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3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离子色谱法测定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法测定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30 mmol·L-1KOH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洗脱,抑制电导检测磷酸根、亚磷酸根等有关物质以及依替膦酸二钠的含量。结果:依替膦酸二钠在0.0021~0.1243 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依替膦酸二钠、磷酸和亚磷酸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66 ng、0.36 ng、0.15 ng,片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8.0%(RSD=0.5%),各杂质与主成分色谱峰能够完全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可用于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2.
无菌检查法是针对无菌或灭菌药品、原敷料及医疗器具等的无菌可靠性而建立的检查法,而无菌检测的可信度与抽样量、检查用的培养基质量、材料、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方法学的验证等有关。本文探讨与无菌检查法有密切直接关系的阳性对照菌种类的选择、菌量的多少、培养时间以及结果的判断,同时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为2005版药典无菌检查法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定量滤纸对供试液进行过滤,再以薄膜过滤的方法,去除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的抗菌活性.结果 本方法满足《中国药典》2010年版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5株验证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最敏感,可作为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质控菌株.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的常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 以对HPLC标准曲线法测定利奈唑胺杂质I校正因子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为例,找出对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大的因素,规范实验操作,提高校正因子测定准确性。方法 分别建立利奈唑胺和杂质I的拟合直线,计算两条直线的斜率之比作为杂质I的校正因子。然后通过建立测量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最后合成得到利奈唑胺杂质I校正因子的不确定度。结果 利奈唑胺杂质I的校正因子均值为0.90,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08,可表示为f=0.90±0.08,其中k=2。由主成分、杂质I斜率和校正因子测量重复性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于最终不确定度贡献率分别为43.4%,49.0%和7.6%。结论 影响HPLC标准曲线法测定利奈唑胺杂质I校正因子准确性最主要的因素是所用对照品的含量,另外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容量瓶使用的个数和移液次数也可以降低溶液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5.
多黏菌素类抗生素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多重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感染.然而,由于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曾经被弃用,导致人们对其认知存在断层.本文对多黏菌素类抗生素的发现、命名和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通过对目前不同国家、地区临床应用的多黏菌素B和黏菌素(多黏菌素E)制剂的效价定义、制剂特点、临床推荐剂量、国际标准品量值等的现状和差...  相似文献   
26.
LC-MS法分析头孢硫脒降解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敏  胡昌勤 《药学学报》2006,41(10):1015-1019
目的应用LC-MS技术快速鉴定头孢硫脒中的降解产物。方法根据头孢菌素的水解反应机制设计加速实验,确定头孢硫脒的2个主要降解产物为其水解产物;以1%冰醋酸溶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经C18柱分离,通过电喷雾串联质谱,正离子检测,获得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和碎片信息,并辅助UV特征和色谱保留特征确定降解产物的结构。结果在所建立的条件下,头孢硫脒及其降解产物得到有效的分离,2个主要降解产物分别为去乙酰基头孢硫脒和头孢硫脒内酯。结论利用LC-MS技术可推测头孢菌素降解产物的结构,且本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高。  相似文献   
27.
提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准确性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影响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相对保留时间的因素,并尝试更好的保留时间偏差校正方式。方法:以C18柱为例,运用甲醇一水体系,以苯/萘、甲苯/萘的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容量因子为评价指标,考察反相液相色谱系统中可能影响溶质保留行为的因素,包括色谱柱填料、填装工艺、批号、柱效、仪器、流动相比例、流速等。并以乙酰螺旋霉索的分析为例,比较相对保留时间法和相对容量因子法的校正效果。结果:对溶质的相对保留时间影响较大的是色谱柱填料、流动相比例和仪器,丽填装工艺、批号、柱效、流速等因素则影响不大。与相对保留时间法比较,相对容量因子法在校正溶质保留行为的偏差方面,效果更好。在实际样品分析时,同一类色谱柱表现出的选择性基本一致。结论:采取以下方法可以提高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准确性:(1)对色谱柱分类,并选择同一类色谱柱进行实验;(2)用相对容量因子代替相对保留时间校正溶质的保留行为:(3)严格控制流动相的比列.  相似文献   
28.
保健食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认对保健食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昕采用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方法是否适合于该保健食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及方法学验证实验要求,对21种保健食品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10个品种(血尔口服液、金舒通胶囊、事轻松胶囊、梦玉胶囊等)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阳性对照菌回收率均低于70%。结论:保健食品采用 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查法进行检查时,其检验结果可能不够科学,建议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通过方法验证实验建立合理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9.
含丹参的中药注射液中过敏性杂质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模拟“水煮醇沉”工艺,从丹参中制备出高度不均一的丹参残留蛋白混合物(蛋白含量约4%),为丹参抗原;用丹参抗原免疫家兔或豚鼠均可产生特异抗体。采用超滤等方法从丹参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提取到大分子抗原活性杂质。利用豚鼠主动过敏反应(ASA)模型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模型证明,提取到的抗原活性杂质可以引发被丹参抗原致敏的动物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利用丹参抗原免疫家兔得到的特异性抗体,建立了检测中药注射液中残留的丹参抗原活性杂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以残留蛋白计, 其线性范围为0.08~5.12 μg·mL-1 (r2=0.990 6),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8 μg·mL-1和0.4 μg·mL-1。通过对308批含丹参水溶性组分的中药注射剂的测定,在其中35批(11.4%)样品中检出丹参抗原活性杂质;说明目前丹参水溶性组分的提取工艺不能有效的保证彻底去除丹参抗原活性杂质,这可能是导致临床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所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企业的工艺改造,并可作为药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光谱预处理方法的作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光谱预处埋方法在近红外(NIR)光谱分析技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常用的 NIR 光谱预处理方法及最新发展的几种预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作用,并给出了这些方法的一些应用实例。重点分析平滑处理(smoothing)、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NV)等常用光谱预处理方法的利弊,详细介绍小波变换(WT)、正交信号校正(OSC)等新光谱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