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兔室颤心搏骤停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兔心肺腩复苏(CPcR)模型.方法 采用体表交流电诱发室颤的方法制作兔心跳骤停(CA)模型,依据CA时间的长短,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CA 8min、CA 5min和CA 3min组,每组9只,随后进行胸外心肺复苏术(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4 h检测血肌钙蛋白I水平,72 h后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尼氏染色和TUNEL法凋亡细胞检测,计算每40×倍视野下海马CAI区尼氏染色阳性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另取2只兔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外科操作小进行敛颤和CPR.各组数据依据正态检验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秩和检验(Mann-Whitney rank),多重比较用ISD-t检验,ROSC率的比较用行X列连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A 8 min,CA 5 min和CA 3 min组各有4,5,7只动物ROSC,各组间ROSC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SC后各组动物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67±2.55)h,(37.78±30.27)h,(12.0±14.97)h,CA 3 min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4 h三组之间血浆肌钙蛋白水平分别为(0.71±0.07)ne/mL,(0.55±0.08)ng/mL,(0.45±0.06)ng/mL,CA 3 min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OSC后72 h海马CA1区出现了神经元细胞的缺失和凋亡,CA 3 min组和对照组尼氏染色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4.33±6.19),(55.75±5.91)(P<0.01),对照组中海马Cal区未见有凋亡细胞.结论 兔CA 3 min后进行CPR有较长的存活时间,ROSC后72 h海马CA1区可见神经元细胞缺失和凋亡,因此该模型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CPCR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42.
背景:纳米科技的发展和对自体红骨髓的深入认识为治疗骨不连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经皮注射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红骨髓微创治疗兔尺骨骨不连的可行性.方法:取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尺骨不连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于骨不连处经皮植入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生物活性纳米骨浆、自体浓缩红骨髓或不做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术后进行X射线片检查并进行放射学骨愈合评分,12周动物处死后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放射学评分显示新骨形成的速度: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组>生物活性纳米骨浆组>自体浓缩红骨髓组>空白对照组(P<0.01).生物力学测定显示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形成新骨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生物活性纳米骨浆(P<0.01),但低于正常骨组织(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组新生骨量较多,骨不连处形成了新的骨性连接;生物活性纳米骨浆组新生骨量多,骨不连处有软骨团形成,部分形成骨性连接;自体浓缩红骨髓组有部分软骨样组织形成,无骨性连接;空白对照组尺骨骨不连处纤维组织形成,无骨性连接.结果提示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后具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注入体内后成骨速度、形成新骨的质量及力学强度明显优于单纯的纳米骨浆或红骨髓,可用于经皮注射修复实验性骨不连.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干预心脏骤停(CA) 犬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颅内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外膜电致颤诱发16只比格犬CA,经心肺复苏(CPR)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选8只行3次1 h EECP干预,8只为对照(Con)组.各时间点采血,用ELISA法测血清ET-1、NO浓度,并观察颅内微循环.结果 血清ET-1浓度、ET-1/NO比值在ROSC后EECP组比Con组低(P<0.05或P<0.01),血清NO浓度EECP组比Con组高(P<0.05或P<0.01).反搏后颅内微循环灌注量EECP组比Con组升高(均P<0.01).结论 EECP可升高CA-ROSC犬血清NO浓度和降低血清ET-1浓度,降低ET-1/NO比值,改善内皮舒缩功能,增加颅内微循环灌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 窒息法建立心脏骤停模型.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七氟醚组、对照组,假手术组仅予麻醉及气管插管,七氟醚组在心肺复苏时即予以1最小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七氟醚吸入,对照组进行常规心肺复苏.每组半数大鼠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4h及24 h行心脏超声测定心功能.每组剩余大鼠ROSC后4h取材、提取线粒体,分光光度计法评估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Western blot法测定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ROSC后大鼠舒张期左室后壁明显增厚(LVPWd)、心输出量(CO)明显下降.ROSC后4h七氟醚组LVPWd增厚程度(mm)较对照组减轻(1.95±0.14) vs.(2.32±0.34),P<0.05;心输出量(mL/min)高于对照组(46.94±3.61) vs.(38.77±6.63),P<0.05;加入氯化钙诱发线粒体肿胀,七氟醚组吸光度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减轻(0.048 ±0.007) vs.(0.069 ±0.011),P<0.01.心肺复苏后细胞色素C在胞质表达明显增多,七氟醚组胞质中细胞色素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02±0.22) vs.(1.59±0.31),P<0.05.结论 七氟醚可以改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下调MPTP开放,减少细胞色素C向胞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硫化氢在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神经元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模型。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硫氢化钠(NaHS)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 h、4 h、12 h和24 h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元自噬标志物beclin-1的表达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转换;ROSC后12 h,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LC3颗粒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自噬现象;ROSC后72 h,TUNEL染色计数顶叶皮层凋亡神经元。ROSC后24 h、48 h和72 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ROSC后2 h、4 h、12 h和24 h,model组自噬标志物beclin- 1的表达持续增加,而NaHS组beclin-1的表达先增加,然后逐渐降低(P < 0.05)。自噬标志物LC3 II/I的表达也是同样趋势。免疫组化显示,ROSC后12 h,model组神经元胞浆和胞核LC3颗粒的比例较NaHS组明显增多(P < 0.05)。电镜显示,model组自噬泡明显多于NaHS组及sham组(P < 0.05)。