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具有病程的缓解和复发以及病灶多发性的特点,大多以急性或亚急性的方式起病,但以脑卒中样起病、酷似急性脑梗死的MS较为少见,表现为运动障碍的患者更易误诊为脑卒中,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较大差异,尽早诊断尤为关键[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形式起病的MS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及寻找对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断层显像仪)问世以来,其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不如在肿瘤领域活跃.实际上,自上世纪70年代末PET显像技术就先后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和心脏受体功能等[1].CT特别是1998年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T,MDCT)的发明,为CT在诊断、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PET/CT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是将PET的功能、代谢显像与 CT的解剖形态显像结合,发挥PET和CT的各自优势,从心肌灌注、代谢、心室功能和冠状动脉及斑块形态等方面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功能和解剖的综合信息.作者就PET/CT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癌症病人继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ma,PE)的CT征象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PE的CT征象和临床资料,其中临床怀疑PE的15例,行直接增强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7例临床未怀疑PE,行常规平时及增强扫描;X线准值宽3—10mm/n,Pitch1.5;造影剂:Ultravist 300,50ml,注射速度3ml/s,静脉注射造影剂25—30S开始采集数据。结果 22例PE中,15例中心型,其中8例双侧,7例单侧;7例周围型;CT表现直接征象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充盈缺损或/和伏壁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叶或段实变2例,肺纹理稀疏4例,肺内毛玻璃征6例,肺膨胀不全2例,胸腔积液7例。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快速、准确且无创,对癌症病人继发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对无症状或临床未疑为PE的患者仅平扫可能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高心率伴发作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变异>20次/min)患者寻找一种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有效手段。方法根据心率状况分为调搏组(A组)、对照组(B组和C组),A组24例平均心率(102.10±11.89)次/min(93~133次/min),心率波动幅度>20次/min接受食管-心房调搏(TEAP),起搏心率平均为(103.0±12.4)次/min,选择2或3扇区重建算法。B组20例和C组30例,平均心率分别为(85.10±2.43)次/min和(60.20±4.51)次/min,重建算法分别采用3扇区和单扇区重建。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A组共显示324节段血管,1级图像299节段(92.28%),2级图像25个节段(7.72%)。B组共显示256节段血管,1级图像150节段(58.59%),2级图像91节段(35.55%),3级图像15节段(5.86%)。C组1级图像399个节段(95.45%)。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和C组间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率高伴心率变异度大的患者通过TEAP能够成功的低剂量完成多层螺旋CTA,获得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CTVB检查,并与轴位影像、MPR等后处理技术及纤维支气管镜(FOB)所见对照分析。结果:CTVB能够显示至亚段支气管腔内的结构及病变,酷似FOB所见,并可通过阻塞部位对远端支气管进行观察。25例中央型肺癌中,观察到34处管腔异常。5例气管癌、3例食管癌、甲状腺癌气管侵犯以及3例良性气管狭窄的准确地显示了狭窄的程度及范围。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亦作出了正确诊断。结论:CTVB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可以部分代替FOB检查,不能显示粘膜改变及组织活检是其弱点,结合轴位图像及其他三维处理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球形肺炎的CT表现特征,以便与其他球形病变鉴别。方法:对12例经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的CT、X线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是: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边缘,病灶呈方形;附近胸膜显著增厚;病变肺门侧血管纹理增粗、扭曲。结论:CT检查对球形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及巴曲酶辅助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32例TO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予常规脱水、改善脑循环、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5例临床病因为脑血栓者予巴曲酶静滴,11例临床病因为脑栓塞者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疗程10~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法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不同病因尽早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巴曲酶等抗凝或降纤药物可改善TOB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被检者X射线吸收剂量。方法:应用防护设备,合理进行扫描。结果:有效使用防护服可以减少非检查部位X射线的吸收剂量,合理的扫描同样可以减少X射线的吸收剂量。结论:医疗照射已成为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的最大人工来源,不合理的医疗照射有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而合理的扫描可以有效地降低X射线的吸收剂量,降低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颌面部骨折的CT三维表面成像及容积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 观察比较螺旋CT三维表面成像(surface shading display,SSD)和容积成像(volumetric redering,VR)显示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探讨二者的成像技术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外伤致颌面部骨折病人进行轴面容积扫描,其中5例经钛合金复位复查,然后在工作站进行三维SSD和VR成像,立体显示颌面骨,结合二维图像比较二者在显增骨折线、移位旋转、塌陷程度以及总体  相似文献   
20.
球形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便与其它球形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鉴别。方法:搜集32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球形肺炎的主要表现:(1)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是球形肺炎的特征。(2)病变局部及周围胸膜肥厚;病变所属支气管非狭窄性均匀增厚;肺门侧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及牵拉;病变非胸膜侧浅淡小片状高密度等支持球形肺炎诊断。(3)抗炎治疗后病变疏散或明显缩小支持球形肺炎,提示可以继续抗炎治疗。(4)纵隔、肺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趋向支持肺炎诊断。(5)“晕征”、支气管充气征和病灶内“肺泡征”,不能过分强调其诊断价值。结论:CT检查是球形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