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以骨基质明胶和软骨基质构建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并检测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 制备中空骨基质明胶环,并注入脱细胞软骨匀浆,经冷冻干燥、交联后制备成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行Hoechst 33258、天狼星红、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内部结构,检测支架孔隙率和吸水率,检测双相支架复水后的力学性能。分离山羊纤维环和髓核细胞,接种至双相支架的相应部位,体外培养48 h,扫描电镜、活/死细胞染色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镜下Hoechst 33258染色未见细胞残留,天狼星红染色阳性,HE染色示两部分结合紧密。扫描电镜可见支架呈多孔结构,孔隙相连通,纤维环相孔径为(401.4±13.1) μm,髓核相孔径为(112.4±21.8)μm。支架孔隙率为73.37%±2.56%,支架吸水率为655.7%±78.6%。支架压缩弹性模量为(49.06±15.57)kPa,小于正常椎间盘的(135.9±28.9)kPa,但在同一数量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于支架表面,细胞周围有基质分泌,live/dead细胞染色示细胞在支架上活性良好。结论 以天然骨基质明胶和软骨基质构建的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无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孔径和孔隙率,支架两部分连接处结合紧密,在结构、生化成分及生物力学性能上与椎间盘组织相似,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2.
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设计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具成人腰椎尸体标本,模拟L1~S1各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操作,充分显露出口神经根及椎间盘后外侧,实体测量完全显露椎间孔时椎板和关节突的切除和剩余范围;在开窗前、开窗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切除和剩余范围。选取31例成人腰椎三维CT图像,测量L1~S1各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切除的骨结构范围。采用可动式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开窗入路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0例,男4例,女6例。L3-4 2例,L4-5 4例,L5S1 4例。结果 自L1至S1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关节逐渐增宽,横突逐渐下移,峡部外缘和上关节突外缘到硬膜囊外缘的距离逐渐增大;在L1,2、L2,3和L3,4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切除较少的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即可显露硬膜囊外缘和椎间盘后外侧;在L4,5尤其L5S1节段椎间孔开窗操作空间小,需切除较多的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关节外缘才能显露椎间盘后外侧,硬膜囊显露较困难,下内侧月牙形开窗可保留较多的椎板和下关节突连接。临床应用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显露充分,彻底摘除了突出和游离的椎间盘髓核。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优8例、良2例,均无腰椎失稳表现。结论 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可在保留椎板和下关节突连续性的基础上充分显露椎间孔,内镜下操作、下内侧月牙形开窗可以保留更多的骨性结构,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国内6 家骨肿瘤治疗单位的105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包括36例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和69例术后未复发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临床因素(包括发病性别、年龄、部位、临床评分、分级、手术方式)和影像学因素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确定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男49例,女56例;随访时间为(45.6±32.1)个月。其中复发组36例,平均年龄(35.64±10.87)岁,复发时间为术后平均(18.9±6.5)个月;未复发组69例,平均年龄(36.32±13.82)岁。单因素χ2检验显示病灶边缘清晰或硬化、骨皮质中断、软组织肿块、Hu评分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其他临床因素(发病性别、年龄、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以及部分影像学因素(膨胀性、多房性或骨性分隔、骨皮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病灶是否达到关节面、骨髓水肿、病灶囊性变)与术后复发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缘清晰或硬化(P=0.048)、软组织肿块(P=0.041)、Hu评分(P=0.040)和手术方式(P=0.001)与肿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病灶边缘模糊、软组织肿块两项影像学征象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Hu评分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微波原位热疗保肢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为探讨局部热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检测了10例骨肉瘤患者在接受局部肿瘤切除加微波热疗保肢手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组患者术前外周血中的CD3比例比正常值下降了42%左右,以CD4减少为主,CD4/CD8比值低下,PHA皮肤试验为阴性,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术后1周CD3的比例即已显著增加,接近术前的2倍,以CD4增加为主,CD4/CD8比值从术前的1.04增加到2.86~2.93,至术后第3周T淋巴细胞亚群仍在正常范围内,PHA皮肤试验表现为强阳性。而对照组虽然也将肿瘤组织切除,T淋巴细胞亚群及PHA皮肤试验却无明显恢复,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表现,可能与手术创伤介导的免疫抑制有关。证明微波原位热疗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将对骨肿瘤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有文献报道,我国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当,但目前国内对DVT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国外,而且没有相应的防治方案可供参考。自2004年3月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  相似文献   
106.
