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骨病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8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38岁(21-54岁)。所有患者均有骨痛和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6例(75%),纤维囊性骨炎7例(87.5%),大部分患者多骨受累。实验室检查显示高钙血症、高尿钙、低磷血症、甲状旁腺素增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关节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稀疏、骨膜下骨质吸收、纤维囊样骨炎、颅盖骨磨砂玻璃样变等。1例患者接受左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之后接受甲状旁腺瘤切除术,其余患者均转入外科接受甲状旁腺腺瘤摘除术。结果术后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余患者骨痛症状完全缓解,术后血钙均恢复正常,8例患者病理回报均为甲状旁腺瘤。随访6-30个月,平均15.8个月,6例骨科病损大部分好转。结论PHPT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是血钙常规筛查,对于高血钙者进一步检测PTH并结合骨关节x线特征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用于餐饮具和果蔬消毒的消毒剂进行安全性评价,为制定用于餐饮具和果蔬消毒的消毒剂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6个用于餐饮具和果蔬消毒的消毒剂,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有关急性经口毒性、微核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方法进行动物实验,并对产品的主要成分进行记录汇总。结果36个产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均为实际无毒级,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为无刺激性的占72.2%,属于轻、中刺激性分别占25.0%、2.8%。结论用于餐饮具和果蔬消毒的受检消毒剂属实际无毒级,无致突变性,对皮肤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64.
高速磨钻在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高速磨钻在治疗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开窗刮除瘤腔内肿瘤组织,然后直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沿各个方向仔细磨除瘤腔内壁表面骨嵴,尤其是瘤腔顶部,额外磨除瘤腔皮质骨下1~5mm的骨组织,直至显露正常骨质。必要时也磨除部分软骨下骨,部分病变区域需至关节软骨平面。选择非结构性移植物,包括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填充骨缺损。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7~41个月)。3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脏器转移。术后关节功能轻度受限1例;切口早期炎性反应2例;深部感染1例;病变部位远侧肿胀1例。未发生继发性病理骨折。结论:高速磨钻对骨组织具有较强的切割作用,能较易磨平凸出的骨嵴,虽然仍为病灶内手术,但应用高速磨钻后扩大了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达到边缘切除的效果,保证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多中心分析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19年9月国内6家临床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采用查阅病历、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的方式,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吸烟史、肿瘤组织学分型、脊柱转移节段和数目、其他转移情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身体状况KPS评分,以及是否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情况。以每10年为一个界限划分年龄组,并将肿瘤分成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划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和未定分型肺癌。分析年龄、性别与肿瘤亚型的关系,脊柱转移的节段和频次、内脏转移频次、神经功能和一般状况、手术和预后评分的关系等。结果:共收集肺癌脊柱转移者811例,其中明确病理类型的541例纳入研究,男性313例,年龄58.8±29.9(32~75)岁;女性228例,年龄56.7±29.1(28~72)岁,男女间的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50~59岁和60~69岁肿瘤发病率最高,占36.04%和36.41%。组织学分型中非小细胞肺癌499例(92.24%),小细胞癌28例(5.18%);其他14例(2.59%)。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432例(79.85%),鳞癌47例(8.69%),腺鳞癌3例(0.55%),大细胞癌1例(0.18%),未定型非小细胞肺癌16例(2.96%)。腺癌在男性和女性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和鳞癌中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吸烟史患者172例(31.79%),无吸烟史患者369例(68.21%),吸烟组患者的鳞癌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1);肺癌和脊柱转移瘤同期发现者287例(53%);单纯脊柱转移199例,伴其他骨转移342例。脊柱转移患者中单节段156例,双节段112例,≥3节段273例。脊柱转移频次:颈椎105例(9%),胸椎287例(25%),胸腰段239例(20%),腰椎275例(24%),骶椎258例(22%)。184例伴有内脏转移,累计转移288例次,依次为肺内转移69例次,脑转移66例次,肝转移62例次,肾上腺39例次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12例,B级9例,C级31例,D级180例,E级309例。KPS评分10~49分26例,50~79分328例,80~100分187例。