TUNEL染色显示,ROSC后72 h凋亡神经元数量model组明显多于NaHS组及sham组(P < 0.05)。NDS评分显示,NaHS组在各时点神经功能优于model组(P < 0.05)。结论: 硫化氢可以抑制心脏停搏模型大鼠ROSC后神经元自噬,减少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联合MDRA评分和PCT动态变化对诊治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真菌感染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利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建立的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评分系统(Multi-disease Risk Assessment Program,MDR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观察MDRA评分和PCT动态变化对诊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结果:32例真菌感染患者的MDRA评分均30分,符合经验治疗的标准,但PCT值轻度升高并处于低水平及动态检测发现PCT值进行性降低的病例抗真菌治疗有效,而PCT值高,及进行性升高的病例抗真菌治疗无效。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不能教条地照搬MDRA评分标准,结合PCT的动态检测值水平有助于提高诊治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硫喷妥钠对CpG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核因子-kB(NF-kB)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PB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后(0.2~1.0mg/ml),ELISA测定h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确定硫喷妥钠对CpGDNA刺激细胞分泌TNF-α及IL-6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hPBMC胞核NF—KB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0.2~1.0mg/ml)显著抑制CF)GDNA诱导hPBMC NF—kB P65表达和TNF-α、IL-6释放(P〈0.05或P〈0.01)。提前1~4h给予硫喷妥钠或同时给予硫喷妥钠和CpGDNA(0h),其拮抗CpGDNA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非常显著(P〈0.01),且硫喷妥钠在刺激物CpGDNA给予后1h再加入,也能观察到显著拈抗作用(P<0.05)。结论硫喷妥钠可通过下调CpGDNA诱导hPBMCNF—kB P65表达,从而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期间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治疗对自主循环恢复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23只家兔开胸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心室颤动5 min后行胸内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过程中随机滴注生理盐水(NS组)2mL/(kg·10 min)或生理盐水2 mL/(kg·10 min)加普通肝素钠60u/kg(H组)或7.5%NaCL 2 mL/(kg·10 min)+普通肝素钠60 u/kg(HSH组),另有3只家免作为假手术组,只进行外科手术操作,不给予致颤和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30min注入10%异硫氰酸荧光素钠-白蛋白0.3 mL/kg标记全身血液,循环2 min后处死动物取回肠末段,观察微循环灌注情况.结果:NS组中8只动物,6只完成实验;H组和HSH组各6只,各有5只完成实验.各组动物的生理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经历5 min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后,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有严重的微循环灌注障碍,NS组的小肠微循环灌注面积为(22.78±4.21)%;H组为(29.73±1.21)%,和NS组相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H组为(68.36±7.43)%,和其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只假手术组的动物显示了均匀一致的微循环灌注.结论:心肺复苏期间给予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治疗可以改善复苏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障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后肺组织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变化与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依据胃管内灌入百草枯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8 mg/kg(A组)、16 mg/kg(B组)和32 mg/kg(C组).中毒后观察动物生存状况;7 d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Masson染色鉴定肺纤维化(LF)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PECAM-1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法确定PECAM-1表达和ALI、LF程度的关系.结果 每组12只动物,均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C组存活时间为(6.47±0.99)d,短于B组的(6.09±1.04)d(P=0.031)和A组的(4.77±2.04)d(P=0.007).ALI评分A组为(8.33±1.03),低于B组的(9.83±1.17)(P=0.047)和C组的(11.50±1.38)(P<0.01),B组与C组相比较,P=0.03.肺纤维化程度A组为(31.09±2.05)%,低于B组的(34.37±1.62)%(P=0.002)和C组的(36.54±0.44)%(P<0.01),B组和C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A组肺PECAM-1的表达为(20.31±0.70)%,高于B组的(19.34±0.68)%(P=0.16)和C组的(18.37±0.46)%(P<0.01),B组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CAM-1的表达和ALI评分(Coe=-0.732,P=0.001)、肺纤维化程度(Coe=-0.779,P<0.001)明显相关.结论 新西兰兔PQ中毒后,肺组织内PECAM-1表达明显下降,成剂量依赖性,与肺损伤程度、肺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PECAM-1表达的下降在PQ致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致肺损伤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的变化.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 8、16和32 mg/kg 3组,每组12只.胃管灌入20%PQ制模,7d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进行肺损伤评分,Masson染色鉴定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PECAM-1表达;将PECAM-1表达与肺损伤评分、肺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PQ中毒剂量增加,肺损伤评分、肺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肺PECAM-1表达逐渐下降;8、16、32 mg/kg PQ中毒组肺损伤评分(分)分别为8.33±1.03、9.83±1.17、11.50土1.38;肺纤维化程度分别为(31.09±2.05)%、(34.37±1.62)%、(36.54±0.44)%;PECAM-1表达分别为(20.31±0.70)%、(19.34±0.68)%、(18.37±0.46)%,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CAM-1表达与肺损伤评分(r=-0.732,P=0.001)、肺纤维化程度(r=-0.779,P<0.001)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Q中毒后,兔肺组织内PECAM-1表达明显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其与肺损伤程度、肺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PQ对PECAM-1的抑制是肺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