氯氰菊酯是目前杀虫活性很高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是新开发生产的一种高效、广谱、持效的剂型。其粘附性能好,环境污染少,使用方便,对各种卫生、花卉及贮藏害虫均有显的杀灭效果。为了解其安全性,我们按国家对卫生杀虫剂技术鉴定要求,对××牌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进行了动物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高速磨钻在治疗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4月~2001年9月收治长骨侵袭性骨肿瘤病例28例,采用高速磨钻方法治疗17例。首先,开窗刮除瘤腔内肿瘤组织,然后直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沿各个方向仔细磨除瘤腔内壁表面骨嵴,尤其是瘤腔顶部,额外磨除瘤腔皮质骨下1~5mm的骨组织,直到显露正常骨质。必要时也磨除部分软骨下骨,部分病变区域需至关节软骨平面。即使病变部位骨皮质因侵蚀破坏后变薄或已经穿破,应用高速磨钻可能钻破骨皮质,也应继续磨除残留骨皮质,达到磨除干净为止。选择非结构性移植物,包括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填充骨缺损。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7~2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脏器转移。术后关节功能轻度受限1例;切口早期炎性反应2例;深部感染1例;病变部位远侧肿胀1例。未发生继发性病理骨折。结论:侵袭性骨肿瘤腔壁在肉眼和显微镜下均可见凸凹不平的骨嵴,常刮匙并不能刮除骨嵴间的肿瘤细胞。高速磨钻对骨组织具有较强的切割作用,能较易磨平凸出的骨嵴,虽然仍为病灶内手术,但应用高速磨钻后扩大了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达到边缘切除的效果,保证手术的彻底性。高速磨钻的应用是减少侵袭性骨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8.
保留骨骺保肢术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肢体骨肉瘤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在不增加危及生命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避免术后双侧肢体不等长及改善术后的肢体功能。严格遵循手术适应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骨骺牵张或借助影像学的方法确定术中截骨部位已达到肿瘤切除的安全边界,可采取多种方式修复肿瘤性骨缺损。临床研究证实各种手术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不同的手术并发症.只有将骺板与骨骺同时保留时才能保证肢体长度的等长;骨骺内截骨的结果是骨生长的阻滞导致肢体的不等长。实施骨缺损的生物学重建可在骨生长停止后应用骨延长的方法恢复肢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9.
手术微创化成为趋势,微创脊柱外科开始迅速发展。我们必须强调,对于微创内镜脊柱手术没有特殊的时间线,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同时发生并相互依赖。本文讨论了不同的脊柱部位的微创内镜技术发展及应用,包括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间盘切除和经皮内镜下胸椎间盘切除、内窥镜间盘切除术、经皮椎间孔减压间盘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Tillaux骨块在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手术中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21例术前明确Tillaux骨块需要复位的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8~68岁,平均42.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摔伤4例,撞伤2例,扭伤2例。入院行X线片和CT检查示,21例合并腓骨远端骨折,均存在Tillaux骨块移位。按照AO/OTA分型:C1.2型3例,C1.3型1例,C2型10例,C3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31 d,平均10 d。所有患者Pilon骨折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针对Tillaux骨块选择合适的钢板或螺钉固定,针对压缩部分选择同种异体骨植骨处理。结果术后2例出现伤口拐角处皮肤坏死,经相应处理后愈合;余19例伤口Ⅰ期愈合。术后72 h内采用Burwell-Chamley影像学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复位效果,其中解剖复位19例,一般复位2例。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4.9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神经损伤表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19例患者于术后15~19个月取出内固定。发生关节增生17例,骨性关节炎4例,患者均无关节活动度丧失。术后1年或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功能,获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全负重训练时获良6例、中8例、差7例,全负重训练1年时获优10例、良3例、中6例、差2例。结论对于复杂的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Tillaux骨块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复位标志,关节面重建以此为标志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