手术治疗217例(开放手术198例,微创手术19例),Tokuhashi评分5.96±2.02;非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324例,Tokuhashi评分5.65±1.96;手术与非手术组Tokuhash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组共计21例(9.68%)按照Tokuhashi评分≥9分有手术指征,有199例(91.71%)按照Uei评分≥3分有手术指征。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瘤以50~69岁高发,腺癌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胸腰椎是脊柱转移的好发部位;手术指征主要参考患者的脊髓功能和身体状况,与Tokuhash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肢体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6年3月国内7家骨肉瘤治疗中心收治的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一般情况、治疗方式、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Cox regression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男292例,女187例;年龄范围3~74岁(平均21.4岁);膝关节周围396例(包括股骨远端253例、胫骨近端125例及腓骨近端18例),膝关节以外83例(包括股骨近端24例、胫骨远端17例、肱骨近端34例、肱骨远端5例及桡骨3例);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0%、60.0%,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54.0%、46.0%。5年总生存率:规范化疗组与非规范化疗组分别为73.0%、55.9%;术前三药联合组(DDP+IFO+ADM)和四药联合组(DDP+IFO+ADM+MTX)分别为48.7%、66.0%;术后三药联合组和四药联合组分别为51.5%、66.2%;肿瘤细胞坏死率≥90.0%组和90.0%组分别为93.3%、40.3%;保肢术组和截肢术组分别为61.9%、43.3%;外科分期II期和III期分别为61.9%、25.1%;术后无复发转移、单纯局部复发、单纯肺转移、多发转移分别为93.5%、46.3%、20.7%、10.1%。单因素分析显示:规范性化疗、化疗方案、肿瘤细胞坏死率、手术方式、外科分期、复发转移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规范性化疗、肿瘤细胞坏死率、手术方式及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规范性化疗联合手术切除能够明显提高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复发转移与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肢体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7.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天津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类型、累及部位、四肢病灶有无骨折、治疗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结果 5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46例(59.3%),女性237例(40.7%);发病年龄20~92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8±12)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12)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8,P>0.05);按患者就诊时间,2010~2015年每年分别接诊患者28例、62例、93例、114例、143例、143例;按肿瘤类型,肺癌183例、肾癌75例、乳腺癌55例、前列腺癌31例、肝癌28例、甲状腺癌26例、来源不明的肿瘤125例,其他类型肿瘤病例数较少;按照病灶累及的部位,发生于脊柱、躯干的患者197例,发生于骨盆、四肢的患者298例,同时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88例;按累及四肢的病灶有无骨折情况,285例患者病灶累及四肢,非病理性骨折157例、病理性骨折128例。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特征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对于四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大龄患者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肱骨相比股骨更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68.
当前我省灭鼠工作已从创建灭鼠达标活动向巩固灭鼠达标成果工作转移。在使用灭鼠剂有效地控制残存鼠巩固灭鼠达标成果工作中 ,必须选用高效、安全且毒饵简单、经济的灭鼠剂。为此 ,我们在 1 995~ 1 999年进行了家鼠对多种剂型毒饵适口性研究 ,为我省在巩固灭鼠达标工作中科学地选择灭鼠剂毒饵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褐家鼠 :市场购得 (捕获于郊区 ) ,在实验室饲养一周以上 ,选取健康成年老鼠供试验。1 1 2 溴敌隆 :0 5 %溴敌隆母液 ,上海泰和化工厂生产。1 1 3 饵料 :稻谷、稻米、火麻仁、碎面、小麦 ,均由市场…  相似文献   
69.
70.
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近年来, 微波消融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 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消融的功率、消融时间以及温度的控制等。为规范治疗、提高疗效、降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骨与软组织肿瘤及介入领域的方法学专家制订本临床治疗指南。本指南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方法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遴选出我国骨科、肿瘤科和介入科医生最为关注的15个临床问题, 最终形成15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 旨在提高微波消融在脊柱转移瘤治疗的规范化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