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8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为神经防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0.5μmol•L-1鱼藤酮实验组,持续作用7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系统(DIGE)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表达信息;通过MALDI-TOF 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MTT法显示鱼藤酮实验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显示鱼藤酮实验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表现为核边集、核固缩、核碎裂等特征性凋亡改变,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IGE分析软件提示实验组点298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04),点447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09 5)。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结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参与细胞损伤,可能成为神经防护药物作用的靶点。  相似文献   
22.
NGF诱导PC12细胞早期分化的DIGE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筛选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处理后PC12细胞分化早期相关蛋白,寻找NGF药物作用靶点,为深入进行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建立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提取NGF处理前后的细胞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fferential Gel Electrophoresis,DIGE)系统获得蛋白点表达差异信息,运用MALDI-TOF质谱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结果NGF处理组有7个蛋白点发生变化;通过数据库检索,鉴定了3种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结论eEF-2、Rab GDIα和DPP与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早期过程有关,可能是NGF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SH-SY5Y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中14-3-3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建立6-OHDA诱导SH-SY5Y细胞PD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提取6-OHDA实验组和对照组孵育24 h的细胞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DIGE)技术获得蛋白点的差异表达信息,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结果 DIGE分析发现实验组有一个表达明显上调的差异蛋白质点(P<0.05),经质谱分析鉴定确认为14-3-3蛋白.结论 6-OHDA诱导SH-SY5Y细胞的PD模型中14-3-3蛋白表达上调,提示14-3-3蛋白上调可能与PD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晚期的细胞蛋白质组变化,探索NGF诱导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50 ng/ml NGF作用于PC12细胞96 h,提取细胞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获取蛋白点的差异表达信息,运用MALDI-TOF质谱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结果 NGF诱导96 h后,共有58个蛋白点发生变化,质谱鉴定出了10种蛋白.结论 本实验首次应用DIGE技术筛选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晚期的相关蛋白,其中5种蛋白是首次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中被报道.这些蛋白可能是NGF信号转导过程的新成员,也可以成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5.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着增龄而增高,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式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PD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年老、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PD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在脑内最主要的多巴胺能神经通路是黑质-纹状体系统,该系统多巴胺的缺乏可导致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成为用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多巴胺替代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
<正> 病理解剖证实在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除13例外,39例有继发性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12例、桥脑出血9例、中脑及桥脑均有出血者18例;位于被盖部者28例,基底部4例、二者均有者7例。出血常为多发,大小不一,直径大于0.5cm者9例,称大出血,其余30例呈点片状出血,称小出血。点片状多见于被盖部,索条状多见于基底部。出血组39例与无出血组13例脑标本中,天幕疝及枕大孔疝频率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2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81例高血压脑出血(HCH)病人血浆皮质醇浓度(SCSL)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DT)反应,证明SCSL和L-DDDT是判断NCH下丘脑功能、选择地塞米松治疗适应症、估价予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8.
在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变性疾病中,帕金森病排名第二位。目前,大多数的治疗手段仍然停留在改善失衡的多巴胺生理代谢及恢复受损的神经通路功能。然而,这些策略对很多患者疗效不佳并且无法阻止病情进展。因此,需要发现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来更好地防治帕金森病的神经变性。帕金森病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在神经元中形成被称为路易氏体的胞浆内蛋白质包涵体。近来一些研究提示,路易氏体的形成与聚集体相似。最近的研究认为,聚集体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是一种细胞保护性反应,用以隔离并促进潜在毒性蛋白聚集物的清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α-微管蛋白去乙酰化酶能够调节聚集体的形成并在针对错误折叠蛋白的细胞反应中改善细胞活力。所以,通过调节聚集体形成来触发细胞的自我保护系统可能会抑制帕金森病的进展。因此我们提出这种假设,α-微管蛋白去乙酰化酶可能是阻止帕金森病进展的一种新的潜在靶点。如果这个假设能够被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临床前和临床实验所证实,它将成为有益于帕金森病人的一种崭新策略。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告212例典型的临床腔隙综合征患者,CT 扫描所见分别为未见异常(35.4%)、小灶梗塞(≤2.0cm,42.9%)、中灶梗塞(2.1—4.4cm,16.0%)、大灶梗塞(≥4.5cm,5.7%);122例 CT扫描显示单发小灶脑梗塞的病例,临床表现与 CT 所见基本符合者仅占8.2%,因此临床上做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应慎重。对发病后3至7天 CT 扫描只见小灶梗塞而未见本次缺血性卒中病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暂称为“CT 扫描假阴性的脑梗塞”,以利于今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手段,鉴定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内的细胞骨架蛋白。方法:提取PC12细胞的蛋白质,建立固相pH梯度双向电泳图谱,应用图像扫描仪及ImageMaster 2D Elite分析软件获得蛋白质点的数字化和匹配性信息,挑选匹配良好的高峰度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MS)分析,鉴定。结果:用二维电泳技术分离,并用MALDI-TOF-MS成功鉴定出5个PC12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结论:PC12细胞蛋白质组中部分细胞骨架蛋白胶图位点的建立,为今后探讨这一类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新的侯选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