.结果 HE 染色:脑缺血再灌注组可见胶质细胞水肿、肥大、增生、神经元坏死等情况.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HSP27和IGF-1的表达于6 h开始上调,3 d达高峰,7 d时仍偏高.结论缺血再灌注的沙鼠脑组织中HSP27与IGF-1表达均升高并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33.
大鼠脑缺血预适应对血浆皮质醇含量及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缺血预适应对血浆皮质醇含量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HE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和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 缺血预适应组与缺血组比较,缺血侧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血浆皮质醇含量降低(P<0.05),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后内源性皮质醇可能通过上调Bcl-2表达参与了脑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34.
成人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传染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治平 《华夏医学》2005,18(4):544-546
目的:探讨上肺野肺结核与下肺野肺结核在确诊率与传染性的差异.方法:对确诊的16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上肺野肺结核早期确诊率(90.3%)明显高于下肺野肺结核(19.0%),而痰检阳性率(即有传染性),上肺野肺结核(24.2%)则明显低于下肺野肺结核(42.9%).结论:下肺野肺结核传染性强,早期误诊率高,对发生于下肺野的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对控制肺结核病传播、降低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smad2/3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内表达及氟桂利嗪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5只沙鼠随机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桂利嗪治疗组3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0 min再灌注1 d、3 d、7 d各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沙鼠脑内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沙鼠脑内smad2/3弱阳性表达,而缺血再灌注1 d,3 d,7 d后沙鼠脑内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桂利嗪治疗组smad2/3的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鼠脑内有smad2/3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smad2/3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干预后,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36.
MRI检出的不典型脊髓空洞症2例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410011)胡治平,汤建元,黄焰,吴军本文报告经MRI(核磁共振成像)检出的脊髓空洞症2例。其中1例仪表现为一侧霍纳氏征,1例表现为亚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此2例为不典型脊髓空洞症表现,特报...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 (ApoE)多态性与脑出血部位及血肿大小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 ,对 2 80例脑出血 (基底节区 187例 ,脑叶 5 6例 ,脑干 2 4例 ,小脑 13例 )和 2 8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 结果  全部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之间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一部位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脑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发脑叶出血ε2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ε2等位基因可能是脑叶出血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主因复视、走路不稳2周,右眼睑下垂11 d入院.患者2周前起床后急起复视、走路不稳,走路左倾,需搀扶,左手活动欠灵活,方向感差,略感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肢体麻木,无言语障碍及大小便障碍,3d后出现右眼睑下垂.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左基底节区脑出血,右侧肢体轻瘫病史4个月,无糖尿病、冠心病史,无烟酒嗜好.入院体检:血压150/95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右眼睑下垂完全,盖右瞳孔,右瞳孔4 mm,光反射稍迟钝,左瞳孔3 mm,光反射灵敏,右眼内收受限,右眼上、下运动不受限;口舌不偏;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肢体肌力V级,病理征阴性;双侧肢体感觉对称;左侧指鼻实验及跟膝胫实验笨拙;脑膜刺激征阴性.  相似文献   
39.
Binswanger病 (BD)自 1894年由Binswanger首次报道后的 80年间 ,全世界不足 5 0例[1] 。 1987年以来影像学的迅猛发展 ,CT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病理组织检查 ,临床、病理和CT的相互研究 ,使得大批的临床病例被报道。近几年来 ,国内对BD虽有陆续报道 ,但为数尚少。本文收集初诊为BD 30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合文献予以报道 ,供同道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5 1~ 80岁 ,平均 6 5 5岁。高血压病史 19例 ,糖尿病史 4例 ,冠心病史 5例 ,无相关病史 2例 ,卒中史 3例 (1例脑出血 ,2…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巨细胞动脉炎的神经系统临床特征。方法 对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的 2 9例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颞动脉活检、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 ,以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制定的巨细胞动脉炎诊断标准作为参考。结果  2 9例患者被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 ,其中有 2 2例符合ACR诊断标准。每例至少有一种以上神经系统方面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其中头痛 2 7例 ,视力改变 10例 ,脑卒中 7例 ,眼睑下垂 5例 ,失眠 5例 ,头晕 4例 ,易疲劳 3例 ,下颌跛行 3例 ,意识障碍 2例 ,呕吐 2例 ,癫发作 1例 ,震颤 1例。经类固醇治疗后其症状或体征常在数小时至数天消失。本组≥ 6 0岁患者明显低于 <6 0岁患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巨细胞动脉炎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较为常见 ,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早期诊断、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